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及登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489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及登录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可穿戴设备分别与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连接,移动通信设备还与服务器连接;可穿戴设备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安全模块和传输模块,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与安全模块连接,安全模块与传输模块连接;服务器包括判断模块和收发模块,判断模块与收发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无需记录繁杂的账号登录信息,仅通过绑定流程和登录流程即可快速安全的登录应用软件,解决了多个应用软件的账号登录信息难以管理的问题,保证了多个应用软件的用户身份信息得以安全保存,保障了多个应用软件的安全登录;为用户更换可穿戴移动设备或移动通信设备提供了便利。

An Identity Recognition Login System and Logi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dentification login system and a login method, including wearable device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ervers; wearable devic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erver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re also connected with servers; wearable devices include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odule, security module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Module, biometrics module and security module are connected, security module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are connected; server includes judgment module and transceiver module, judgment module and transceiver module are connected. The advantages and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lie in that: without recording complicated account login in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can be login safely and quickly only through binding process and login process,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account login information of multiple application software is difficult to manage, and ensures the security of user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multiple application software. Storage guarantees the secure login of many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users to replace wearable mobile devices 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及登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及登录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手机应用特别是涉及支付的应用软件都需要注册用户账户和设置密码用来作为身份识别,比如各家银行应用软件、支付宝、京东、铁路12306。很多用户为了安全,不同应用软件账户设置不同的密码,但是经常发现一个应用软件很久没使用再次使用时已经忘记个人登录信息,所以多个账户密码难管理一直困扰着很多人,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最简单是把个人登录信息以明文的方式记录在本子或者存储在电子设备上,这个显然是不安全,且不方便进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及登录方法。本技术方案利用可穿戴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通过绑定流程绑定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并通过登录流程使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登录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软件,因此用户无需记录繁杂的账号登录信息,仅通过绑定流程和登录流程即可快速安全的登录应用软件,不仅解决了多个应用软件的账号登录信息难以管理的问题,还保证了多个应用软件的用户身份信息得以安全保存,保障了多个应用软件的安全登录;利用解绑流程解除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绑定,以便于用户对可穿戴移动设备或移动通信设备的更换,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所述可穿戴设备分别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连接,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还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安全模块和传输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与所述安全模块连接,所述安全模块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服务器包括判断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判断模块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内安装有应用软件,所述应用软件具有登录模块、请求模块和上传模块;所述登录模块与所述请求模块连接,所述请求模块与所述上传模块连接;所述上传模块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和收发模块连接;所述传输模块分别与所述上传模块和收发模块连接,所述收发模块还与所述上传模块连接;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安全模块,具有设备用户身份信息,并用于生成用户标识、应用程序软件编号以及超级密码。一种身份识别登录方法,包括以下流程:绑定流程,用于绑定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登录流程,用于使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登录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软件;解绑流程,用于解除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绑定。上述方案中,所述绑定流程包括以下步骤:B1.操作移动通信设备并通过登录模块登录应用软件;B2.操作所述应用软件的请求模块,使请求模块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输模块发起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B3.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并根据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生成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并将用户身份信息、应用软件编号和可穿戴设备的设备身份信息通过传输模块输出至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应用软件的请求模块将从上传模块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应用软件编号和设备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应用软件编号相互对应;B4.所述请求模块再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服务器的收发模块发起绑定业务请求;其中,绑定业务请求将携带设备身份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收发模块;B5.判断模块从所述收发模块获取绑定业务请求和设备身份信息;所述判断模块内具有判断数据库,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绑定业务请求将所述设备身份信息对判断数据库内的设备身份数据进行逐一比对;所述判断模块可将设备身份信息存入判断数据库内后输出绑定成功信息并结束绑定流程,或直接输出绑定失败信息并结束绑定流程。上述方案中,所述B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B51.若所述设备身份信息与所述判断数据库内的设备身份数据均无一致,所述判断模块则判断该设备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可穿戴设备未被绑定过,进而所述判断模块将所述设备身份信息作为新的设备身份数据存入所述判断数据库内;并且,所述判断模块还将通过收发模块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输出绑定成功信息;所述上传模块将绑定成功信息输出至所述应用软件,所述上传模块还将绑定成功信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输出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输模块,所述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绑定成功信息,并根据绑定成功信息储存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所述安全模块还将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通过传输模块输出至收发模块,所述判断模块从收发模块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并将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作为用户身份数据和应用软件数据储存在判断数据库内后,结束绑定流程并实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绑定;B52.若所述设备身份信息与所述判断数据库内的任一设备身份数据出现一致,所述判断模块则判断该设备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已被绑定过,进而所述判断模块将通过收发模块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输出绑定失败信息,并结束绑定流程。上述方案中,所述登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D1.操作移动通信设备并开启应用软件,操作请求模块使所述请求模块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传输模块发起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D2.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并根据设备身份信息请求将可穿戴设备的设备身份信息通过传输模块输出至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请求模块从上传模块获取设备身份信息,并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收发模块发起登录业务请求,其中,登录业务请求将携带设备身份信息一并发送至收发模块;D3.所述判断模块从收发模块获取携带设备身份信息的登录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登录业务请求和设备身份信息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输模块发起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其中,判断模块从判断数据库中提取应用软件编号,并使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携带应用软件编号一并发送至所述传输模块;D4.所述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和应用软件编号;D5.可穿戴设备根据所述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和应用软件编号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所述安全模块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所述安全模块可还将用户身份信息输出至收发模块,或拒绝输出用户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生物特征信息或超级密码;D6.判断模块从收发模块获取用户身份信息,所述判断模块将用户身份信息与判断数据库内的用户身份数据进行逐一比对;所述判断模块将根据对比结果发起允许登录请求使当前用户可登录应用软件并结束登录流程,或拒绝发起允许登录请求以拒绝当前用户登录应用软件并结束登录流程。上述方案中,当用户个人信息为生物特征信息时,所述D5包括以下步骤:D5A.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安全模块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获取生物特征信息,并将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原始信息进行对比后,输出对比结果;其中,所述安全模块将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第一次从用户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作为原始特征信息进行储存;所述安全模块可还将用户身份信息输出至收发模块,或拒绝输出用户身份信息;所述D5A包括以下步骤:D5A1.若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原始信息一致,所述安全模块将根据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把与应用软件编号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输出至所述服务器的收发模块;D5A2.若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原始信息不一致,所述安全模块将拒绝输出用户身份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所述可穿戴设备分别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连接,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还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安全模块和传输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与所述安全模块连接,所述安全模块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服务器包括判断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判断模块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所述可穿戴设备分别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连接,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还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安全模块和传输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与所述安全模块连接,所述安全模块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服务器包括判断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判断模块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登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内安装有应用软件,所述应用软件具有登录模块、请求模块和上传模块;所述登录模块与所述请求模块连接,所述请求模块与所述上传模块连接;所述上传模块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和收发模块连接;所述传输模块分别与所述上传模块和收发模块连接,所述收发模块还与所述上传模块连接;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安全模块,具有设备用户身份信息,并用于生成用户标识、应用程序软件编号以及超级密码。3.一种身份识别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流程:绑定流程,用于绑定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登录流程,用于使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登录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软件;解绑流程,用于解除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绑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流程包括以下步骤:B1.操作移动通信设备并通过登录模块登录应用软件;B2.操作所述应用软件的请求模块,使请求模块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输模块发起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B3.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并根据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生成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并将用户身份信息、应用软件编号和可穿戴设备的设备身份信息通过传输模块输出至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应用软件的请求模块将从上传模块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应用软件编号和设备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应用软件编号相互对应;B4.所述请求模块再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服务器的收发模块发起绑定业务请求;其中,绑定业务请求将携带设备身份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收发模块;B5.判断模块从所述收发模块获取绑定业务请求和设备身份信息;所述判断模块内具有判断数据库,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绑定业务请求将所述设备身份信息对判断数据库内的设备身份数据进行逐一比对;所述判断模块可将设备身份信息存入判断数据库内后输出绑定成功信息并结束绑定流程,或直接输出绑定失败信息并结束绑定流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B51.若所述设备身份信息与所述判断数据库内的设备身份数据均无一致,所述判断模块则判断该设备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可穿戴设备未被绑定过,进而所述判断模块将所述设备身份信息作为新的设备身份数据存入所述判断数据库内;并且,所述判断模块还将通过收发模块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输出绑定成功信息;所述上传模块将绑定成功信息输出至所述应用软件,所述上传模块还将绑定成功信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输出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输模块,所述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绑定成功信息,并根据绑定成功信息储存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所述安全模块还将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通过传输模块输出至收发模块,所述判断模块从收发模块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并将用户身份信息和应用软件编号作为用户身份数据和应用软件数据储存在判断数据库内后,结束绑定流程并实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绑定;B52.若所述设备身份信息与所述判断数据库内的任一设备身份数据出现一致,所述判断模块则判断该设备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已被绑定过,进而所述判断模块将通过收发模块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输出绑定失败信息,并结束绑定流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身份识别登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D1.操作移动通信设备并开启应用软件,操作请求模块使所述请求模块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传输模块发起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D2.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设备身份信息请求,并根据设备身份信息请求将可穿戴设备的设备身份信息通过传输模块输出至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上传模块;请求模块从上传模块获取设备身份信息,并通过上传模块和移动通信设备向收发模块发起登录业务请求,其中,登录业务请求将携带设备身份信息一并发送至收发模块;D3.所述判断模块从收发模块获取携带设备身份信息的登录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登录业务请求和设备身份信息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传输模块发起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其中,判断模块从判断数据库中提取应用软件编号,并使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携带应用软件编号一并发送至所述传输模块;D4.所述安全模块从传输模块获取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和应用软件编号;D5.可穿戴设备根据所述验证用户身份信息请求和应用软件编号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所述安全模块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所述安全模块可还将用户身份信息输出至收发模块,或拒绝输出用户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生物特征信息或超级密码;D6.判断模块从收发模块获取用户身份信息,所述判断模块将用户身份信息与判断数据库内的用户身份数据进行逐一比对;所述判断模块将根据对比结果发起允许登录请求使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皇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