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可拆卸式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9137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可拆卸式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属于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顶压加载部、侧压加载部、底部支撑部和挡板;顶压加载部包括顶梁、压头、液压泵以及用于压靠在岩体模拟物顶部的上承压板和两块上压板;侧压加载部的数量为两个,等距离布置在压头两侧,包括侧梁、侧承压板、侧压板、侧压施加螺栓、螺杆和弹簧;底部支撑部包括与所述顶梁相对设置的底梁;挡板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侧梁的正面和背面连接。该装置能便携可拆卸的实现岩体模拟物上部不同部分的伺服加载和恒定压力加载、岩体模拟物侧压加载以及上部和侧向共同加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可拆卸式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可拆卸式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矿山开采来说,矿柱的留设是不可避免的。在全世界矿山存在大量的矿柱,这些矿柱的失稳会造成地表的突然垮塌,造成地表构筑物和人员的损失和伤亡。另外,矿柱的存在对于下部矿体(煤层)的开采造成很大困扰,其底板载荷传递规律的明确对于下部矿体(煤层)的巷道布置、矿压控制措施的制定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加科学精确地矿山压力控制,采矿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都在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矿柱稳定性分析方面做着大量的实验研究。由于煤矿井下开采的特殊性,导致现场实际研究中采场上覆岩层运动的不可见性和煤矿井下现场实验的局限性,这给井下采场矿压研究和矿柱稳定性分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普遍采用且行之有效方法是相似模拟实验,相似模拟实验通过对不同岩层(包括岩体内的不连续面等)进行相似模拟铺设,然后按照相似比进行工作面开挖,可以直观地模拟采场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运动、支撑压力和矿柱形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可拆卸式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压加载部、侧压加载部、底部支撑部和挡板;所述顶压加载部包括顶梁、压头、液压泵以及用于压靠在岩体模拟物顶部的上承压板和两块上压板;所述侧压加载部的数量为两个,等距离布置在压头两侧,包括侧梁、侧承压板、侧压板、侧压施加螺栓、螺杆和弹簧;所述底部支撑部包括与所述顶梁相对设置的底梁;所述顶梁的中部设置有压头布设孔;所述上承压板位于两块所述上压板之间,且所述上承压板和两块上压板的总面积与岩体模拟物顶部的面积相适应;所述压头穿过所述压头布设孔压靠在所述上承压板上;所述液压泵位于所述顶梁和上压板之间,数量为两个,等距离布置在所述压头的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可拆卸式矿柱稳定性及底板载荷传递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压加载部、侧压加载部、底部支撑部和挡板;所述顶压加载部包括顶梁、压头、液压泵以及用于压靠在岩体模拟物顶部的上承压板和两块上压板;所述侧压加载部的数量为两个,等距离布置在压头两侧,包括侧梁、侧承压板、侧压板、侧压施加螺栓、螺杆和弹簧;所述底部支撑部包括与所述顶梁相对设置的底梁;所述顶梁的中部设置有压头布设孔;所述上承压板位于两块所述上压板之间,且所述上承压板和两块上压板的总面积与岩体模拟物顶部的面积相适应;所述压头穿过所述压头布设孔压靠在所述上承压板上;所述液压泵位于所述顶梁和上压板之间,数量为两个,等距离布置在所述压头的两侧;所述侧梁的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底梁可拆卸连接,内侧面上设置有侧梁螺纹孔和内壁光滑侧梁通孔;每个所述侧梁上侧梁螺纹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侧梁通孔等距离布置在每个所述侧梁螺纹孔两侧;所述侧承压板紧贴在侧梁内侧面上,具有与所述侧梁螺纹孔对应的侧承压板盲孔以及与所述侧梁通孔对应的且内壁光滑的侧承压板通孔;所述侧压板位于侧梁内侧,数量与所述侧梁螺纹孔对应,侧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承压板通孔对应的侧压板盲孔;所述侧压施加螺栓穿过所述侧梁螺纹孔,尾部抵靠在所述侧承压板盲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瑞张玉江王胜伟郭育霞闫勇敢白锦文杜云楼牛利凯李泽杨创前杨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