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超然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83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8:20
一种建筑,所述建筑设置有一种供气管道,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线形的开口,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相距有距离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能够张开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闭合且能够张开,上述管壁连接有密封件,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密封上述开口,有通气管能够插入上述开口并移动上述密封件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内部孔洞相通,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包裹着上述通气管或者所述开口侧边的管壁包裹着上述通气管,所述供气管道能够提供呼吸用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置有用于吸气的供气管道的建筑。
技术介绍
在建筑火灾中,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导致被困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建筑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烟雾对人们的侵害,现有技术已有如下:在建筑的结构的内部或结构外设置有供气管道,上述供气管道在楼层的合适位置设置有出气口,上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延伸到所述建筑的外侧与所述建筑外侧的气体相通,所述供气管道向下延伸后向建筑的外侧延伸一段距离。因此人们可借助出气口吸入没受烟雾影响的空气,然后憋住呼吸前进一段时间如5-20秒钟,在另一个出气口处呼出空气,同时打开另一个出气口的开关通过上述另一个出气口吸入空气后关闭开关继续前进,这样循环就可不断前进并且不会吸入烟雾,从而保证生命的安全并可逃离建筑。这样的技术措施存在使用出气口不方便的缺点,而且不能持续地吸入新鲜空气,会对逃生人员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并且容易造成争抢出气口的风险。还有现有技术如下:磁性相吸,也就是磁铁与磁铁相吸或者磁体与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相吸或磁铁与磁性材料相吸,磁铁也称为磁体,磁体包括天然磁体或磁性材料经磁化后成磁体,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的特性。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钕铁硼磁铁和铁氧体磁铁。从磁铁的发展历史来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主要使用碳钢、钨钢、铬钢和钴钢作永磁材料。磁铁可分作“永久磁铁”与“非永久磁铁”。永久磁铁可以是天然产物,又称天然磁石,也可以由人工制造(最强的磁铁是钕磁铁)。而非永久性磁铁,只有在某些条件下会有磁性,通常是以电磁铁的形式产生,也就是利用电流来强化其磁场。磁铁,也叫磁钢,英文:Magnet,磁钢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软磁,一类是硬磁。软磁包括硅钢片和软磁铁芯;硬磁包括铝镍钴、钐钴、铁氧体和钕铁硼,这其中,最贵的是钐钴磁钢,最便宜的是铁氧体磁钢,性能最高的是钕铁硼磁钢,但是性能最稳定,温度系数最好的是铝镍钴磁钢,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硬磁产品。按磁力大小排列为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铁氧体磁铁。磁铁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硬〈永〉磁体(磁性保持较长或永久时间)和软磁体(较短时间内有磁性)两大类,我们所说的磁铁,一般都是指永磁磁铁。永磁磁铁又分二大分类:第一大类是:金属合金磁铁包括钕铁硼磁铁(Nd2Fe14B)、铝镍钴磁铁(AlNiCo)、钐钴磁铁(SmCo),其中,与钕铁硼磁铁相比,钐钴磁铁更适合工作在高温环境中。第二大类是:铁氧体永磁材料(Ferrite),它主要原料包括BaFe12O19和SrFe12O19。磁铁总有两个磁极,一个是N极,另一个是S极。磁极之间有相互作用,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也就是说,N极和S极靠近时会相互吸引,而N极和N极靠近时会互相排斥。磁性物质的相互吸引等就是通过磁场进行的。磁极间具有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在物理学上被称作磁场。磁场的分布通常用磁感线来表示。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称为北极(N极),一端称为南极(S极)。实验证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性是物质响应磁场作用的属性。世界上的物质究竟有多少种磁性呢?一般说来,物质的磁性可以分为弱磁性和强磁性,再根据磁性的不同特点,弱磁性又分为抗磁性、顺磁性和反铁磁性,强磁性又分为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磁铁,磁钢,磁石,磁体,电磁铁等等在英文里都只有一个词magnet。对诸如Fe、Co、Ni等物质,在室温下磁化率可达10^-3数量级,称这类物质的磁性为铁磁性。铁磁性物质即使在较弱的磁场内,也可得到极高的磁化强度,其磁化率为正值,但当外场增大时,由于磁化强度迅速达到饱和,其H变小。铁磁性物质具有很强的磁性,铁磁物质能在弱磁场下强列地磁化。因此自发磁化是铁磁物质的基本特征,也是铁磁物质和顺磁物质的区别所在。人造磁体形状有条形、针形、蹄形、棒形磁铁。磁性材料具有磁有序的强磁性物质,广义还包括可应用其磁性和磁效应的弱磁性及反铁磁性物质。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物质按照其内部结构及其在外磁场中的性状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为强磁性物质,抗磁性和顺磁性物质为弱磁性物质。磁性材料按性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前者主要有电工钢、镍基合金和稀土合金等,后者主要是铁氧体材料。按使用又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和功能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分为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铁粉芯是软磁材料的一种。磁性材料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对外显示磁性,只有当磁体性材料被磁化以后,它才能对外显示出磁性。磁化是指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磁性门封条是以改性无毒的软质聚氯乙烯(PVC)和永磁性胶条组合而成的耐高温耐腐蚀的密封塑胶条。根据磁性门封条的使用环境,主要分耐低温磁性门封条和耐高温磁性门封条,该项耐温性能主要由聚氯已烯树脂的聚合度、增塑剂的特性和其它助剂的配方比例所决定。橡胶磁条是磁条的一种,由铁氧体粉和橡胶压延形成,因其吸力适中,与塑胶套组合成门封后,密封性能良好,温度适应范围广,开启方便,经久耐用。橡胶磁条目前大量供应的主要材料成分为:85%~92%钡(锶)铁氧体磁粉,5%~9%CPE。其形状、磁极与吸力等要求不同构成不同形状与特性的型号,比较多的为单面多极扁平状的形式,供应状态一般为成卷或者绕成盘状供应。橡胶磁条的生产工艺是:原料检验---配料---混料---开炼(密炼)---挤出---充磁---绕卷---检验----包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气管道,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在人们逃离过程或躲避时可以很方便地从供气管道内吸取新鲜空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所述建筑设置有一种供气管道,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线形的开口,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相距有距离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能够张开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闭合且能够张开,上述管壁连接有密封件,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密封上述开口,有通气管能够插入上述开口并移动上述密封件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内部孔洞相通,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包裹着上述通气管或者所述开口侧边的管壁通过弹性包裹着上述通气管,上述密封件能够被移动而开启上述开口提供给多人靠近直接用嘴吸气或通过使用通气管插入上述开口进行吸气,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消防空气填充泵或呼吸空气充填泵或呼吸空气压缩机或空气净化设备连接或者与能容纳新鲜空气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能够容纳新鲜空气的密闭房间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空气罐连接或者与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连接,所述供气管道能够提供满足呼吸用的空气,上述密封件采用包括密封条或密封胶条或密封薄膜等密封物体,上述密封件带有磁铁或带有磁性或带有磁性物质或带有铁磁性或带有亚铁磁性或带有铁磁性物质,上述密封件的长度等于所述供气管道的长度或者上述密封条的长度小于所述供气管道的长度,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密封住上述开口,上述磁性相吸可采用以下方案:所述开口的一侧的管壁与密封条I连接,上述密封条I与上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磁性相吸或者上述密封条I与上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管壁连接的密封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设置有一种供气管道,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线形的开口,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相距有距离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能够张开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闭合且能够张开,上述管壁连接有密封件,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密封上述开口,有通气管能够插入上述开口并移动上述密封件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内部孔洞相通,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包裹着上述通气管或者所述开口侧边的管壁包裹着上述通气管,所述供气管道能够提供呼吸用的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设置有一种供气管道,所述供气管道的管壁设置有线形的开口,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相距有距离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分离且能够张开或者上述开口两侧的管壁闭合且能够张开,上述管壁连接有密封件,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密封上述开口,有通气管能够插入上述开口并移动上述密封件与所述供气管道的内部孔洞相通,上述密封件通过磁性相吸包裹着上述通气管或者所述开口侧边的管壁包裹着上述通气管,所述供气管道能够提供呼吸用的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采用包括密封条或密封胶条或密封薄膜等密封物体,所述密封条具有磁性,或者所述密封条采用包括橡胶磁条或橡胶门封磁条,或者所述密封条采用铁磁性物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侧边的管壁具有磁性,或者所述开口侧边的管壁设置有橡胶磁条或橡胶门封磁条,或者所述管壁采用铁磁性物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采用包括密封条或密封胶条或密封薄膜等密封物体,所述密封条的一边与所述开口的一侧的管壁磁性相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包括密封条I和密封条II,所述密封条I的一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然
申请(专利权)人:吴超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