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84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包括壳体,壳体上端开设有若干插口,壳体上端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有按钮,按钮内部固定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两端转动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部的按钮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动触片,按钮下端另一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壳体内部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支撑板,壳体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片,且支撑片另一端与导电支撑板固定连接,导电支撑板相对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筒,套筒内设置有移动金属杆,移动金属杆与导电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该便于转换的插座结构简单,使用起来操作方便,该装置利用能够转动的按钮能够实时的实现插座内部导路的开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
本技术涉及插座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传统的插座只能够实现与线路进行接通然后导电的功能,不能够实现插座本身内部线路的开闭,这样一来极易造成电力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开设有若干插口,所述壳体上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矩形槽内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内部固定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两端转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内部的按钮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动触片,所述按钮下端另一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壳体内部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支撑板,所述壳体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片,且支撑片另一端与导电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支撑板相对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移动金属杆,所述移动金属杆与导电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位于套筒内,两侧所述移动金属杆的相对内侧设置有底座,且底座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一对导电杆,且上下两端的导电杆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二弹簧,两端所述导电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金属垫片,且弧形金属垫片与相邻的移动金属杆之间设置有动触片。优选的,所述套筒为导电套筒。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雕刻有标识。优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下端一侧的支撑杆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按钮固定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有益效果在于:该便于转换的插座结构简单,使用起来操作方便,该装置利用能够转动的按钮能够实时的实现插座内部导路的开闭,而且该装置使用起来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极开关插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的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极开关插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导电支撑板2、转轴3、按钮4、导电杆5、动触片6、矩形槽7、第一弹簧8、弧形金属垫片9、第二弹簧10、底座11、插口12、移动金属杆13、套筒14、支撑杆15、第三弹簧16、支撑片17、标识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雕刻有标识18,当需要对壳体1内部进行维修时,标识18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壳体1上端开设有若干插口12,壳体1上端开设有矩形槽7,且矩形槽7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矩形槽7内设置有按钮4。按钮4内部固定安装有转轴3,且转轴3两端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内部的按钮4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动触片6,动触片6为绝缘体,壳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片17,按钮4下端另一侧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部下端一侧的支撑杆15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杆15上端的第三弹簧16,且第三弹簧16另一端与按钮4固定连接。壳体1内部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支撑板2,壳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片17,且支撑片17另一端与导电支撑板2固定连接,导电支撑板2通过导线与插座内部构成闭合回路,从而给插口12供电,导电支撑板2相对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筒14,套筒14为导电套筒。套筒14内设置有移动金属杆13,移动金属杆13与导电支撑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能够导电,且第一弹簧8位于套筒14内,套筒14能够在装置运作时减轻第一弹簧8载荷压力,两侧移动金属杆13的相对内侧设置有底座11,且底座11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底座11上端设置有一对导电杆5,且上下两端的导电杆5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二弹簧10,两端导电杆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金属垫片9,弧形金属垫片9能够被挤压进而改变形状,且弧形金属垫片9与相邻的移动金属杆13之间设置有动触片6。实施方式:当处于如图所述状态时,因为动触片6格挡了弧形金属垫片9与移动金属杆13,使得金属垫片9与移动金属杆13不能接触,从而断开了插座内的闭合回路,使得插座不能工作,当需要使用时,按下按钮4一端,这时按钮4转动使得动触片6在金属垫片9与移动金属杆13之间相脱离,这时第一弹簧8与第二弹簧10的作用使得金属垫片9与移动金属杆13相接触,插座内部构成了闭合回路,支撑片17因为一直与导电支撑板2相接触,当插头插入插口12内时,插头与支撑片17接触,由此插头得电,从而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而第三弹簧16一直拉动按钮4使得动触片6不能够移动。另外,在具体实施中,使用者能够通过支撑片17的不同连接位置的接线方式,以此来满足用户对于插座通电控制的不同需求,如图3与图6所示,当使用单极开关插座时,开关只控制火线通断电,来实现控制插座的通断电;当使用双极开关插座时,开关同时控制火线、零线的通断电,来实现控制插座的通断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端开设有若干插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开设有矩形槽(7),且矩形槽(7)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矩形槽(7)内设置有按钮(4),所述按钮(4)内部固定安装有转轴(3),且转轴(3)两端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内部的按钮(4)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动触片(6),所述按钮(4)下端另一侧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壳体(1)内部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支撑板(2),所述壳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片(17),且支撑片(17)另一端与导电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支撑板(2)相对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内设置有移动金属杆(13),所述移动金属杆(13)与导电支撑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位于套筒(14)内,两侧所述移动金属杆(13)的相对内侧设置有底座(11),且底座(11)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底座(11)上端设置有一对导电杆(5),且上下两端的导电杆(5)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二弹簧(10),两端所述导电杆(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金属垫片(9),且弧形金属垫片(9)与相邻的移动金属杆(13)之间设置有动触片(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转换的插座,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端开设有若干插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开设有矩形槽(7),且矩形槽(7)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矩形槽(7)内设置有按钮(4),所述按钮(4)内部固定安装有转轴(3),且转轴(3)两端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内部的按钮(4)下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动触片(6),所述按钮(4)下端另一侧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壳体(1)内部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支撑板(2),所述壳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片(17),且支撑片(17)另一端与导电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支撑板(2)相对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内设置有移动金属杆(13),所述移动金属杆(13)与导电支撑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时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