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窗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73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火窗连接结构,耐火窗连接结构包括窗框、连接件、抵触件及填充物,窗框设有连通孔,连接件包括主体,主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主体呈L型,第三收容腔位于拐角处,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连通,第一收容腔和第五收容腔呈U型,第一收容腔和第五收容腔与连通孔连通,抵触件抵触于主体并位于主体拐角处,填充物填充于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第五收容腔及连通孔。使用耐火窗连接结构时,当遇到火灾,填充物作为一道保护屏障,提高了抗变形能力,提高了耐火窗的耐火性能,结构新颖,设计巧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火窗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耐火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火窗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耐火窗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耐火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耐火窗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安全需求。但是,现有的耐火窗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耐火窗当遇建筑火灾时,外窗的温度超过铝合金型材熔点时,表面材料就会开始融化,断开;此时,玻璃整体温度逐渐升高,从朝火面开始逐渐进入软化区,直到玻璃背火面的粘度不足以支撑玻璃本身的重量时,玻璃会整体(或局部)下滑、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耐火窗连接结构,其能解决耐火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耐火窗连接结构,所述耐火窗连接结构包括窗框、连接件、抵触件及填充物,所述窗框设有连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所述主体呈L型,所述第三收容腔位于拐角处,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五收容腔呈U型,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五收容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抵触件抵触于所述主体并位于所述主体拐角处,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第五收容腔及连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收容腔呈L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相对于所述主体呈对称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抵触件呈L型。进一步地,所述抵触件设有装配孔。进一步地,所述抵触件抵触于所述窗框。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收容于所述连通孔。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所述耐火窗连接结构时,当遇到火灾,所述填充物作为一道保护屏障,提高了抗变形能力,提高了耐火窗的耐火性能,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耐火窗连接结构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耐火窗连接结构中一抵触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耐火窗连接结构中一连接件的示意图。图中:100、耐火窗连接结构;10、窗框;11、连通孔;20、连接件;21、主体;211、第一收容腔;212、第二收容腔;213、第三收容腔;214、第四收容腔;215、第五收容腔;30、抵触件;31、装配孔;40、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3为本技术一种耐火窗连接结构100中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耐火窗连接结构100包括窗框10、连接件20、抵触件30及填充物40。所述窗框10设有连通孔11,所述连通孔11呈长条状。所述连接件20包括主体21,所述主体21设有第一收容腔211、第二收容腔212、第三收容腔213、第四收容腔214及第五收容腔215,所述主体21呈L型,所述第三收容腔213位于拐角处,所述第三收容腔213呈L型,所述第一收容腔211、第二收容腔212、第三收容腔213、第四收容腔214及第五收容腔215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211和所述第五收容腔215呈U型,所述第一收容腔211和所述第五收容腔215与所述连通孔11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211、第二收容腔212、第三收容腔213、第四收容腔214及第五收容腔215相对于所述主体21呈对称分布。所述抵触件30呈L型,所述抵触件30设有装配孔31。所述填充物40为防火材料或阻燃或阻热材料。组装所述耐火窗连接结构100时,所述抵触件30抵触于所述主体21并位于所述主体21拐角处,所述填充物40填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211、第二收容腔212、第三收容腔213、第四收容腔214及第五收容腔215及连通孔11,所述抵触件30抵触于所述窗框10,所述主体21收容于所述连通孔11。使用所述耐火窗连接结构100时,当遇到火灾,所述填充物40作为一道保护屏障,提高了抗变形能力,提高了耐火窗的耐火性能,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火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窗连接结构包括窗框、连接件、抵触件及填充物,所述窗框设有连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所述主体呈L型,所述第三收容腔位于拐角处,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五收容腔呈U型,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五收容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抵触件抵触于所述主体并位于所述主体拐角处,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第五收容腔及连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窗连接结构包括窗框、连接件、抵触件及填充物,所述窗框设有连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所述主体呈L型,所述第三收容腔位于拐角处,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及第五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五收容腔呈U型,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五收容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抵触件抵触于所述主体并位于所述主体拐角处,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第三收容腔、第四收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研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