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82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其结构包括减速器、传动器、控制器、处理器、接线盒、导线、电机、支撑板、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外壳、充气孔、气泵、活塞杆、活塞、连接块、升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在结构上设置了升降装置,通过气泵对充气孔进行打气,使气泵内的气压压力增大,使活塞左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通过压力将活塞向右推动,通过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右移动,通过活塞杆带动连接杆移动,通过连接杆之间相互支撑,使连接杆整体向上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连接块上移,通过连接块带动升降板上升,这样便可以调节牵引装置的高度,使其在恰当的高度,减小牵引力,防止牵引装置动力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属于电力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893446.1的一种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它包括集线轮架和牵引小车,所述牵引小车包括车体和分别铰接于所述车体上端两侧且对称布置的至少一对伸缩杆,每个伸缩杆的自由端均安装行走机构,所述伸缩杆的各节杆之间通过拉簧连接;所述集线轮架包括架体和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集线轮,所述架体的支腿为伸缩结构,但是该现有技术牵引设备在进行牵引时,由于高度相对比较低或者不在比较好的高度上时,牵引时所需要的牵引力需要更大,容易使牵引设备动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牵引设备在进行牵引时,由于高度相对比较低或者不在比较好的高度上时,牵引时所需要的牵引力需要更大,容易使牵引设备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减速器、传动器、控制器、处理器、接线盒、导线、电机、支撑板、升降装置、支撑器、转轴、牵引器、支撑块,所述减速器安装于升降装置上,所述传动器与减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处理器后侧,所述处理器下端与导线相连接,所述接线盒安装于电机上,所述导线与接线盒相连接,所述电机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外壳、充气孔、气泵、密封圈、连接杆、连接轴、活塞杆、活塞、连接块、升降板,所述外壳内安装有气泵,所述充气孔设于气泵内,所述气泵内安装有活塞,所述密封圈内表面与活塞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连接杆右端与连接轴相连接,所述连接轴安装于活塞杆上,所述活塞杆右端与活塞相连接,所述活塞设于外壳内,所述连接块上表面与升降板下表面相焊接,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杆通过连接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与升降装置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升降装置上安装有支撑器,所述支撑器上设有转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牵引器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牵引器上端与减速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上表面与支撑板下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直径为5cm。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为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在结构上设置了升降装置,通过气泵对充气孔进行打气,使气泵内的气压压力增大,使活塞左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通过压力将活塞向右推动,通过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右移动,通过活塞杆带动连接杆移动,通过连接杆之间相互支撑,使连接杆整体向上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连接块上移,通过连接块带动升降板上升,这样便可以调节牵引装置的高度,使其在恰当的高度,减小牵引力,防止牵引装置动力不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减速器-1、传动器-2、控制器-3、处理器-4、接线盒-5、导线-6、电机-7、支撑板-8、升降装置-9、支撑器-10、转轴-11、牵引器-12、支撑块-13、外壳-901、充气孔-902、气泵-903、密封圈-904、连接杆-905、连接轴-906、活塞杆-907、活塞-908、连接块-909、升降板-9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减速器1、传动器2、控制器3、处理器4、接线盒5、导线6、电机7、支撑板8、升降装置9、支撑器10、转轴11、牵引器12、支撑块13,所述减速器1安装于升降装置9上,所述传动器2与减速器1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安装于处理器4后侧,所述处理器4下端与导线6相连接,所述接线盒5安装于电机7上,所述导线6与接线盒5相连接,所述电机7下方设有支撑板8,所述升降装置9包括外壳901、充气孔902、气泵903、密封圈904、连接杆905、连接轴906、活塞杆907、活塞908、连接块909、升降板910,所述外壳901内安装有气泵903,所述充气孔902设于气泵903内,所述气泵903内安装有活塞908,所述密封圈904内表面与活塞908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连接杆905右端与连接轴906相连接,所述连接轴906安装于活塞杆907上,所述活塞杆907右端与活塞908相连接,所述活塞908设于外壳901内,所述连接块909上表面与升降板910下表面相焊接,所述连接块909上安装有连接轴906,所述连接块909与连接杆905通过连接轴906连接,所述支撑板8下表面与升降装置9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升降装置9上安装有支撑器10,所述支撑器10上设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与牵引器12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牵引器12上端与减速器1相连接,所述升降板910上表面与支撑板8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活塞杆907直径为5cm,所述连接轴906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密封圈904为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本专利所说的转轴11,顾名思义即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所述密封圈904材料的选择对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密封圈的使用性能。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气泵对充气孔902进行打气,使气泵903内的气压压力增大,使活塞908左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通过压力将活塞908向右推动,通过活塞908带动活塞杆907向右移动,通过活塞杆907带动连接杆905移动,通过连接杆905之间相互支撑,使连接杆905整体向上移动,通过连接杆905带动连接块909上移,通过连接块909带动升降板910上升。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牵引设备在进行牵引时,由于高度相对比较低或者不在比较好的高度上时,牵引时所需要的牵引力需要更大,容易使牵引设备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设置了升降装置,通过气泵对充气孔进行打气,使气泵内的气压压力增大,使活塞左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通过压力将活塞向右推动,通过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右移动,通过活塞杆带动连接杆移动,通过连接杆之间相互支撑,使连接杆整体向上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连接块上移,通过连接块带动升降板上升,这样便可以调节牵引装置的高度,使其在恰当的高度,减小牵引力,防止牵引装置动力不足。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减速器(1)、传动器(2)、控制器(3)、处理器(4)、接线盒(5)、导线(6)、电机(7)、支撑板(8)、升降装置(9)、支撑器(10)、转轴(11)、牵引器(12)、支撑块(13),所述减速器(1)安装于升降装置(9)上,所述传动器(2)与减速器(1)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安装于处理器(4)后侧,所述处理器(4)下端与导线(6)相连接,所述接线盒(5)安装于电机(7)上,所述导线(6)与接线盒(5)相连接,所述电机(7)下方设有支撑板(8),所述升降装置(9)包括外壳(901)、充气孔(902)、气泵(903)、密封圈(904)、连接杆(905)、连接轴(906)、活塞杆(907)、活塞(908)、连接块(909)、升降板(910),所述外壳(901)内安装有气泵(903),所述充气孔(902)设于气泵(903)内,所述气泵(903)内安装有活塞(908),所述密封圈(904)内表面与活塞(908)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连接杆(905)右端与连接轴(906)相连接,所述连接轴(906)安装于活塞杆(907)上,所述活塞杆(907)右端与活塞(908)相连接,所述活塞(908)设于外壳(901)内,所述连接块(909)上表面与升降板(910)下表面相焊接,所述连接块(909)上安装有连接轴(906),所述连接块(909)与连接杆(905)通过连接轴(90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力施工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减速器(1)、传动器(2)、控制器(3)、处理器(4)、接线盒(5)、导线(6)、电机(7)、支撑板(8)、升降装置(9)、支撑器(10)、转轴(11)、牵引器(12)、支撑块(13),所述减速器(1)安装于升降装置(9)上,所述传动器(2)与减速器(1)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安装于处理器(4)后侧,所述处理器(4)下端与导线(6)相连接,所述接线盒(5)安装于电机(7)上,所述导线(6)与接线盒(5)相连接,所述电机(7)下方设有支撑板(8),所述升降装置(9)包括外壳(901)、充气孔(902)、气泵(903)、密封圈(904)、连接杆(905)、连接轴(906)、活塞杆(907)、活塞(908)、连接块(909)、升降板(910),所述外壳(901)内安装有气泵(903),所述充气孔(902)设于气泵(903)内,所述气泵(903)内安装有活塞(908),所述密封圈(904)内表面与活塞(908)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连接杆(905)右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苏能供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