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77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9重量份数的苍术,1‑3重量份数的细辛,1‑6重量份数的麻黄,4.5‑9重量份数的荆芥,3‑6重量份数的羌活。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中药组方筛选,配方科学合理,配置简单,无毒副作用,疗效短,见效快。本方以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为治疗原则,对于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患者,针对其外感风寒引起的病因,以祛风散寒为主,以发汗解表为辅,整方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之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小儿发热的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两种,一是外感,二是内伤。外感尤为常见,常见有四种类型: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湿,外感风温。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属于小儿发热的一种证型,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脉络红,舌淡苔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性强,成本低,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专门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9重量份数的苍术,1-3重量份数的细辛,1-6重量份数的麻黄,4.5-9重量份数的荆芥,3-6重量份数的羌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6重量份数的苍术,2重量份数的细辛,3重量份数的麻黄,6重量份数的荆芥,4.5重量份数的羌活。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苍术、羌活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备用;步骤二:将细辛、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备用;步骤三:将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后加入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备用药物,改小火煎15-20分钟后停火,捞出药渣即为成药。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分三次服用,需服1-5天。具体的各个药物成分的药理为如下: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细辛:辛,温;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麻黄:辛、微苦,温;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荆芥:辛,微温;解表散风,透疹。羌活:辛、苦,温;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及主治:本专利技术中苍术体现了本方以祛风散寒为主攻方向的主要治则,为君药;细辛加强君药祛风散寒的功效,为臣药;麻黄、荆芥二者合用发汗解表,为佐药;羌活为本方引经药,为使药。诸药协同后共奏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之功效。本方各药物虽共同起到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但是又各有侧重,诸药合用后才能起到上述功效。如在本方中,虽然羌活作为组方中的使药主要起引经药的作用,但是羌活与苍术、细辛、麻黄合用后还起到祛风散寒的功效,而四者合用时祛风散寒的功效远大于单独加入这四味药物时的功效相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中药组方筛选,配方科学合理,配置简单,无毒副作用,疗效短,见效快。本方以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为治疗原则,对于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患者,针对其外感风寒引起的病因,以祛风散寒为主,以发汗解表为辅,整方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之功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克的苍术,1克的细辛,1克的麻黄,4.5克的荆芥,3克的羌活。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苍术、羌活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备用;步骤二:将细辛、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备用;步骤三:将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后加入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备用药物,改小火煎15-20分钟后停火,捞出药渣即为成药。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分三次服用,需服1-5天。实施例2: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9克的苍术,3克的细辛,6克的麻黄,9克的荆芥,6克的羌活。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苍术、羌活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备用;步骤二:将细辛、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备用;步骤三:将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后加入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备用药物,改小火煎15-20分钟后停火,捞出药渣即为成药。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分三次服用,需服1-5天。实施例3: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6克的苍术,2克的细辛,3克的麻黄,6克的荆芥,4.5克的羌活。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苍术、羌活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备用;步骤二:将细辛、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备用;步骤三:将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后加入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备用药物,改小火煎15-20分钟后停火,捞出药渣即为成药。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分三次服用,需服1-5天。实施例4: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8克的苍术,1.5克的细辛,2克的麻黄,5克的荆芥,5克的羌活。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将苍术、羌活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备用;步骤二:将细辛、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备用;步骤三:将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备用药物加适量水置砂锅内,煎沸后加入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备用药物,改小火煎15-20分钟后停火,捞出药渣即为成药。使用方法:每天一付药,分三次服用,需服1-5天。本专利技术临床观察的结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的有效治愈率统计,疗效标准如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消失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本专利技术治疗参与统计的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患者共64例,其中:痊愈5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93%以上。典型病例:王某某,男,十个月,发烧38.4℃,鼻塞流涕,后经我处药物治疗,两天后痊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9重量份数的苍术,1‑3重量份数的细辛,1‑6重量份数的麻黄,4.5‑9重量份数的荆芥,3‑6重量份数的羌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3-9重量份数的苍术,1-3重量份数的细辛,1-6重量份数的麻黄,4.5-9重量份数的荆芥,3-6重量份数的羌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型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6重量份数的苍术,2重量份数的细辛,3重量份数的麻黄,6重量份数的荆芥,4.5重量份数的羌活。3.一种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新华区佑康保健按摩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