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原君专利>正文

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42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包括柔性填充层、蓄电池、支架、充气筒、导气管、进气管、单向阀门、硬毛、连接带、圆毛、注水管、阀门、气囊、电热片、磁疗片和按摩凸起,利用在气囊的外表面连接柔性填充层,使得护颈枕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变形能力。在柔性填充层内部设置的电热片和磁疗片,能够刺激人体机能,保障人体颈部温度,与电热片和磁疗片对应的柔性填充层的外表面上连接按摩凸起,用于对人体颈部的穴位进行按摩,促进颈部血液循环,通过充气筒对气囊进行充气,在不使用护颈枕的情况下可将气囊内部的空气通过注水管放出,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健用品,具体是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喝,许多人更倾向于外出旅游,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需要交通工具,最为普遍的就是火车与汽车,许多人为了能够不耽误白天玩乐,牺牲休息时间坐夜车,尤其当没有卧铺时,时间将变得尤为漫长。长时间的端坐对于人体的脊椎和颈部有巨大的压迫力,很容易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此时会有许多人选择用护颈枕来缓解这一问题。但目前市面上的护颈枕接轨简单,大多为填充棉绒材质,很容易弄脏,且不方便携带,只能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用户的颈部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包括柔性填充层、蓄电池、支架、充气筒、导气管、进气管、单向阀门、硬毛、连接带、圆毛、注水管、阀门、气囊、电热片、磁疗片和按摩凸起,所述柔性填充层的下表面包裹连接气囊的外表面,在柔性填充层的外表面上设有蓄电池,在蓄电池与电热片和磁疗片之间设置开关,所述电热片和磁疗片均设置在接触人体颈部的柔性填充层内,在与电热片和磁疗片对应的柔性填充层的外表面上连接按摩凸起,所述柔性填充层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支架,用于将充气筒放置在支架上。所述充气筒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连接在进气管上,所述进气管连接气囊,在气囊上还连接有注水管,注水管还可发挥出气的作用,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在柔性填充层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带,所述两端连接带分别缝接硬毛和圆毛。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填充层的材质为记忆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热片和磁疗片的电连接方式为并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热片和磁疗片均由蓄电池供电。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在进气管内部设有单向阀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管上设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在气囊的外表面连接柔性填充层,使得护颈枕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变形能力。在柔性填充层内部设置的电热片和磁疗片,对于刺激人体机能,保障人体颈部温度,具有较好的效果。与电热片和磁疗片对应的柔性填充层的外表面上连接按摩凸起,用于对人体颈部的穴位进行按摩,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用户坐车疲劳。通过充气筒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护颈枕具有较好的弹性,同时在不使用护颈枕的情况下可将气囊内部的空气通过注水管放出,方便携带,减小护颈枕的占用空间。在柔性填充层的两端都缝有连接带,两端连接带分别设有硬毛与圆毛,硬毛与圆毛相互配合形成魔法贴,将两端连接带连接,以保证用户通过调节魔法贴来控制连接带的长度。从而使得用户根据个人喜好获得较好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中魔法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柔性填充层1、蓄电池2、支架3、充气筒4、导气管5、进气管6、单向阀门7、硬毛8、连接带9、圆毛10、注水管11、阀门12、气囊13、电热片14、磁疗片15、按摩凸起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包括柔性填充层1、蓄电池2、支架3、充气筒4、导气管5、进气管6、单向阀门7、硬毛8、连接带9、圆毛10、注水管11、阀门12、气囊13、电热片14、磁疗片15和按摩凸起16,所述柔性填充层1的下表面包裹连接气囊13的外表面,柔性填充层1的材质为记忆棉,可以根据人体颈部形状进行相应的形变,对人体颈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当人体颈部离开护颈枕时,柔性填充层1会缓慢回弹,不会导致护颈枕变形。在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设有蓄电池2,在蓄电池2与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之间设置开关,用于控制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的工作状态,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的电连接方式为并联,可以将电热片14与电磁片15分开控制,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均由蓄电池2供电,所述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均设置在接触人体颈部的柔性填充层1内,磁疗片15用于缓解人体颈部疲劳,刺激人体机能,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电热片14则用于在冬季寒冷情况下,对人体的颈部起到保暖的作用。在与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对应的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连接按摩凸起16,对人体颈部的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疲劳。所述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支架3,用于将充气筒4放置在支架3上。所述充气筒4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5连接在进气管6上,所述进气管6连接气囊13,通过充气筒4给气囊13内部充气,气囊13鼓起,使得柔性填充层1具有承力面,将柔性填充层1撑起,使得护颈枕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在进气管6内部设有单向阀门7,使得空气只能进,不能出,保证气囊13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气囊13上还连接有注水管11,所述注水管11用于向气囊13内部注水,使得用户在夏季时能够感受到清凉,同时柔性填充层1能够使得人体热量分散均匀。注水管11上设有阀门12,用于阻断水的流动,保证气囊13内部的水不会流出。注水管11还可发挥出气的作用,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在柔性填充层1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带9,所述两端连接带9分别缝接硬毛8和圆毛10,通过硬毛8与圆毛10相互配合形成魔法贴,以此来控制连接带的长度,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个人喜好调整,获得较好的舒适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在气囊13的外表面连接柔性填充层1,使得护颈枕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变形能力。在柔性填充层1内部设置的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对于刺激人体机能,保障人体颈部温度,具有较好的效果。与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对应的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连接按摩凸起16,用于对人体颈部的穴位进行按摩,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用户坐车疲劳。通过充气筒4对气囊13进行充气,使得护颈枕具有较好的弹性,同时在不使用护颈枕的情况下可将气囊13内部的空气通过注水管11放出,方便携带,减小护颈枕的占用空间。在柔性填充层1的两端都缝有连接带9,两端连接带9分别设有硬毛8与圆毛10,硬毛8与圆毛10相互配合形成魔法贴,将两端连接带9连接,以保证用户通过调节魔法贴来控制连接带9的长度。从而使得用户根据个人喜好获得较好的舒适度。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包括柔性填充层(1)、蓄电池(2)、支架(3)、充气筒(4)、导气管(5)、进气管(6)、单向阀门(7)、硬毛(8)、连接带(9)、圆毛(10)、注水管(11)、阀门(12)、气囊(13)、电热片(14)、磁疗片(15)和按摩凸起(16),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填充层(1)的下表面包裹连接气囊(13)的外表面,在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设有蓄电池(2),在蓄电池(2)与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之间设置开关,所述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均设置在接触人体颈部的柔性填充层(1)内,在与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对应的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连接按摩凸起(16),所述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支架(3),用于将充气筒(4)放置在支架(3)上,所述充气筒(4)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5)连接在进气管(6)上,所述进气管(6)连接气囊(13),在气囊(13)上还连接有注水管(11),注水管(11)还可发挥出气的作用,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在柔性填充层(1)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带(9),所述两端连接带(9)分别缝接硬毛(8)和圆毛(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包括柔性填充层(1)、蓄电池(2)、支架(3)、充气筒(4)、导气管(5)、进气管(6)、单向阀门(7)、硬毛(8)、连接带(9)、圆毛(10)、注水管(11)、阀门(12)、气囊(13)、电热片(14)、磁疗片(15)和按摩凸起(16),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填充层(1)的下表面包裹连接气囊(13)的外表面,在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设有蓄电池(2),在蓄电池(2)与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之间设置开关,所述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均设置在接触人体颈部的柔性填充层(1)内,在与电热片(14)和磁疗片(15)对应的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连接按摩凸起(16),所述柔性填充层(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支架(3),用于将充气筒(4)放置在支架(3)上,所述充气筒(4)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5)连接在进气管(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原君
申请(专利权)人:刘原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