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92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其主要包括:一前箱盖,由透明材质所制成;一后箱盖,前、后箱盖分别具有通过铰链组合的一枢接侧,以及远离枢接侧之一盖合边,构成前、后箱盖的盖合边之间呈可相互开合状态,前、后箱盖的盖合边相配合设有定位组件,又前、后箱盖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以及一内里层,包括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外表面设有一反光层,其中反光层面向前箱盖的内壁,内里层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的收纳空间内,当光线照射于反光层时,用以反射光线,得以产生醒目地警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特别是指一种行李箱及其具反光内里层之透明箱盖行李箱的创新结构。
技术介绍
综观目前市面上可见的可携式箱体产品,其箱壳部份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其塑料材质通常是加入色料的非透明外观质感呈现。此种可携式箱体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1.可携式箱体于夜间使用时,其辨识效果有限。例如在光源照射度不佳的情况下,则难以清楚得知可携式箱体所在的位置,而且并无警示其他用路人的作用,进而可能影响人身安全或其他衍生性问题。2.此种结构若就环保的角度来看,仍旧有其问题与缺弊存在,概因,有色的塑料材质于回收热融制成塑料粒时,由于其颜色通常会变成深色系且因色料而含重金属,造成其再回收的用途受到限制的问题点;再者,由于可携式箱体产品的内里布层与箱壳之间通常制成结合固定式形态,因此在回收过程中欲进行分类时亦相当费时困难;此外,因为可携式箱体的内里布层与箱壳之间呈结合固定式形态,若以旅行箱而言,为考虑拉杆维修的可行性,通常须在内里层车缝再增设一道拉链维修口,如此一来造成制造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李箱,包括一前箱盖,由透明材质所制成;一后箱盖,前、后箱盖分别具有通过铰链组合的一枢接侧,以及远离枢接侧之一盖合边,构成前、后箱盖的盖合边之间呈可相互开合状态,前、后箱盖的盖合边相配合设有定位组件,又前、后箱盖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以及一内里层,包括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外表面设有一反光层,其中反光层面向前箱盖的内壁,又内里层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的收纳空间内,当夜里光线穿透前箱盖而照射在设置于前箱盖内部的反光层时,反光层供反射光线,并且其反射光线能够反向穿透前箱盖而显露于外部,得以产生醒目地警示效果。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达成下列效用:1.当夜里光线穿透前箱盖而照射在设置于前箱盖内部的反光层时,反光层供反射光线,并且其反射光线能够反向穿透前箱盖而显露于外部,除了产生醒目地警示效果,藉此提升人身安全之外,还可以呈现出一种内壁透出形式的外观质感与视觉效果,而具有美观性。2.由于本技术内里层同时兼设有置物袋与反光层,使得内里层的使用上更加多元,并且内里层对应组装在前箱盖内部,可供消费者依个人喜好选择以及进行日后的更换变化,如此一来可改善箱体内里层固定无法改变之缺点,让箱体的使用上能够增添新意与丰富变化性。3.由于内里层周缘增设有硬质折折片,故内里层设置于前箱盖内部时,则利用硬质折折片反向拉撑内里层,使得内里层呈现一平整之结构形态。4.本技术具有回收利用价值高、利于回收分类施作等功效。综上,故特具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图2为承图1之分解立体图。图3为承图1之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内里层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承图4之剖视图。图6为承图4之硬质折折片弯折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内里层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内里层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内里层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内里层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行李箱之第一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所述行李箱包括一前箱盖10A、一后箱盖10B及二内里层20,其中,前、后箱盖10A、10B皆由透明材质所制成,而各内里层20分别呈可拆解地组装在相对应之前、后箱盖10A、10B内部。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具有一内里层20,并对应设于前、后箱盖10A、10B其中一者内部。而另一实施态样中,也可以仅前箱盖10A为透明材质所制成,后箱盖10B为非透明材质所制成,而内里层20对应设于前箱盖10A内部。前、后箱盖10A、10B分别具有通过铰链组合11之一枢接侧12,以及远离枢接侧12之一盖合边13,构成前、后箱盖10A、10B的盖合边13之间呈可相互开合状态,前、后箱盖10A、10B的盖合边13相配合设有定位组件14,又前、后箱盖10A、10B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15。内里层20包括有内表面21及外表面22,内表面21设有一置物袋23,供使用者携带更多的物品,外表面22设有一反光层24,其中反光层24面向前箱盖10A的内壁,又各内里层20分别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后箱盖10A、10B的收纳空间15内。在实际使用状态中,当光线穿透前箱盖10A而照射在设置于前箱盖10A内部的反光层24时,反光层24供反射光线,并且其反射光线能够反向穿透前箱盖10A而显露于外部,除了产生醒目地警示效果,藉此提升人身安全之外,还可以呈现出一种内壁透出形式的外观质感与视觉效果,而具有美观性。藉此,本技术与现有可携式箱体显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在本例中,反光层24设有图案、花纹、色块、文字任至少其中一者(注:图面中仅以图案作为呈现形式),并且反光层24所设有图案(或花纹、色块、文字)同样能够穿透前箱盖10A而显露于外部。此外,业界可以提供多种图案(或花纹、色块、文字)款式的内里层20供消费者依个人喜好选择以及进行日后的更换变化,如此一来可改善现有箱体内里层20固定无法改变之缺点,让箱体的使用上能够增添新意与丰富变化性。如图2、4、6所示,内里层20顶、底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硬质折折片25,硬质折折片25与内里层20之间的连接处具有一折线26,硬质折折片25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10A的内壁面,各硬质折折片25沿折线26朝收纳空间15之方向弯折,硬质折折片25与内里层20之间实质上相夹为九十度角,且些硬质折折片25反向拉撑内里层20,使得内里层20呈现一平整之结构形态。而实际使用情况中,由于内里层20为类似布料材质的软质结构,故硬质折折片25与内里层20之间的夹角可介于八十度角至一百度角。此外,另一组装在后箱盖10B内部的内里层20,其配置方式与前述相同,故不再赘述。再者,如图3所示,硬质折折片25的外表面22具有一结合组件30,而硬质折折片25通过结合组件30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10A或后箱盖10B的内壁面。其中结合组件30为魔鬼毡、钮扣、压扣或拉链。如图7所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内里层20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硬质折折片25,并且内里层20同样通过各硬质折折片25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10A或后箱盖10B的内壁面。如图8所示,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内里层20的各侧边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硬质折折片25,并且内里层20同样通过各硬质折折片25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10A或后箱盖10B的内壁面。如图9所示,本技术之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反光层24可为但不限于以印刷或黏贴的方式构成于内里层20的外表面22,而在反光层24所设有图案(或花纹、色块、文字)之外的区域则显露不具反光性质的内里层20。如图10所示,本技术之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反光层24的外表面22更设有一遮光层27,遮光层27设有图案、花纹、色块、文字任一者,而在遮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箱盖,由透明材质所制成;一后箱盖,前、后箱盖分别具有通过铰链组合的一枢接侧,以及远离枢接侧的一盖合边,构成前、后箱盖的盖合边之间呈可相互开合状态,前、后箱盖的盖合边相配合设有定位组件,又前、后箱盖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以及一内里层,包括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外表面设有一反光层,其中反光层面向前箱盖的内壁,内里层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的收纳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箱盖,由透明材质所制成;一后箱盖,前、后箱盖分别具有通过铰链组合的一枢接侧,以及远离枢接侧的一盖合边,构成前、后箱盖的盖合边之间呈可相互开合状态,前、后箱盖的盖合边相配合设有定位组件,又前、后箱盖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以及一内里层,包括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外表面设有一反光层,其中反光层面向前箱盖的内壁,内里层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的收纳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内里层顶、底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硬质折折片,硬质折折片与内里层之间的连接处具有一折线,硬质折折片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的内壁面,各硬质折折片沿折线朝收纳空间的方向弯折,硬质折折片与内里层之间成九十度角,硬质折折片反向拉撑内里层,内里层则呈现一平整之结构形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内里层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硬质折折片,硬质折折片与内里层之间的连接处具有一折线,硬质折折片呈可拆解地组装在前箱盖的内壁面,各硬质折折片沿折线朝收纳空间的方向弯折,硬质折折片与内里层之间成九十度角,硬质折折片反向拉撑内里层,内里层则呈现一平整之结构形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洁
申请(专利权)人:欧印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