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立农专利>正文

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200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包括围板组件及用于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底座,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一面板,面板的两侧均间隔设置凸台,凸台上设有等直径的贯穿孔,同一侧的凸台之间形成凹槽,面板一侧的凸台与另一侧的凹槽配合,通过在所述贯穿孔中设置连接杆将相邻的围板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结构新颖、组装快捷、拆卸方便,易于移动、安装、搬运及存放,提高了场地利用率,同时能满足各种场合进行体育锻炼及比赛活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体育锻炼及比赛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
技术介绍
旱冰是一种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旱冰项目的开展需要场地支持,而轮滑球场建造的主体结构是旱冰场界墙,界墙围成封闭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开展轮滑球运动。滑球场界墙大部分是直接安装在地面上并大部分情况是在室内安装。界墙也有很多种类,而玻璃界墙非常美观,深受市场的欢迎。由于体育活动的场地有限,而且占地都比较大,对于场地资源匮乏的地方,场地利用率低。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移动旱冰场,不能满足在各种场合进行体育锻炼及比赛活动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场地资源匮乏、场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能满足在各种场合进行体育锻炼及比赛活动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包括:围板组件及用于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底座,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中,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一面板,面板的两侧均间隔设置凸台,凸台上设有等直径的贯穿孔,同一侧的凸台之间形成凹槽,面板一侧的凸台与另一侧的凹槽配合,通过在所述贯穿孔中设置连接杆将相邻的围板组件连接;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通过横向板体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及横向板体形成了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开口向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平行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呈U状或H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座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下侧,且由所述底座中心向其外侧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座还包括锚杆,在所述加强板上设有若干锚孔,通过锚杆与锚孔配合,以提高围板组件的防风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面板的高度为100cm,所述底座的高度为30cm,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为10cm。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一球体,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大于面板的高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结构新颖、组装快捷、拆卸方便,易于移动、安装、搬运及存放,提高了场地利用率,同时能满足各种场合进行体育锻炼及比赛活动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围板组件与围板组件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围板组件与围板组件连接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剖面结构放大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底座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横向板体;14-容纳槽;15-空心槽;16-加强板;161-锚孔;2-面板;21-凸台;211-贯穿孔;22-凹槽;3-连接杆;31-球体;4-锚杆;5-球门;6-地面。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4,图1为本技术所述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围板组件与围板组件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围板组件与围板组件连接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剖面结构放大视图。本技术实施一种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包括底座1、围板组件,所述底座1用于固定围板组件,通过设置于底座1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本技术中,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一面板2,面板2的两侧均间隔设置凸台21,凸台21上设有等直径的贯穿孔211,同一侧的凸台21之间形成凹槽22,面板2一侧的凸台21与另一侧的凹槽22配合,通过在所述贯穿孔211中设置连接杆3将相邻的围板组件连接,所述围板组件便于快速组装和拆卸。本技术中,所述底座1包括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所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通过横向板体13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及横向板体13形成了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容纳槽14且所述容纳槽14开口向上。其中,所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平行设置,且与所述横向板体13垂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呈H状,在所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且位于所述横向板体13下侧形成一空心槽15且所述空心槽15开口向下,以降低所述底座的重量,便于运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还包括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下侧,且由所述底座1中心向其外侧延伸。本技术中,所述连接杆3的顶部设有一球体31,所述球体31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3的直径,所述连接杆3的长度大于面板2的高度,从而使连接杆3穿过面板2的贯穿孔211后能够与底座1的横向板体13接触,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2的高度为100cm,所述底座1的高度为30cm,所述容纳槽14的深度为10cm。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面板2插入容纳槽14中,通过连接杆3将相邻的面板2连接围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由于容纳槽14的深度为10cm,当面板2插入后,面板2与底座1的总高度为120cm,为国际通用标准,利于推广。在旱冰场的拐角处所述底座1及面板2均设有圆弧过渡部,当然也可以采用直角过渡。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所述底座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还包括锚杆4,在所述加强板16上设有若干锚孔161,通过锚杆4与锚孔161配合,以提高围板组件的防风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结构新颖、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板组件及用于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底座,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中,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一面板,面板的两侧均间隔设置凸台,凸台上设有等直径的贯穿孔,同一侧的凸台之间形成凹槽,面板一侧的凸台与另一侧的凹槽配合,通过在所述贯穿孔中设置连接杆将相邻的围板组件连接;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通过横向板体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及横向板体形成了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开口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板组件及用于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底座,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围板组件连接形成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中,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一面板,面板的两侧均间隔设置凸台,凸台上设有等直径的贯穿孔,同一侧的凸台之间形成凹槽,面板一侧的凸台与另一侧的凹槽配合,通过在所述贯穿孔中设置连接杆将相邻的围板组件连接;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通过横向板体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及横向板体形成了固定所述围板组件的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开口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旱冰场围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旱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农
申请(专利权)人:王立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