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浩能专利>正文

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存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901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测量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方法,根据预测量数据设置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以及将至少一种感应变色材料整合形成的测量标签;所述测量方法包括需求确定步骤、标尺构建步骤、算法制定步骤和实际测量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根据预测量数据设置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根据测量需求整合至少一种感应变色材料并形成测量标签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存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反映产品状态的理论值、测量值和估量值,获得计算机数据,便于计算机准确、智能分析计算得出物体或环境的物理状态或者其他相关采纳数,快速获取实际数值或价值,智能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存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存储装置。
技术介绍
物体的自身物理状态,可通过人为感知或相应工具进行检测,亦或者通过检测物体身处环境来反映其自身的物理状态;但是,采用人为感知不精确,以及不能大规模使用,而采用现有的检测手段,可借助传统的无源度量衡测量工具或者有源的测量系统工具进行测量。例如,因为某种需求而需要对一个密闭空间的温度进行测量,常规的工具测量手段可以是利用传统的液体温度计放置于密闭空间之中,并通过目测读数从而获取测量得出温度数值,但是此方式准确性低,自动化程度低,且不利于大规模使用;随着电子及相关技术的日益进步,更多的有源测量工具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测量方法,比如使用温度传感器及其系统,可通过在密闭空间放置温度传感器探头感测温度,随后探头将数据传输至该测量系统的计算模块进行计算之后得出温度数值结果,此系统所得出的温度数值结果不仅可以通过显示屏告知使用者,该温度数值结果亦可以是计算机系统数据形式,相比液体温度计的数据输出方式更方便地存储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系统中。显然,上述两种工具测量方式的测感原理、使用方式、结果得出方法甚至结果数据的输出和使用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源或无源系统、得出的数据是目测读数或计算机系统数据。同时,也可采用人为感知实现上述检测,例如同样是对一个密闭空间的温度进行测量。尽管通过人为去感测的方式并不能得出非常精确温度数值数据,但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一个人进入该空间并用身体感官感测大概的温度水平。更进一步地,人为感测的方式还能基于人为观感、经验评估等方式而得出的“估量值”结果,例如此人在此密闭空间的某温度状态下的“舒适程度”就是一种“估量值”。因此,此处的“舒适程度”亦可被定义为一个环境的“状态”。以及,这种“舒适程度”是需要多方面因素判断而并非单一温度因素就能确定的结果,就如一个生病的人和健康的人对舒服的环境温度要求是不一样的。显然,这种“舒适程度”的“估量值”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温度测量工具而能得出的,而是要基于测量所得出的温度数据后,再结合一定量的、多维度的其他数据:如人体相关数据等,然后利用特定的算法分析计算而得出。但是,上述方法属于人为的原始方式,并非通过现代化设备进行自动化操作,亦并非科学与简便的操作。对于物体的物理状态,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如产品在存放或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由于环境因素、使用习惯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产品的质量。例如,人们常用的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磕碰、随意丢放,其内部部件容易出现损坏,此时人们通过眼睛观察很难判断手机是否需要更换;以及若是需要转卖手机,很难对手机进行准确的估价,可能因为新旧度的判断错误而卖出一个较低的价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安全程度越来越重视。大量的农产品需要靠货车进行长途或短途的运输与存储,然而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等运输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甚至使农产品发生变质、腐烂、损坏进而无法食用。对于消费者及运输人员来说,真实、便捷地了解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经历的运输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的应用需求,提供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存储装置,可更简易、方便和有效地测量物体对象的自身或其身处环境的状态。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量方法,根据预测量数据设置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以及将至少一种感应变色材料整合形成的测量标签;所述测量方法包括需求确定步骤、标尺构建步骤、算法制定步骤和实际测量步骤,其中,需求确定步骤,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被测对象或/和其测量环境的测量参数;标尺构建步骤,根据测量参数选择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所述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设置在被测对象上或/和其测量环境中;以及,获取感应变色材料的标准性能参数形成对应的性能数据库,并形成第一标尺;获取被测对象或/和其测量环境中涉及测量需求的各种参数和变化数据,并获取对应测量环境中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数据,形成第二标尺;获取被测对象在测量环境下的实际变化程度数据,并获取对应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数据,形成第三标尺;算法制定步骤,根据测量需求,结合第一标尺、第二标尺和第三标尺中的一种或多种标尺,制定测量结果分析算法;实际测量步骤,获取测量标签的实时图像,并对实时图像进行标准还原;以及,提取感应变色材料的对应颜色数据,代入结果分析算法后获取测量结果。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测量标签包括按预设摆放位置设置的至少一检测识别区和获取测量标签正方向的正方向识别区,所述感应变色材料设置在对应的检测识别区中。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测量标签包括包括按预设摆放位置设置的至少一检测识别区和信息识别区,所述信息识别区上设有获取测量标签正方向的第一正方向识别结构,或者,所述测量标签的空闲位置上设有获取测量标签正方向的第二正方向识别结构。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测量标签包括一颜色参考区,以及所述测量标签的颜色参数获取步骤包括:抓取测量标签中颜色参考区的图像,获取颜色参考区域的参考测量颜色;将参考测量颜色与预设的标准颜色进行对比,获取参考测量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图像属性偏差值;抓取测量标签中检测识别区的图像,获取各检测识别区的识别测量颜色,并根据图像属性偏差值获取各检测识别区的实际颜色。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标尺的性能数据库构建方式包括:根据感应变色材料的标准性能参数,获取随标准性能参数变化而显现的标准颜色参数;以及,根据感应变色材料的标准性能参数,获取感应变色材料的自身性能参数;结合标准颜色参数和自身性能参数,构建第一标尺的性能数据库。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二标尺的构建方式包括:至少设置一测量环境,每一所述测量环境均包括多种环境因素;或者,在对应测量环境的预设数据范围内,分别按预设规则调整各单一或多种环境因素,获取对应的可变测量环境;在测量环境中,获取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所对应的第一颜色变化数据;或者,在可变测量环境中,获取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所对应的第二颜色变化数据;构建基于第一颜色变化过程数据以及所对应测量环境的数据模型,形成第二标尺;或者,构建基于第二颜色变化过程数据以及所对应可变测量环境的数据模型,形成第二标尺。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三标尺的构建方式包括:根据测量环境,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被测对象的第一实际变化程度,或者,根据可变测量环境,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被测对象的第二实际变化程度;其中,所述实际变化程度包括被测对象的图像信息或文字描述信息,文字描述包括被测对象的实际变化程度的相关描述;构建基于第一颜色变化数据和第一实际变化程度的数据模型,形成第三标尺;或者,构建基于第二颜色变化数据和第二实际变化程度的数据模型,形成第三标尺。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量方法,根据预测量数据设置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以及将至少一种感应变色材料整合形成的测量标签;所述测量方法包括需求确定步骤、标尺构建步骤、算法制定步骤和实际测量步骤,其中,需求确定步骤,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被测对象或/和其测量环境的测量参数;标尺构建步骤,根据测量参数选择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所述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设置在被测对象上或/和其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测量数据设置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以及将至少一种感应变色材料整合形成的测量标签;所述测量方法包括需求确定步骤、标尺构建步骤、算法制定步骤和实际测量步骤,其中,需求确定步骤,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被测对象或/和其测量环境的测量参数;标尺构建步骤,根据测量参数选择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所述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设置在被测对象上或/和其测量环境中;以及,获取感应变色材料的标准性能参数形成对应的性能数据库,并形成第一标尺;获取被测对象或/和其测量环境中涉及测量需求的各种参数和变化数据,并获取对应测量环境中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数据,形成第二标尺;获取被测对象在测量环境下的实际变化程度数据,并获取对应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数据,形成第三标尺;算法制定步骤,根据测量需求,结合第一标尺、第二标尺和第三标尺中的一种或多种标尺,制定测量结果分析算法;实际测量步骤,获取测量标签的实时图像,并对实时图像进行标准还原;以及,提取感应变色材料的对应颜色数据,代入结果分析算法后获取测量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测量数据设置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以及将至少一种感应变色材料整合形成的测量标签;所述测量方法包括需求确定步骤、标尺构建步骤、算法制定步骤和实际测量步骤,其中,需求确定步骤,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被测对象或/和其测量环境的测量参数;标尺构建步骤,根据测量参数选择对应的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所述感应变色材料及测量标签设置在被测对象上或/和其测量环境中;以及,获取感应变色材料的标准性能参数形成对应的性能数据库,并形成第一标尺;获取被测对象或/和其测量环境中涉及测量需求的各种参数和变化数据,并获取对应测量环境中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数据,形成第二标尺;获取被测对象在测量环境下的实际变化程度数据,并获取对应测量标签的颜色变化数据,形成第三标尺;算法制定步骤,根据测量需求,结合第一标尺、第二标尺和第三标尺中的一种或多种标尺,制定测量结果分析算法;实际测量步骤,获取测量标签的实时图像,并对实时图像进行标准还原;以及,提取感应变色材料的对应颜色数据,代入结果分析算法后获取测量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标签包括按预设摆放位置设置的至少一检测识别区和获取测量标签正方向的正方向识别区,所述感应变色材料设置在对应的检测识别区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标签包括包括按预设摆放位置设置的至少一检测识别区和信息识别区,所述信息识别区上设有获取测量标签正方向的第一正方向识别结构,或者,所述测量标签的空闲位置上设有获取测量标签正方向的第二正方向识别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标签包括一颜色参考区,以及所述测量标签的颜色参数获取步骤包括:抓取测量标签中颜色参考区的图像,获取颜色参考区域的参考测量颜色;将参考测量颜色与预设的标准颜色进行对比,获取参考测量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图像属性偏差值;抓取测量标签中检测识别区的图像,获取各检测识别区的识别测量颜色,并根据图像属性偏差值获取各检测识别区的实际颜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尺的性能数据库构建方式包括:根据感应变色材料的标准性能参数,获取随标准性能参数变化而显现的标准颜色参数;以及,根据感应变色材料的标准性能参数,获取感应变色材料的自身性能参数;结合标准颜色参数和自身性能参数,构建第一标尺的性能数据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尺的构建方式包括:至少设置一测量环境,每一所述测量环境均包括多种环境因素;或者,在对应测量环境的预设数据范围内,分别按预设规则调整各单一或多种环境因素,获取对应的可变测量环境;在测量环境中,获取测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能
申请(专利权)人:陈浩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