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峰专利>正文

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925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相机保障装备领域,具体的说,是用于单反、微单、单电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现有技术中,相机更换镜头时,相机容易暴露在具有灰尘的环境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包括密闭的袋体,所述袋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操作口,在所述袋体内的每个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指端闭合的操作手套,所述操作手套的袖口处与相应的所述操作口边缘密封连接;所述袋体上开设有相机放入口,所述相机放入口处设置有能够闭合其开口的第一封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隔绝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
本技术涉及相机保障装备领域,具体的说,是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
技术介绍
自从相机进入数码时代以后,特别是数码单反相机以及单电相机、微单相机等能更换镜头的相机面市以来,其用户就一直被相机进灰的问题所困扰,造成相机进灰的原因,就是在更换镜头时造成的。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摄影师会根据不同的拍摄题材,更换不同的镜头,以达到创作出理想作品的目的。在更换镜头的过程中,有一个时间段(比如:取下相机上的镜头后,到装上需要换上的镜头前),相机的传感器是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如空气中的灰尘、污染物、重金属颗粒、酸性物质等会附着到传感器上,造成相机进灰这一问题。在换镜头过程中,为了缩短传感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以尽可能的减少进灰,所以在操作时经常是左手拿着相机,,而右手在拿着即将换上的镜头的同时,还得去拧下相机上的镜头,在拧下镜头后,右手再迅速拧上需要换上的镜头。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常是手忙脚乱的,由于右手同时拿两个镜头,还得拧上拧下,经常出现拿不稳镜头的情况,造成镜头脱落、摔坏的后果。镜头属于精密的光学器件,摔坏后很难修复,并且价格不菲,甚至有很多镜头比相机机身都贵很多。由于灰尘附着在传感器上,需要及时清理;但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不仅会造成成像质量下降,而且附着的酸性物质会形成霉斑,对传感器造成损害,以致于需要更换传感器,而传感器的价格昂贵,这便有点得不偿失了。另外,在清理传感器时,由于传感器本身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会造成二次进灰,也就是你刚清理完,再次准备装上镜头时,又进灰了。传感器清理次数多了,会严重损害传感器,这就是有人说传感器越清理灰尘越多的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的少进灰,或者不进灰。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4650114U,专利主题名称为“一种防尘相机换镜头袋”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更换相机镜头时减少灰尘对相机危害的防尘袋。其结构中,袋体两侧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接的操作袋的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在操作袋的操作口出具有弹性收紧机构。该种结构下,手未进入操作口之前,袋体内外是贯通的,外部灰尘能轻易进入袋体内。另外,收紧机构不能很好的贴合手臂,特别是在穿戴有长袖衣物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阻止灰尘从操作口处进入袋体内,在操作时,由于手部的动作,在操作口处会产生抽排效果,灰尘容易进入袋体内造成二次进灰。同时,由于手掌部暴露在袋体内,手掌部上的皮屑、灰尘或其他有害物质容易对相机设备造成危害。因此,为了避免更换镜头时相机进灰和手忙脚乱摔坏镜头的残局,并防止传感器清理过程中的二次进灰,需要设计一个有着密闭的空间,并能排出多余的空气,减少操作时袋体内的空气流动,以大大降低和基本杜绝灰尘进入的防尘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以避免更换镜头时相机进灰和手忙脚乱摔坏镜头的残局,还有就是防止传感器清理过程中的二次进灰,并能排出多余的空气,大大降低和基本杜绝灰尘进入。具有隔绝性强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包括密闭的袋体,所述袋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操作口,在所述袋体内的每个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指端闭合的操作手套,所述操作手套的袖口处与相应的所述操作口边缘密封连接;所述袋体上开设有相机放入口,所述相机放入口处设置有能够闭合其开口的第一封口结构。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袋体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处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周边与所述观察窗口的边缘密封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观察窗为透明PVC或透明TPU材料制成的薄片状结构件。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袋体内气体并能够阻挡所述袋体外气体跑入其内的排气件,所述排气件能够将所述袋体内部与外部连通,并能在排气完成后通过手动或自动关闭排气件。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排气件为气塞或水塞或单向排气阀或硅胶十字阀。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挂带,所述挂带的相对两端连接于所述袋体的顶端面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每个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其开口的第二封口装置。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封口装置和第二封口装置均采用胶膜防水拉链。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相机放入口位于袋体的顶端面。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操作手套为连指手套或三指手套或五指手套;所述连指手套具有两个手袋,一个手袋用于容纳小指到食指,另一个手袋用于容纳拇指;所述三指手套具有三个手袋,第一个手袋用于容纳拇指,第二个手袋用于容纳食指,第三个手袋用于容纳其余三个手指;所述五指手套为具有五个分别容纳五个手指的手袋。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袋体为具有密闭性能的袋体,该袋体上开设有相机放入口,所述相机放入口处设置有能够闭合其开口的第一封口结构。在该袋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操作口,在袋体内的每个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指端闭合的操作手套,所述操作手套的袖口处与相应的所述操作口密封连接,左右手在操作时分别伸入相应的手套内进行操作。操作手套将手掌部与袋体内部的环境相隔绝,防止手掌部的皮屑、灰尘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袋体内对相机部件造成危害,同时手套在操作口处又将袋体内外侧进行有效隔绝,防止袋体外部的灰尘等有害物质通过操作口进入到袋体内;并且也避免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在操作口处产生抽排效果而将袋体外的灰尘带入袋体内,并且也能够防止扬起袋体内的灰尘,极大的减少了相机部件二次进灰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所述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袋体;2-操作口;3-操作手套;4-相机放入口;5-观察窗口;6-观察窗;7-排气件;8-胶膜防水拉链;9-挂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具有隔绝性强以及操作方便的优点,如图1、图2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密闭的袋体1,该袋体1具有防水性能,其材料采用柔性的防水材料,该袋体1能够被压扁、折叠或卷成柱状,该袋体1在内部充气时能够展开膨胀成一类似立方体的结构。在袋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一用于穿过手掌和手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袋体(1),所述袋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操作口(2),在所述袋体(1)内的每个所述操作口(2)处设置有指端闭合的操作手套(3),所述操作手套(3)的袖口处与相应的所述操作口(2)边缘密封连接;所述袋体(1)上开设有相机放入口(4),所述相机放入口(4)处设置有能够闭合其开口的第一封口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袋体(1),所述袋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操作口(2),在所述袋体(1)内的每个所述操作口(2)处设置有指端闭合的操作手套(3),所述操作手套(3)的袖口处与相应的所述操作口(2)边缘密封连接;所述袋体(1)上开设有相机放入口(4),所述相机放入口(4)处设置有能够闭合其开口的第一封口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上设置有观察窗口(5),所述观察窗口(5)处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6),所述观察窗(6)的周边与所述观察窗口(5)的边缘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6)为透明PVC或透明TPU材料制成的薄片状结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相机镜头更换、传感器除尘的防尘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6)上设置有用于排气且能够阻挡所述袋体(1)外气体跑入袋体(1)内的排气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