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艳辉专利>正文

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及护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535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包括岸坡和岸脚,所述岸脚与所述岸坡连接,所述河岸装扮护砌结构还包括第一预制桩、第二预制桩及保护板组件,所述保护板组件的一端覆盖所述岸脚,所述保护板组件的另一端贴设于所述岸坡,所述第一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脚,所述第一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所述第二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坡,所述第二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河岸桩板的护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河岸桩板护砌结构体积小,安装牢固可靠,作为土质河岸堤坝基础的护砌结构,减少了护砌前的清基工程量。

A Riverbank Pile-sheet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Retain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verbank Pile-sheet retain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nk slope and a bank foot, and the bank foo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nk slope. The riverbank dressing retaining structure also includes a first prefabricated pile, a second prefabricated pile and a protective plate assembly, one end of which covers the bank foo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rotective plate assembly is attached to the bank foot. The bank slope, one end of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pile is embedded in the bank foot,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pile is embedded in the protective plate assembly, one end of the second prefabricated pile is embedded in the bank slop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prefabricated pile is embedded in the protective plate assembly.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otecting riverbank pile sheet. The riverbank pile sheet retaining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small in volume, firm and reliable in installation, and is used as a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the foundation of soil riverbank dikes and dams, thus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oundation cleaning before ret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及护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及护砌方法。
技术介绍
河岸沟渠堤坝护砌是日常工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土建工程,也是农村最常见的基础设施工程。在洪水期也经常可以看到河岸垮塌、沟渠垮塌、水库、山塘、堤坝脱坡滑坡、路基、边坡垮塌等自然灾害现象。就是有些浆砌块石的河岸也常被洪水冲垮的现象。在农村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破烂不堪的土质河岸河堤,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的自然景观。给工农业生产或交通运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和损失,给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究其垮塌成因、土质河岸沟渠堤坝垮塌,主要是河床峡窄水流速度快的河段,和拐弯河段容易发生河岸垮塌,尤其是拐弯河段的外弯河岸更容易发生垮塌,河水经过拐弯河段时、是外湾冲内湾淤,由于水力冲刷岸脚掏空岸基沙土基础造成上部河岸失稳垮塌。所以岸脚是水力冲刷的重要部位,浆砌块石河岸垮塌主要是基础清基深度不够,水流冲刷掏空基础以下的砂土,造成上部浆砌块石河岸失稳垮塌。路基边坡、山体滑坡主要是雨水渗透所致。河堤河岸堤坝护砌,路基边坡护砌同样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最常见的护砌方法使用最多的是重力式墙体浆砌块石护砌、混凝土装模浇筑护砌;这两种护砌围水清基方量大,浆砌块石方量大,浆砌块石质量难以达到满灌满砌,造成浆砌块石砌体整体结构质量差,而且工程造价高,机械化施工程度低,施工时间长。保护板组件护砌;这种护砌虽然造价小施工速度快,但整体结构性差,一旦被洪水撕开口子就很容易发生脱落倒塌。还有泥结干砌块石护砌、河岸抛石护脚、宾格笼装石护砌、打木桩护脚,虽然这些护砌的结构多种多样,也各有所长和各有所短。因为河岸护砌工程量大,线路长工程耗资大。不可能像修桥,建水坝必须将基础清至河床的岩石基础。现有的河岸基础大部分都是泥砂石基础,如果要清至岩石基础将耗费巨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及护砌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及护砌方法,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岸脚容易被水流冲刷掏空,而且护砌前的清基工程量比较大,施工进度比较慢,造价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包括岸坡和岸脚,所述岸脚与所述岸坡连接,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还包括第一预制桩、第二预制桩及保护板组件,所述保护板组件的一端覆盖所述岸脚,所述保护板组件的另一端贴设于所述岸坡,所述第一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脚,所述第一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所述第二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坡,所述第二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制桩包括钢筋笼结构及保护层,所述钢筋笼结构嵌入所述保护层。优选地,所述保护板组件包括钢筋网层及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覆盖所述钢筋网层。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制桩的一端贯穿所述钢筋网层,并伸入所述混凝土层,所述第二预制桩的一端贯穿所述钢筋网层,并伸入所述混凝土层。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制桩与所述第二预制桩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所述第一预制桩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预制桩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岸坡包括堤面及坡面,所述坡面自所述堤面倾斜延伸至所述岸脚,所述堤面上形成有多个植树孔。优选地,所述岸脚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坡面连接,所述保护板组件的一端覆盖所述台阶面,所述保护板组件的另一端贴设于所述坡面。优选地,所述岸脚包括水平面,所述水平面与所述坡面连接,所述保护板组件的一端覆盖所述水平面,所述保护板组件的另一端贴设于所述坡面。优选地,所述岸脚背离所述岸坡的一端填设有浆石护脚。优选地,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的护砌方法,包括步骤:S1、对岸坡和岸脚进行清基修补整形夯实,然后通过打桩机将第一预制桩打入所述岸脚,第二预制桩打入所述岸坡,且将所述第一预制桩和第二预制桩的桩头露出于地表;S2、将钢筋网层铺设在所述岸脚与所述岸坡上,并且将第一预制桩和第二预制桩贯穿所述钢筋网层,然后在钢筋网层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形成混凝土层,所述钢筋网层与所述混凝土层形成保护板组件;S3、然后在所述岸脚背离所述岸坡的一端填设浆石护脚,所述浆石护脚与所述保护板组件连接填设,形成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将第一预制桩打入岸脚位置,第二预制桩打入岸坡位置,并且将保护板组件浇筑在上面,形成桩板结合结构。这样形成整体的桩板护砌结构体积小,安装牢固可靠的优势,作为土质河岸堤坝基础的护砌结构,从而达到减小工程量,避免了护砌前的清基工程量,并且减少了河岸、沟渠、堤坝护砌工程量和工程造价,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保护堤岸免受洪水冲刷而发生倒塌,工程质量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岸桩板护砌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预制桩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岸桩板护砌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岸脚;2、岸坡;21、堤面;22、坡面;3、第一预制桩;4、第二预制桩;31、钢筋笼结构;32、保护层;5、保护板组件;51、钢筋网层;52、混凝土层;6、植树孔;7、台阶面;8、浆石护脚;9、水平面。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包括岸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包括岸坡和岸脚,所述岸脚与所述岸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还包括第一预制桩、第二预制桩及保护板组件,所述保护板组件的一端覆盖所述岸脚,所述保护板组件的另一端贴设于所述岸坡,所述第一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脚,所述第一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所述第二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坡,所述第二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包括岸坡和岸脚,所述岸脚与所述岸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还包括第一预制桩、第二预制桩及保护板组件,所述保护板组件的一端覆盖所述岸脚,所述保护板组件的另一端贴设于所述岸坡,所述第一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脚,所述第一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所述第二预制桩的一端嵌入所述岸坡,所述第二预制桩的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板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桩包括钢筋笼结构及保护层,所述钢筋笼结构嵌入所述保护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组件包括钢筋网层及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覆盖所述钢筋网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桩的一端贯穿所述钢筋网层,并伸入所述混凝土层,所述第二预制桩的一端贯穿所述钢筋网层,并伸入所述混凝土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桩与所述第二预制桩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所述第一预制桩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预制桩的长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岸桩板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坡包括堤面及坡面,所述坡面自所述堤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李艳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