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57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手表主体及连接在手表主体端部的表带,手表主体与表带连接的位置设有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表,通过在手表主体与表带连接的位置设置连接组件,在该连接组件的作用下,表带与手表主体实现可拆卸连接;而且连接组件还可以使得表带相对于手表主体可以实现转动连接,具体地,手表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的连接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插槽,连接件穿过插槽与连接头转动连接。可以直接在连接头上加工插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在满足可拆卸的同时成本也较低廉。连接组件还包括与连接头固定连接的金属弹片,金属弹片可以辅助连接件穿过插槽,且可防止表带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表
本技术属于穿戴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手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手表通常采用生耳或者螺钉连接表带和表主体的结构,表带根据材质有金属表带、皮表带、尼龙表带等。由于采用上述的连接结构,使得表带的拆卸和更换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才能完成,这就造成了出厂表主体和表带几乎是固定的,用户无法随心所欲的更换表带或者表主体,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手表的表主体与表带之间拆卸麻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表,包括:手表主体及连接在手表主体端部的表带,所述手表主体与所述表带连接的位置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表带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手表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表带连接,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设置在所述插槽内,且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头上,另一端朝向所述插槽的封闭处自由延伸,所述金属弹片用于辅助连接件穿过所述插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头主体和自连接头主体朝向手表主体延伸的钩状体,所述钩状体用于钩住所述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钩状体包括与所述连接头主体连接的楔形部和朝向所述楔形部弯折的弯折部,所述楔形部与所述弯折部的内部形成所述插槽。进一步地,所述插槽为直槽,所述插槽的相对的内表面的各处的横截面尺寸一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包括软胶体以及嵌设在所述软胶体内的硬胶体,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嵌设在所述硬胶体内,所述软胶体与所述表带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弹片包括嵌设在所述硬胶体内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导向部朝向所述楔形部弯折延伸的第二导向部。进一步地,所述手表主体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连接耳,同侧的所述连接耳的数量有两个,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耳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件卡设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所述连接头插设于两所述连接耳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卡设在所述连接孔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为盲孔或直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手表主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用于容纳所述机芯组件;所述表带为柔性体,所述表带上沿表带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等距排列。本技术提供的手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手表通过在手表主体与表带连接的位置设置连接组件,在该连接组件的作用下,表带与手表主体实现可拆卸连接,满足了用户更换表带的需求;而且连接组件还可以使得表带相对于手表主体可以实现转动连接,具体地,手表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的连接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插槽,连接件穿过插槽与连接头转动连接。可以直接在连接头上加工插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在满足可拆卸的同时成本也较低廉。连接组件还包括与连接头固定连接的金属弹片,金属弹片可以辅助连接件穿过插槽,在完成安装时,进一步将金属弹片抵接在连接件上可防止表带脱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表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连接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表带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手表主体1连接部220表带2导向部221连接组件20第一导向部2210连接件10第二导向部2211连接头21连接耳11插槽210壳体12金属弹片22盖体13连接头主体211软胶体213钩状体212硬胶体214楔形部2120通孔23弯折部212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表进行说明。手表,包括手表主体1及连接在手表主体1端部的表带2,手表主体1与表带2连接的位置设有连接组件20,具体地,该连接组件20设置在表带2上,这样使得表带2可以通过连接组件20与手表主体1实现可拆卸连接,在不同型号的表带2上设置该连接组件20,即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类型的表带2。手表主体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连接组件20转动连接的连接件,连接组件20包括连接头21,连接头21与表带2连接,连接头21上开设有插槽210,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穿过插槽210与连接头21转动连接。连接组件20还包括与连接头21固定连接的金属弹片22,金属弹片22设置在插槽210内,且金属弹片2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头21上,另一端朝向插槽210的封闭处自由延伸,金属弹片22用于辅助连接件穿过插槽210。金属弹片22固定的一端设置在插槽210的开口处,以使得金属弹片22自由的一端朝向插槽210封闭的一端延伸。具体原理如下:将表带2安装在手表主体1上时,首先将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手表主体1上,由于连接组件20相对于连接件可以转动,因此旋转表带2使得插槽210的开口处指向连接件,使得连接件的下表面首先接触金属弹片22固定的一端,在金属弹片22导向的作用下,便于连接头21朝向手表主体1向里滑动,从而使得连接头21插设在连接件上。直到连接件抵接插槽210的封闭处时停止运动,旋转表带2使得插槽210的开口处背离手表主体1,由于金属弹片22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金属弹片22可以抵接在连接件上,从而将表带2固定在连接件上,防止表带2脱落。并使得表带2贴合手腕,从而完成表带2的安装。在拆卸该表带2时,旋转表带2使得插槽210的开口处朝向手表主体1,即可拆除该表带2。本技术提供的手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手表主体1与表带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主体及连接在手表主体端部的表带,所述手表主体与所述表带连接的位置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表带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手表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表带连接,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设置在所述插槽内,且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头上,另一端朝向所述插槽的封闭处自由延伸,所述金属弹片用于辅助连接件穿过所述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1.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主体及连接在手表主体端部的表带,所述手表主体与所述表带连接的位置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表带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手表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手表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表带连接,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设置在所述插槽内,且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头上,另一端朝向所述插槽的封闭处自由延伸,所述金属弹片用于辅助连接件穿过所述插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头主体和自连接头主体朝向手表主体延伸的钩状体,所述钩状体用于钩住所述连接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状体包括与所述连接头主体连接的楔形部和朝向所述楔形部弯折的弯折部,所述楔形部与所述弯折部的内部形成所述插槽。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直槽,所述插槽的相对的内表面的各处的横截面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