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金钟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锁芯及使用该智能锁芯的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72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2:06
一种智能锁芯及使用该智能锁芯的智能锁,包括锁芯壳、拨舌、位于所述锁芯壳中的前联动轴、后联动轴、套筒件和离合机构,所述后联动轴与所述拨舌卡接配合,所述前联动轴与所述套筒件卡接配合,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弹性件、第一电机以及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后联动轴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向所述第一插接件移动。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锁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离合机构中设置第二电机,避免了第一电机出现故障导致前联动轴不能开锁的局面,当第一电机出现故障后,通过给第二电机供电仍能实现转动前联动轴来开锁,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芯及使用该智能锁芯的智能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锁芯及使用该智能锁芯的智能锁。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智能电子门锁,其构造是一个智能电子认证驱动开锁装置和一个机械钥匙驱动开锁装置共同作用在同一个机械锁的开锁点或其传动机构上,使用这两种装置的任何一种均可开锁。由于目前的电子认证驱动开锁方式开锁方便快捷、防盗性能好,所以往往被作为开锁的第一选择,但电子认证驱动装置属于电子电器件,电子电器件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是供电电源中断时会致使门锁开不了,故需设置另一个开锁装置作为备用装置;又由于机械钥匙开锁装置其结构较简单,不需电源,造价较低廉,故被选为备用开锁装置,但机械开锁装置易被技术开启,防盗性能差,所以由于它的存在就大大地降低了整个智能电子门锁的防盗性能和使用价值。日前,也有一部份电子门锁也设计有另一套电子开锁装置代替机械钥匙开锁作为备用开锁装置,但其与常用装置使用的是同一驱动电机,电机也属电子电器件,故出现电子电器故障时不能排除电机在外,这样便影响了备用应急开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以省去机械钥匙开锁组件,并且可靠性高的智能锁芯及使用该智能锁芯的智能锁。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锁芯壳、拨舌、位于所述锁芯壳中的前联动轴、后联动轴、套筒件和离合机构,所述后联动轴与所述拨舌卡接配合,所述前联动轴与所述套筒件卡接配合,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弹性件、第一电机以及可配合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之间,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插接件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移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后联动轴上,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套筒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套筒件上,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后联动轴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向所述第一插接件移动。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芯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前联动轴连接的前联动杆,与所述后联动轴连接的后联动杆。还包括前转动把手和后转动把手,所述前联动杆为前联动方轴,所述前转动把手上设有前方形插孔,所述前联动方轴与所述前方形插孔配合;所述后联动杆为后联动方轴,所述后转动把手上设有后方形插孔,所述后联动方轴与所述后方形插孔配合;所述前联动方轴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凹坑,所述前方形插孔内设有第一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凹坑与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配合;所述后联动方轴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凹坑,所述后方形插孔内设有第二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凹坑与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配合。所述前方形插孔内还设有所述第三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均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设在所述前方形插孔内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定位块设在所述前方形插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和所述第三弹性定位块错位相对,其中一个第一弹性定位块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弹性定位块之间,其中一个第三弹性定位块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之间;所述后方形插孔内还设有所述第四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和所述第四弹性定位块均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设在所述后方形插孔内的一侧,所述第四弹性定位块设在所述后方形插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和所述第四弹性定位块错位相对,其中一个第二弹性定位块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四弹性定位块之间,其中一个第四弹性定位块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所述前转动把手中设有前电路板,所述前联动杆中部设有第一过线孔,还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与所述前电路板连接;所述后转动把手中设有后电路板,所述后联动杆中部设有第二过线孔,还包括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线孔与所述后电路板连接。所述套筒件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后联动轴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拨舌上设有联动卡块,所述联动卡块与所述第二滑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第一对接齿,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有第二对接齿,当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对接配合时,所述第一对接齿和所述第二对接齿啮合。所述前联动轴上设有联动插块,所述套筒件上设有联动插槽,所述联动插块与所述联动插槽配合。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蜗轮蜗杆组件推动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蜗轮蜗杆组件推动所述第二插接件。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锁壳、设在所述锁壳上的锁块以及与所述锁块配合的智能锁芯,所述智能锁芯包括锁芯壳、拨舌、位于所述锁芯壳中的前联动轴、后联动轴、套筒件和离合机构,所述后联动轴与所述拨舌卡接配合,所述前联动轴与所述套筒件卡接配合,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弹性件、第一电机以及可配合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之间,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插接件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移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后联动轴上,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套筒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套筒件上,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后联动轴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向所述第一插接件移动。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通过在离合机构中设置第二电机,避免了第一电机出现故障导致前联动轴不能开锁的局面,当第一电机出现故障后,通过给第二电机供电仍能实现转动前联动轴来开锁,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扩大本技术的适用范围,用于智能锁时可以省去机械钥匙开锁组件,大大提高了智能锁的安全性;其次,离合机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配合巧妙。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通过在离合机构中设置第二电机,避免了第一电机出现故障导致前联动轴不能开锁的局面,当第一电机出现故障后,通过给第二电机供电仍能实现转动前联动轴来开锁,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扩大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并且可以省去机械钥匙开锁组件,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其次,离合机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配合巧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锁芯的结构分解图一。图2是本技术智能锁芯的结构分解图二。图3是本技术智能锁芯中设在锁芯壳内的部件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锁芯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锁芯去掉前转动把手和后转动把手后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智能锁芯中离合机构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智能锁芯中拨舌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智能锁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8,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芯实施例,包括锁芯壳1、拨舌2、位于所述锁芯壳1中的前联动轴3、后联动轴4、套筒件5和离合机构,所述后联动轴4与所述拨舌2卡接配合,所述前联动轴3与所述套筒件5卡接配合,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弹性件65、第一电机61以及可配合的第一插接件63和第二插接件64,所述弹性件65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件63和第二插接件64之间,所述第一电机61驱动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芯,包括锁芯壳、拨舌、位于所述锁芯壳中的前联动轴、后联动轴、套筒件和离合机构,所述后联动轴与所述拨舌卡接配合,所述前联动轴与所述套筒件卡接配合,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弹性件、第一电机以及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之间,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插接件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移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后联动轴上,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套筒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套筒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后联动轴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向所述第一插接件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芯,包括锁芯壳、拨舌、位于所述锁芯壳中的前联动轴、后联动轴、套筒件和离合机构,所述后联动轴与所述拨舌卡接配合,所述前联动轴与所述套筒件卡接配合,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弹性件、第一电机以及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之间,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插接件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移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后联动轴上,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套筒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套筒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后联动轴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向所述第一插接件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前联动轴连接的前联动杆,与所述后联动轴连接的后联动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转动把手和后转动把手,所述前联动杆为前联动方轴,所述前转动把手上设有前方形插孔,所述前联动方轴与所述前方形插孔配合;所述后联动杆为后联动方轴,所述后转动把手上设有后方形插孔,所述后联动方轴与所述后方形插孔配合;所述前联动方轴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凹坑,所述前方形插孔内设有第一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凹坑与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配合;所述后联动方轴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凹坑,所述后方形插孔内设有第二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凹坑与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件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后联动轴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形插孔内还设有第三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均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钟
申请(专利权)人:杨金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