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07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包括内筒和转动套设置在内筒外部的外筒,内筒中固定设置有电机;沿电机输出轴方向延伸依次同轴设置有第一法兰、电机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电机盖包括圆盘体和设置在圆盘体中央,且与圆盘体一体成型的第一柱状体,第一柱状体的中心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柱状体旋转自如地插入第一通孔中;第一连接件沿轴向开设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电机输出轴插入第二通孔中,电机输出轴通过键与第一连接件固连。通过将电机输出轴通过键与第一连接件直接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外周面与外筒固连,电机与内筒固连,则电机驱动第一连接件转动,带动外筒转动,动力传递效率高,能量损耗小,保证外筒能够正常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
技术介绍
市政管道环境非常恶劣,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腐蚀、疲劳破坏或者使管道内部潜在缺陷发展成破损而引起泄漏事故等,特别是水类管道,还容易堵塞等事故。因此管道的管内探测、清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用工程,目前管内探测、清污大多还采用人工进行操作,受管道尺寸、环境恶劣等因素限制,导致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基于该问题,目前出现了管道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现有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驱动滚筒,申请号201710896483.1,采用永磁电机和永磁联轴器进行动力传递,永磁联轴器通过永磁体的磁力将电机与第一转动件联接起来的一种新型联轴器,它无需直接的机械联接,密封效果良好,但是动力传递效率太低,导致滚筒不能正常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滚筒采用永磁电机和永磁联轴器进行动力传递,动力传递效率太低,导致滚筒不能正常转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包括内筒和转动套设置在内筒外部的外筒,内筒中固定设置有电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和转动套设置在内筒外部的外筒,内筒中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出内筒,且位于外筒中,沿电机输出轴方向延伸依次同轴设置有第一法兰、电机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法兰、电机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旋转体,第一法兰通过螺钉与内筒的第一端面连接,第一法兰的内壁与电机输出轴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法兰的外周面与外筒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机盖包括圆盘体和设置在圆盘体中央,且与圆盘体一体成型的第一柱状体,第一柱状体朝向远离电机的方向,第一柱状体的中心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圆盘体与第一法兰通过螺钉固连,圆盘体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和转动套设置在内筒外部的外筒,内筒中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出内筒,且位于外筒中,沿电机输出轴方向延伸依次同轴设置有第一法兰、电机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法兰、电机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旋转体,第一法兰通过螺钉与内筒的第一端面连接,第一法兰的内壁与电机输出轴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法兰的外周面与外筒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机盖包括圆盘体和设置在圆盘体中央,且与圆盘体一体成型的第一柱状体,第一柱状体朝向远离电机的方向,第一柱状体的中心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圆盘体与第一法兰通过螺钉固连,圆盘体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推力轴承安装在电机盖上,第一连接件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壁固连,且第一连接件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一连接件靠近电机一侧的端面中央沿轴线向外凸起延伸形成第二柱状体,第二柱状体旋转自如地插入第一通孔中,且第二柱状体与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环;第一连接件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连通,电机输出轴插入第二通孔中,电机输出轴通过键与第一连接件固连;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三通孔中,且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三通孔中设置有密封垫将第二连接件与电机输出轴密封间隔开;所述内筒远离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内筒的端面密封固连,第一端盖的外端面中心部向外凸起并延伸形成空心轴,电机的电线从空心轴中穿出,电线与空心轴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空心轴上转动套设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为旋转体,第三连接件的外周面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保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管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