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53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其结构包括驱动轮胎、卡扣卡关、电源按钮、控制机箱、万向轮、支撑底座、剪叉架、连杆转轴、作业平台、防护围栏、固定杆、升降防撞机构、导电线,驱动轮胎后端与控制机箱前端相连接,卡扣卡关后端与控制机箱前端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结构上通过驱动电机进行转动提供驱动力,从而带动着上端的涡轮杆进行转动,进而啮合着侧端的驱动齿轮同时运转,由连杆将转动的动力带动到上端的驱动齿轮进行驱动,在啮合两侧的啮合条板进行位移使得支撑防撞杆升价警示限位,增强了高空作业平台工作人员的防撞性,避免了上升时头部出现碰撞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属于高空作业

技术介绍
在使用高空作业平台工作时,高空作业平台内的工作人员会经常靠近或进入有高度限制的区域进行作业,通常情况,工作人员凭操作经验或感觉判断能否进入作业区域、能否继续升高作业平台,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视线是有限的,很难保证准确的判断所有障碍物高度。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664360.1的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包括固定装置、防撞杆,固定装置固定于平台主体一侧,防撞杆通过与固定装置活动连接竖直安装在平台主体上,且防撞杆处于最高位置时其顶端高于在平台主体内工作人员的头顶,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高空作业平台上端的限位警示的防撞杆升价调节较为费力,导致作业平台上升时警示杆较低工作人员头部受到碰撞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高空作业平台上端的限位警示的防撞杆升价调节较为费力,导致作业平台上升时警示杆较低工作人员头部受到碰撞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其结构包括驱动轮胎、卡扣卡关、电源按钮、控制机箱、万向轮、支撑底座、剪叉架、连杆转轴、作业平台、防护围栏、固定杆、升降防撞机构、导电线,所述驱动轮胎后端与控制机箱前端相连接,所述卡扣卡关后端与控制机箱前端相贴合,所述剪叉架上端与作业平台下端相焊接,所述作业平台上端与防护围栏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杆外侧与防护围栏内侧相焊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左端与防护围栏右端相连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下端与导电线上端相连接,所述导电线下端嵌入安装于作业平台内,所述升降防撞机构由涡轮杆、机体壳、支撑防撞杆、固定导轨、啮合条板、驱动齿轮、连杆、固定轴柱、驱动电机组成,所述涡轮杆右端与驱动齿轮左端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嵌入安装于机体壳内,所述支撑防撞杆下端与啮合条板上端相焊接,所述固定导轨与啮合条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驱动齿轮外侧与啮合条板内侧相黏合,所述连杆下端与驱动齿轮上端相连接,所述涡轮杆下端与驱动电机上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按钮后端与控制机箱内PCB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剪叉架内侧与连杆转轴外侧相连接,所述剪叉架下端与支撑底座上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下端与导电线上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箱下端与万向轮上端相焊接,所述支撑底座下端与控制机箱上端相黏合。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线由铜丝制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胎由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结构上通过驱动电机进行转动提供驱动力,从而带动着上端的涡轮杆进行转动,进而啮合着侧端的驱动齿轮同时运转,由连杆将转动的动力带动到上端的驱动齿轮进行驱动,在啮合两侧的啮合条板进行位移使得支撑防撞杆升价警示限位,增强了高空作业平台工作人员的防撞性,避免了上升时头部出现碰撞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升降防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驱动轮胎-1、卡扣卡关-2、电源按钮-3、控制机箱-4、万向轮-5、支撑底座-6、剪叉架-7、连杆转轴-8、作业平台-9、防护围栏-10、固定杆-11、升降防撞机构-12、导电线-13、涡轮杆-1201、机体壳-1202、支撑防撞杆-1203、固定导轨-1204、啮合条板-1205、驱动齿轮-1206、连杆-1207、固定轴柱-1208、驱动电机-120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驱动轮胎1、卡扣卡关2、电源按钮3、控制机箱4、万向轮5、支撑底座6、剪叉架7、连杆转轴8、作业平台9、防护围栏10、固定杆11、升降防撞机构12、导电线13,所述驱动轮胎1后端与控制机箱4前端相连接,所述卡扣卡关2后端与控制机箱4前端相贴合,所述剪叉架7上端与作业平台9下端相焊接,所述作业平台9上端与防护围栏10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杆11外侧与防护围栏10内侧相焊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左端与防护围栏10右端相连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下端与导电线13上端相连接,所述导电线13下端嵌入安装于作业平台9内,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由涡轮杆1201、机体壳1202、支撑防撞杆1203、固定导轨1204、啮合条板1205、驱动齿轮1206、连杆1207、固定轴柱1208、驱动电机1209组成,所述涡轮杆1201右端与驱动齿轮1206左端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1209嵌入安装于机体壳1202内,所述支撑防撞杆1203下端与啮合条板1205上端相焊接,所述固定导轨1204与啮合条板120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驱动齿轮1206外侧与啮合条板1205内侧相黏合,所述连杆1207下端与驱动齿轮1206上端相连接,所述涡轮杆1201下端与驱动电机1209上端相连接,所述电源按钮3后端与控制机箱4内PCB板相连接,所述剪叉架7内侧与连杆转轴8外侧相连接,所述剪叉架7下端与支撑底座6上端相贴合,所述驱动电机1209下端与导电线13上端相连接,所述控制机箱4下端与万向轮5上端相焊接,所述支撑底座6下端与控制机箱4上端相黏合,所述导电线13由铜丝制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述驱动轮胎1由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本专利所说的驱动电机1209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万向轮5就是所谓的活动脚轮,它的结构允许水平360度旋转,脚轮是个统称,包括活动脚轮和固定脚轮,固定脚轮没有旋转结构,不能水平转动只能垂直转动,在进行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1209进行转动提供驱动力,从而带动着上端的涡轮杆1201进行转动,进而啮合着侧端的驱动齿轮1206同时运转,由连杆1207将转动的动力带动到上端的驱动齿轮1206进行驱动,在啮合两侧的啮合条板1205进行位移使得支撑防撞杆1203升价警示限位,固定导轨1204保障了运行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对于高空作业平台上端的限位警示的防撞杆升价调节较为费力,导致作业平台上升时警示杆较低工作人员头部受到碰撞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通过驱动电机进行转动提供驱动力,从而带动着上端的涡轮杆进行转动,进而啮合着侧端的驱动齿轮同时运转,由连杆将转动的动力带动到上端的驱动齿轮进行驱动,在啮合两侧的啮合条板进行位移使得支撑防撞杆升价警示限位,增强了高空作业平台工作人员的防撞性,避免了上升时头部出现碰撞提高了安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驱动轮胎(1)、卡扣卡关(2)、电源按钮(3)、控制机箱(4)、万向轮(5)、支撑底座(6)、剪叉架(7)、连杆转轴(8)、作业平台(9)、防护围栏(10)、固定杆(11)、升降防撞机构(12)、导电线(13),所述驱动轮胎(1)后端与控制机箱(4)前端相连接,所述卡扣卡关(2)后端与控制机箱(4)前端相贴合,所述剪叉架(7)上端与作业平台(9)下端相焊接,所述作业平台(9)上端与防护围栏(10)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杆(11)外侧与防护围栏(10)内侧相焊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左端与防护围栏(10)右端相连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下端与导电线(13)上端相连接,所述导电线(13)下端嵌入安装于作业平台(9)内,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由涡轮杆(1201)、机体壳(1202)、支撑防撞杆(1203)、固定导轨(1204)、啮合条板(1205)、驱动齿轮(1206)、连杆(1207)、固定轴柱(1208)、驱动电机(1209)组成,所述涡轮杆(1201)右端与驱动齿轮(1206)左端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1209)嵌入安装于机体壳(1202)内,所述支撑防撞杆(1203)下端与啮合条板(1205)上端相焊接,所述固定导轨(1204)与啮合条板(120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驱动齿轮(1206)外侧与啮合条板(1205)内侧相黏合,所述连杆(1207)下端与驱动齿轮(1206)上端相连接,所述涡轮杆(1201)下端与驱动电机(1209)上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顶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驱动轮胎(1)、卡扣卡关(2)、电源按钮(3)、控制机箱(4)、万向轮(5)、支撑底座(6)、剪叉架(7)、连杆转轴(8)、作业平台(9)、防护围栏(10)、固定杆(11)、升降防撞机构(12)、导电线(13),所述驱动轮胎(1)后端与控制机箱(4)前端相连接,所述卡扣卡关(2)后端与控制机箱(4)前端相贴合,所述剪叉架(7)上端与作业平台(9)下端相焊接,所述作业平台(9)上端与防护围栏(10)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杆(11)外侧与防护围栏(10)内侧相焊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左端与防护围栏(10)右端相连接,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下端与导电线(13)上端相连接,所述导电线(13)下端嵌入安装于作业平台(9)内,所述升降防撞机构(12)由涡轮杆(1201)、机体壳(1202)、支撑防撞杆(1203)、固定导轨(1204)、啮合条板(1205)、驱动齿轮(1206)、连杆(1207)、固定轴柱(1208)、驱动电机(1209)组成,所述涡轮杆(1201)右端与驱动齿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骄虹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真匠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