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丹丹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7993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包括送料机构、下料机构、碎料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有上下开口下料筒、设于下料筒内的轴体、设于轴体上的螺旋叶片、设于轴体下端的预处理部件及驱动轴体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螺旋叶片与轴体内壁相配合;塑料垃圾进入下料筒内,经由旋转叶片向下运送,运送到下料筒底部时,通过预处理部件对一些过大的塑料垃圾进行简单粉碎,然后均匀运输到粉碎机构进行加工,防止下料不均导致粉碎辊被卡死,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垃圾破碎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垃圾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垃圾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白色污染是全球城市都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为了提高了现有塑料垃圾的再生再利用性,通常会采用将塑料垃圾进行粉碎,然后通过热熔处理,使得塑料垃圾能够再重新被使用;但是现有的粉碎装置在对物料进行破碎的时候,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大多无法实现均匀下料,粉碎辊易被卡死,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均匀下料、高效的塑料垃圾粉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包括送料机构、下料机构、碎料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有上下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下料筒、设于下料筒内的轴体、设于所述轴体上的螺旋叶片、设于轴体下端的预处理部件及驱动轴体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螺旋叶片与下料筒内壁相配合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包括送料机构、下料机构、碎料机构及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有上下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下料筒(1)、设于下料筒(1)内的轴体(2)、设于所述轴体(2)上的螺旋叶片(3)、设于轴体(2)下端的预处理部件及驱动轴体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螺旋叶片(3)与下料筒(1)内壁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包括送料机构、下料机构、碎料机构及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有上下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下料筒(1)、设于下料筒(1)内的轴体(2)、设于所述轴体(2)上的螺旋叶片(3)、设于轴体(2)下端的预处理部件及驱动轴体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螺旋叶片(3)与下料筒(1)内壁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部件包括设于所述轴体(2)下端的半圆板(21)和用于固定半圆板(21)的固定结构,所述下料筒(1)开口上方设置有半圆形设置的挡板(11),所述半圆板(21)设置在挡板(11)上方,所述半圆板(21)设有与所述轴体(2)相连的延伸部(211)且该半圆板(21)侧壁设有刀刃(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延伸部(211)上的第一螺纹孔(2111)、设于所述延伸部(211)上的凸部(2112)、设于所述轴体(2)下端的第二螺纹孔、与所述延伸部(211)相配合的插接槽(23)、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螺杆(221)、设于第一螺杆(221)顶部上的螺纹柱(2211)及由所述插接槽(23)内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部(231),所述插接槽(23)设于所述轴体(2)上,所述螺纹柱(2211)与第一螺纹孔(2111)内壁螺接配合,所述凸部(2112)与凹部(231)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垃圾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2)两侧设有斜设置的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端部螺接有粉碎刀(241)。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陈丹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