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741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中部设有立板,立板将底板分割为底板前部和底板后部,底板前部前侧均设有第一立柱,立板后部的后侧均设有第二立柱,立板的上端设有顶板,顶板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的下边缘设有支撑件,通孔的左部的上边缘设有弹性套,通孔的右部的上方设有束缚带,顶板在所述通孔的前方设有切口,束缚带的前端穿过切口后设有粘扣毛面,从顶板的前端的上端面向后设有多条与粘扣毛面对应的粘扣勾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个人就能完成对大鼠的固定和腹腔注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能同时满足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时固定大鼠的需求,功能性好;在整个过程中大鼠的头部被限制在弹性套内,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动物科学实验和研究设备
,具体是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很多动物科学实验中,大鼠多被视为实验动物的良好选择。包括注射药品和取血样等,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和尾静脉采血。在对大鼠进行尾根采血时,在大鼠俯卧的正常体位便能进行操作,在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时,需要使大鼠保持仰躺或者侧卧的体位才能方便操作,目前,没有能同时适用于尾静脉采血和腹腔注射的大鼠固定装置;目前,在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时,通常采用徒手抓握的方法,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浪费人力;且该方法容易大鼠处于应激状态,操作人员容易被收到惊吓的大鼠咬伤,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立板,所述立板将底板分割为底板前部和底板后部,所述底板前部和底板后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底板前部前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一立柱,所述立板后部的后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立板的上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后端与立板合页连接,所述顶板的前端支撑在两根第一立柱上,所述顶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左部呈三角形,所述通孔的右部呈矩形,所述通孔的下边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边缘与所述通孔的下边缘对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为透明的塑料纸,所述支撑件的中部呈下挠状态,所述通孔的左部的上边缘设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呈半圆锥形,所述弹性套的边缘与通孔的左部的边缘对应固定连接,所述通孔的右部的上方设有束缚带,所述顶板在所述通孔的前方设有切口,所述切口的长度与所述束缚带的宽度相同,所述束缚带的后端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后边缘,所述束缚带的前端穿过切口后设有粘扣毛面,从所述顶板的前端的上端面向后设有多条与粘扣毛面对应的粘扣勾面,多条粘扣勾面相隔一定间距设置。使用原理是: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固定大鼠时,首先将大鼠放入通孔内的支撑件上,头部朝向通孔的左侧,使大鼠的头部钻入弹性套内,然后向左推住大鼠,使大鼠的头部不能从弹性套内挣脱出来,同时向下拉动穿过切口的束缚带的前端,将大鼠束缚在束缚带、弹性套和支撑件之间,使大鼠不能动弹,然后将束缚带的前端拉到顶板的前端,向上翻折后将粘扣毛面粘贴在对应的粘扣勾面上进行固定,一个人即完成了大鼠的固定,固定大鼠十分方便;在固定大鼠时,使大鼠的尾巴从通孔的后边缘与束缚带之间的间隙支出,大鼠固定好过后即可在大鼠的尾巴上进行尾静脉采血;将顶板以合页为轴,将顶板向后翻折,直到将顶板前端支撑到位于顶板后部的后侧的两根第二立柱上,此时大鼠便处于一种仰卧的体位,支撑件为透明的塑料纸,针头刺穿支撑件即可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能同时满足尾静脉采血和腹腔注射时固定大鼠的需求;一个人就能完成对大鼠的固定和腹腔注射,十分方便;在整个过程中大鼠的头部被限制在弹性套内,不会咬伤操作人员,安全性高。进一步,所述弹性套的左端设有透气孔。进一步,所述顶板的厚度为2mm-5mm。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右边缘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成圆弧形,所述凹槽的右端向上倾斜。进一步,所述支撑件由PVC材料制成。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进行大鼠动物科学实验时,一个人就能完成对大鼠的固定和腹腔注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能同时满足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时固定大鼠的需求,功能性好;在整个过程中大鼠的头部被限制在弹性套内,不会咬伤操作人员,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立板;3、底板前部;4、底板后部;5、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顶板;8、通孔;9、支撑件;10、弹性套;11、透气孔;12、束缚带;13、切口;14、粘扣毛面;15、粘扣勾面;16、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中部设有立板2,立板2将底板1分割为底板前部3和底板后部4,底板前部3和底板后部4的宽度相同,底板前部3前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一立柱5,立板后部4的后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二立柱6,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5和立板2的高度相同,立板2的上端设有顶板7,顶板7的后端与立板2合页连接,顶板7的前端支撑在两根第一立柱5上,顶板7的中部设有通孔8,通孔8的左部呈三角形,通孔8的右部呈矩形,通孔8的下边缘设有支撑件9,支撑件9的边缘与通孔8的下边缘对应固定连接,支撑件9为透明的塑料纸,支撑件9的中部呈下挠状态,通孔8的左部的上边缘设有弹性套10,弹性套10呈半圆锥形,弹性套10的边缘与通孔8的左部的边缘对应固定连接,通孔8的右部的上方设有束缚带12,顶板7在通孔8的前方设有切口13,切口13的长度与所述束缚带12的宽度相同,束缚带12的后端固定在通孔8的后边缘,束缚带12的前端穿过切口13后设有粘扣毛面14,从顶板7的前端的上端面向后设有多条与粘扣毛面14对应的粘扣勾面15,多条粘扣勾面15相隔一定间距设置。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固定大鼠时,首先将大鼠放入通孔8内的支撑件9上,头部朝向通孔8的左侧,使大鼠的头部钻入弹性套10内,然后向左推住大鼠,使大鼠的头部不能从弹性套10内挣脱出来,同时向下拉动穿过切口13的束缚带12的前端,将大鼠束缚在束缚带12、弹性套10和支撑件9之间,使大鼠不能动弹,然后将束缚带12的前端拉到顶板7的前端,向上翻折后将粘扣毛面14粘贴在对应的粘扣勾面15上进行固定,一个人即完成了大鼠的固定,固定大鼠十分方便;在固定大鼠时,使大鼠的尾巴从通孔8的后边缘与束缚带12之间的间隙支出,大鼠固定好过后即可在大鼠的尾巴上进行尾静脉采血;将顶板7以合页为轴,将顶板7向后翻折,直到将顶板7前端支撑到位于底板后部4的后侧的两根第二立柱6上,此时大鼠便处于一种仰卧的体位,支撑件9为透明的塑料纸,针头刺穿支撑件即可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能同时满足尾静脉采血和腹腔注射时固定大鼠的需求;一个人就能完成对大鼠的固定和腹腔注射,十分方便;在整个过程中大鼠的头部被限制在弹性套10内,不会咬伤操作人员,安全性高。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进行大鼠动物科学实验时,一个人就能完成对大鼠的固定和腹腔注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能同时满足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时固定大鼠的需求,功能性好;在整个过程中大鼠的头部被限制在弹性套10内,不会咬伤操作人员,安全性高。如图1所示,弹性套10的左端设有透气孔11。将大鼠的头部限制在弹性套10内,可以通过透气孔11呼吸氧气,使大鼠不会窒息死亡。顶板的厚度为2mm-5mm。使顶板7具有一定的强度,又不会因为顶板7太厚而影响操作。如图1所示,通孔8的右边缘的中部设有凹槽16,凹槽16成圆弧形,凹槽16的右端向上倾斜。将大鼠束缚在通孔8内后,使大鼠的尾巴顺着凹槽16向上倾斜至顶板7的表面,具有一个过渡的作用,而不会使大鼠的尾巴被大角度弯折而影响尾静脉采血。支撑件9由PVC材料制成。PVC材料拉力好,不容易被扯烂,可多次使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立板,所述立板将底板分割为底板前部和底板后部,所述底板前部和底板后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底板前部前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一立柱,所述立板后部的后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立板的上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后端与立板合页连接,所述顶板的前端支撑在两根第一立柱上,所述顶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左部呈三角形,所述通孔的右部呈矩形,所述通孔的下边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边缘与所述通孔的下边缘对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为透明的塑料纸,所述支撑件的中部呈下挠状态,所述通孔的左部的上边缘设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呈半圆锥形,所述弹性套的边缘与通孔的左部的边缘对应固定连接,所述通孔的右部的上方设有束缚带,所述顶板在所述通孔的前方设有切口,所述切口的长度与所述束缚带的宽度相同,所述束缚带的后端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后边缘,所述束缚带的前端穿过切口后设有粘扣毛面,从所述顶板的前端的上端面向后设有多条与粘扣毛面对应的粘扣勾面,多条粘扣勾面相隔一定间距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立板,所述立板将底板分割为底板前部和底板后部,所述底板前部和底板后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底板前部前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一立柱,所述立板后部的后侧的两个夹角处均设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立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立板的上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后端与立板合页连接,所述顶板的前端支撑在两根第一立柱上,所述顶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左部呈三角形,所述通孔的右部呈矩形,所述通孔的下边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边缘与所述通孔的下边缘对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为透明的塑料纸,所述支撑件的中部呈下挠状态,所述通孔的左部的上边缘设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呈半圆锥形,所述弹性套的边缘与通孔的左部的边缘对应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晨殷素鹏姜北彭毅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