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帘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3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门窗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窗结构隔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软帘窗结构,其包括夹层框架、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夹层框架的之内限定窗口;在软帘窗结构的关闭状态下,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分别位于夹层框架的两侧和被密封压合在夹层框架的对应侧,以使第一窗帘、第二窗帘及夹层框架共同围成封闭的密封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和保温隔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帘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软帘窗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建筑物构造中最主要的采光构造,窗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外窗的耗热量占到建筑总耗热量的34.4%。而基于建筑热工学的角度考虑,窗户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物外围结构中最薄弱的部位,外窗的节能改造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而且改造施工最为便捷。现有技术中的窗结构具有隔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软帘窗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窗结构隔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帘窗结构,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其包括:夹层框架、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夹层框架的之内限定窗口;在软帘窗结构的关闭状态下,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分别位于夹层框架的两侧和被密封压合在夹层框架的对应侧,以使第一窗帘、第二窗帘及夹层框架共同围成封闭的密封空间。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别位于夹层框架两侧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具有对应窗口的开口;第一框架和夹层框架之间限定用于容纳第一窗帘的第一间隙,且第一框架和夹层框架能够相对靠近以密封地将第一窗帘夹于两者之间;第二框架和夹层框架之间限定用于容纳第二窗帘的第二间隙,且第二框架和夹层框架能够相对靠近以密封地将第一窗帘夹于两者之间。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设置为固定框的形式,用于固连在待设置软帘窗结构的预留窗洞处;夹层框架和第二框架均被配置成可活动形式,并能够受力向靠近第一框架的方向运动至使夹层框架将第一窗帘压紧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将第二窗帘压紧于夹层框架。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包括矩形框形状的框体和从框体两侧的外边沿朝靠近第二框架所在一侧延伸形成的边板,边板用于固连于预留窗洞处;夹层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位于两侧的边板之间,且第二框架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框架的两个边板之间并能够受压向靠近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以使其压紧夹层框架和使夹层框架压紧第一框架。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框体的下边沿朝靠近第二框架所在一侧延伸形成的底板,夹层框架支撑配合于底板之上;底板的外边沿朝外侧斜向上延伸形成下斜板;第二框架的下边沿朝外斜向上延伸形成下滑动斜板,第二框架的上边沿朝外斜向上延伸形成上滑动斜板;还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卷帘仓件;卷帘仓件固连于第一框架上,卷帘仓件具有朝下且对应第一间隙的第一出口和朝下且对应第二间隙的第二出口;卷帘仓件的下部还具有朝内斜向下延伸形成的上斜板;第二框架以其上边的上滑动斜板滑动配合于上斜板的内侧面和以其下滑动斜板滑动配合于下斜板的内侧面的方式沿朝外斜上至朝内斜下的方向可滑动地配合于第一框架和卷帘仓件之间;且在第二框架朝沿朝外斜上向朝内斜下的方向运动时,第二框架向内压紧夹层框架并带动夹层框架向内压紧第一框架,在第二框架朝沿朝内斜下向朝外斜上的方向运动时,松开第二框架和夹层框架之间的压紧状态及夹层框架和第一框架之间的压紧状态。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卷帘仓件;卷帘仓件具有对应第一间隙的第一出口和对应第二间隙的第二出口;第一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卷绕收纳于收纳空间或从第一出口伸出进入第一间隙,以及第二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卷绕收纳于收纳空间或从第二出口伸出进入第二间隙。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止结构;在锁止结构从解锁状态变动至锁止状态的过程中,锁止结构对第二框架施力,以带动第二框架向第一框架的方向运动直至将第一框架和夹层框架锁止于两者密封夹紧第一窗帘的状态和将夹层框架和第二框架锁止于两者密封夹紧第二窗帘的状态;在锁止结构从锁止状态变动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锁止结构松开第一框架和夹层框架之间以及夹层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夹紧状态,以使第一窗帘和/或第二窗帘能够收回或放下。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锁止结构设置为搭扣形式,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框架底部的柄杆、转动连接于柄杆的两端之间的套环,以及设置于第二框架的锁钩;在锁止结构的锁止状态下,套环以被限位于其一侧极限位置的柄杆为基础对锁钩施加拉力,该拉力使得第二框架向第一框架的方向运动实现第二框架压紧夹层框架和夹层框架压紧第一框架。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卷帘结构,卷帘结构分别连接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并能够受驱带动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运动至封闭窗口或运动至打开窗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帘窗结构,其包括第一框架、夹层框架、第二框架、卷帘仓件、第一窗帘、第二窗帘、卷帘结构以及锁止结构;第一框架包括矩形框形状的框体、从框体两侧的外边沿朝一侧延伸形成的边板、从框体的下边沿朝和边板同一侧延伸形成的底板;底板的外边沿朝外侧斜向上延伸形成下斜板;夹层框架和框体相对,限定第一间隙,并位于两个边板和底板围成上端开口的U型空间内侧,且夹层框架支撑配合于底板之上;第二框架和夹层框架相对,限定第二间隙,并位于两个边板和底板围成上端开口的U型空间内侧,且第二框架的两侧边分别可滑动配合连接于对应侧的边板、第二框架的上下边分别斜楔配合于位于其上方的卷帘仓件和位于其下方的下斜板;第二框架在斜楔配合下相对第一框架的滑动方向和第二框架通过其两侧边和边板的可滑动配合下相对第一框架的滑动方向相同,均为沿朝外斜上至朝内斜下的方向;夹层框架的之内限定窗口;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具有对应窗口的开口;卷帘仓件具有容纳空间;卷帘仓件具有对应第一间隙的第一出口和对应第二间隙的第二出口;第一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卷绕收纳于收纳空间或从第一出口伸出进入第一间隙,以及第二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卷绕收纳于收纳空间或从第二出口伸出进入第二间隙;卷帘结构分别连接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并能够受驱带动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运动至封闭窗口或运动至打开窗口;锁止结构设置为搭扣形式,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框架底部的柄杆、转动连接于柄杆的两端之间的套环,以及设置于第二框架的锁钩;在锁止结构的锁止状态下,套环以被限位于其一侧极限位置的柄杆为基础对锁钩施加拉力,该拉力带动第二框架沿朝外斜上向朝内斜下的方向运动,以实现第二框架压紧夹层框架和夹层框架压紧第一框架。综合以上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保温隔热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软帘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处于放下状态);图2为图1的展开视图(其中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处于收卷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第二框架的展开视图(仅展示部分结构)。图标:100-软帘窗结构;101-卷帘仓件;102-上斜板;103-卷帘结构;104-拉绳;105-第一窗帘;106-第二窗帘;111-第一中心杆;112-第一中心杆;2-第一框架;201-滑槽;202-下斜板;203-柄杆;204-套环;205-框体;206-边板;207-底板;3-夹层框架;4-第二框架;401-上滑动斜板;402-滑动柱;403-下滑动斜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帘窗结构,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框架、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所述夹层框架的之内限定窗口;在所述软帘窗结构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分别位于所述夹层框架的两侧和被密封压合在夹层框架的对应侧,以使所述第一窗帘、所述第二窗帘及所述夹层框架共同围成封闭的密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帘窗结构,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框架、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所述夹层框架的之内限定窗口;在所述软帘窗结构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分别位于所述夹层框架的两侧和被密封压合在夹层框架的对应侧,以使所述第一窗帘、所述第二窗帘及所述夹层框架共同围成封闭的密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夹层框架两侧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分别具有对应所述窗口的开口;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夹层框架之间限定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窗帘的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夹层框架能够相对靠近以密封地将所述第一窗帘夹于两者之间;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夹层框架之间限定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窗帘的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夹层框架能够相对靠近以密封地将所述第一窗帘夹于两者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设置为固定框的形式,用于固连在待设置所述软帘窗结构的预留窗洞处;所述夹层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被配置成可活动形式,并能够受力向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运动至使所述夹层框架将第一窗帘压紧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将第二窗帘压紧于所述夹层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矩形框形状的框体和从框体两侧的外边沿朝靠近所述第二框架所在一侧延伸形成的边板,所述边板用于固连于预留窗洞处;所述夹层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位于两侧的所述边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框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个所述边板之间并能够受压向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以使其压紧所述夹层框架和使所述夹层框架压紧所述第一框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下边沿朝靠近所述第二框架所在一侧延伸形成的底板,所述夹层框架支撑配合于所述底板之上;所述底板的外边沿朝外侧斜向上延伸形成下斜板;所述第二框架的下边沿朝外斜向上延伸形成下滑动斜板,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边沿朝外斜向上延伸形成上滑动斜板;还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卷帘仓件;所述卷帘仓件固连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卷帘仓件具有朝下且对应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出口和朝下且对应所述第二间隙的第二出口;所述卷帘仓件的下部还具有朝内斜向下延伸形成的上斜板;所述第二框架以其上边的上滑动斜板滑动配合于所述上斜板的内侧面和以其下滑动斜板滑动配合于所述下斜板的内侧面的方式沿朝外斜上至朝内斜下的方向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框架和卷帘仓件之间;且在所述第二框架朝沿朝外斜上向朝内斜下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框架向内压紧所述夹层框架并带动所述夹层框架向内压紧所述第一框架,在所述第二框架朝沿朝内斜下向朝外斜上的方向运动时,松开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夹层框架之间的压紧状态及所述夹层框架和所述第一框架之间的压紧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帘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卷帘仓件;所述卷帘仓件具有对应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出口和对应所述第二间隙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卷绕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或从所述第一出口伸出进入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所述第二窗帘被配置成能够卷绕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或从所述第二出口伸出进入所述第二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帘窗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嵩颖李洋洋高萌悦陈俊颜萍秦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