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45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包括桶体,还包括支架,其中支架由前后两组矩形框架组成,两组矩形框架左侧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位于最左侧的连接杆左端中间处倾斜向上焊接有脚踏板,所述桶体悬空设置在连接杆上方的两组矩形框架之间,该桶体顶部右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贯穿对应矩形框架的转轴,其中桶体顶部左侧纵向设置有位于两组矩形框架顶部的限位杆,且桶体左端底部与最左侧的连接杆之间通过锁扣活动连接,所述桶体顶壁左侧设置有进料口,且其右侧设置有出料口,其中位于出料口右侧的桶体顶部竖向设置有开口朝左设置的弧形引导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工人转运大豆,同时还能起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产品运输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
技术介绍
大豆一般都是存放在储存仓内,而在需要使用时通过将中转桶放置在储存仓底部装取适量的大豆,接着移动中转桶将大豆转运至对应的区域进行浸泡或清洗,但是在该过程中经常发生如下问题,1、中转桶内装取的大豆数量多,重量重,那么将其进行长距离的运输容易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及搬运难度;2、将中转桶内的大豆倒出时需要一手提着中转桶的出料端,另一只手将中转桶尾部提起,使得中转桶处于出口端低而底端高的状态,那么中转桶内的大豆才能顺利的倒出,由于中转桶内大豆较多,重量重,很容易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体力不是很好的工人可能也很难将其提起并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本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包括桶体,还包括支架,其中支架由前后两组矩形框架组成,两组矩形框架左侧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位于最左侧的连接杆左端中间处倾斜向上焊接有脚踏板,所述桶体悬空设置在连接杆上方的两组矩形框架之间,该桶体顶部右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贯穿对应矩形框架的转轴,其中桶体顶部左侧纵向设置有位于两组矩形框架顶部的限位杆,且桶体左端底部与最左侧的连接杆之间通过锁扣活动连接,所述桶体顶壁左侧设置有进料口,且其右侧设置有出料口,其中位于出料口右侧的桶体顶部竖向设置有开口朝左设置的弧形引导板。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底部设置有万向轮组。优选的,所述桶体为矩形结构,且其顶端与矩形框架顶端平齐,其中桶体底壁左侧还设置有向上凹陷的手抓槽。优选的,所述桶体顶部左端中间处焊接有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桶体放置在支架上,并通过万向轮将支架与桶体进行长进料的转运,从而降低工人的转运难度及劳动强度;在需要将存储在桶体内的大豆倾倒至浸泡桶或清洗盆内时,可通过打开锁扣,抬起桶体左端底部,使得桶体以转轴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得桶体内的大豆会沿着出料口流至引导板上,并沿着引导板流至其出口端正下方的浸泡桶会倾斜盆内,相较以往需工人完全将桶体抬起进行倾倒的方式无疑降低了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体,2、支架,21、矩形框架,22、连接杆,3、脚踏板,4、转轴,5、限位杆,6、锁扣,7、进料口,8、出料口,9、引导板,10、万向轮,11、手抓槽,12、把手,13、浸泡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包括为矩形结构桶体1及用于放置桶体1且高度为1.1~1.2m的支架2,该支架2由前后两组矩形框架21组成,而两组矩形框架21左侧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杆22焊接固定,以此将两组矩形框架21固定连接,其中桶体1顶部右侧的前后两端均焊接有贯穿对应矩形框架21的转轴4,而桶体1顶部左侧纵向焊接有搭在两组矩形框架21顶部的限位杆5,以此使得桶体1悬空设置在连接杆22上方的两组矩形框架21之间,这也就导致可通过抬起桶体1左端,能使桶体1以转轴4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而由于限位杆5抵在矩形框架21上,那么也就能防止桶体1以转轴4为圆心进行逆时针旋转,并且为了防止在未受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桶体1以转轴4为圆心进行顺、逆时针旋转,本实施例中桶体1左端底部与最左侧的连接杆22之间通过锁扣6(本实施例中的锁扣为:纳汇的洛斯乐可调扣,其型号为5619A-230)活动连接,通过转轴4、限位杆5及锁扣6作为固定支点将桶体1固定在支架2内,防止桶体1随意摆动。其中在桶体1顶壁左侧设置有用于大豆导入的进料口7,在进料口7上可安装盖板将其密封,而其右侧设置有用于大豆倒出的出料口8,并且在位于出料口8右侧的桶体1顶部竖向设置有开口朝左设置的弧形引导板9,该引导板9的高度为10~15cm,如图4所示,在需要将存储在桶体1内的大豆倾倒至浸泡桶13或清洗盆内时,可通过打开锁扣6,抬起桶体1左端底部,使得桶体1以转轴4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得桶体1内的大豆会沿着出料口8流至引导板9上,并沿着引导板9流至其出口端正下方的浸泡桶13会倾斜盆内,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便于工人在抬起桶体1底端时提供施力点,本实施例中在桶体1底壁左侧还设置有向上凹陷的手抓槽11,通过将手伸入手抓槽11内能有效的工人提供施力点,并且为了防止支架2位移,且同时给工人的脚提供受力点,在位于最左侧的连接杆22左端中间处倾斜向上焊接有不与地面接触的脚踏板3,这也就使得工人在转动桶体1时,其脚可踩在脚踏板3上施力并对支架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其大幅度滑动。本实施例中矩形框架21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0组,由于有万向轮10的存在,能便于工人推动支架2带动万向轮10在地面上移动,从而使得位于支架2上桶体1内部的大豆能便于进行长距离的转运,且同时降低工人的转运难度及劳动强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桶体1顶部左端中间处焊接有便于工人推动支架2及桶体1的把手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设备的初始状态桶体1悬空在支架2内,限位杆5搭在矩形框架21的左端顶部,而锁扣6将桶体1与连接杆22之间活动连接,通过上述方式防止桶体1以转轴4为圆心进行顺逆时针旋转,进一步将支架2推至储存仓底部打开进料口7上的盖板,并将储存仓内的大豆通过进料口7导入桶体1内部后关闭盖板,下一步推动把手12带动支架2、桶体1位移,使得万向轮10在地面上移动以便于设备的整体移动,当设备移动至浸泡桶13或清洗盆处时将万向轮10的刹车器锁死防止万向轮10位移,同时打开锁扣6并将手伸入手指槽11内将桶体1抬起,使得桶体1以转轴4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此时工人可将脚踩在脚踏板3上作为受力点并同时起到防止支架2位移的作用,当桶体1旋转一定程度后其内部的大豆会从出料口8排出并流至引导板9上,接着沿引导板9流至其出口端正下方的浸泡桶13会倾斜盆内,当排料完毕后将桶体1回归至原始位置及状态即可。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包括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其中支架由前后两组矩形框架组成,两组矩形框架左侧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位于最左侧的连接杆左端中间处倾斜向上焊接有脚踏板,所述桶体悬空设置在连接杆上方的两组矩形框架之间,该桶体顶部右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贯穿对应矩形框架的转轴,其中桶体顶部左侧纵向设置有位于两组矩形框架顶部的限位杆,且桶体左端底部与最左侧的连接杆之间通过锁扣活动连接,所述桶体顶壁左侧设置有进料口,且其右侧设置有出料口,其中位于出料口右侧的桶体顶部竖向设置有开口朝左设置的弧形引导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出仓后中转装置,包括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其中支架由前后两组矩形框架组成,两组矩形框架左侧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位于最左侧的连接杆左端中间处倾斜向上焊接有脚踏板,所述桶体悬空设置在连接杆上方的两组矩形框架之间,该桶体顶部右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贯穿对应矩形框架的转轴,其中桶体顶部左侧纵向设置有位于两组矩形框架顶部的限位杆,且桶体左端底部与最左侧的连接杆之间通过锁扣活动连接,所述桶体顶壁左侧设置有进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飞天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