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缆入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737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0:59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缆入水槽,入水槽板上设置有一排螺栓孔,入水槽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甲板上,两侧的入水槽板之间构成海缆入水槽,海缆入水槽为弧形槽,海缆入水槽内设置有多个呈弧形排列的海缆导轮,海缆导轮固定在入水槽板的侧端面上,多个海缆导轮与甲板之间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海缆搁置在多个海缆导轮上,海缆从左至右依次经过多个海缆导轮驱动后从入水槽板的右端部入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海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缆入水槽
本技术涉及海缆敷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缆入水槽。
技术介绍
图1为市面上普遍的海缆入水槽形式,此种入水槽结构较为简单,仅有一个海缆导轮,输送海缆时,海缆承受应力集中,且难以保证海缆的弯曲半径20D。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入水槽与甲板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施工时用耳板焊接在甲板上,完工时再将耳板割去,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缆入水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缆入水槽,入水槽板上设置有一排螺栓孔,入水槽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甲板上,两侧的入水槽板之间构成海缆入水槽,海缆入水槽内设置有多个呈弧形排列的海缆导轮,海缆导轮固定在入水槽板的侧端面上,多个海缆导轮与甲板之间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海缆搁置在多个海缆导轮上,海缆从左至右依次经过多个海缆导轮驱动后从入水槽板的右端部入水。进一步地,多个海缆导轮等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海缆导轮的数量为7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对入水槽板的改进,增加了多个弧形排布的海缆导轮,保证了海缆的最小弯曲半径,通过改进入水槽板与甲板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减小了对甲板面及入水槽板的损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入水槽板与甲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海缆入水槽,包括入水槽板1、螺栓孔2、甲板3、海缆入水槽4、海缆导轮和海缆6。如图2所示,入水槽板1上设置有一排螺栓孔2,入水槽板1通过螺栓2固定在甲板3上,两侧的入水槽板1之间构成海缆入水槽4。螺栓2的连接方式,使得入水槽板1的拆装更加方便快捷,减小了对甲板面及入水槽板的损伤,同时在连接牢固性,稳定性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如图3所述,水槽板1的左端部高于水槽板1的右端部,水槽板1的左端部为圆弧形端部。入水槽板1的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海缆导轮5,多个海缆导轮5呈弧形排列设置在海缆入水槽4内,最左端的海缆导轮5设置在入水槽板1的左端部101,最右端的海缆导轮5设置在入水槽板1的右端部102,水槽板1的右端部为海缆6的入水处。多个海缆导轮5与甲板3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海缆6搁置在多个海缆导轮5上,由海缆导轮5驱动海缆6在海缆入水槽4内滑动,海缆6从左至右依次经过海缆导轮5并由最右端的海缆导轮5引导入水。本技术采用7个直径为140mm的海缆导轮。多个海缆导轮5的弧形排列设置保证了海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此时海缆应力分散,不易被入水槽损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缆入水槽,其特征在于:入水槽板上设置有一排螺栓孔,入水槽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甲板上,两侧的入水槽板之间构成海缆入水槽,海缆入水槽内设置有多个呈弧形排列的海缆导轮,海缆导轮固定在入水槽板的侧端面上,多个海缆导轮与甲板之间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海缆搁置在多个海缆导轮上,海缆从左至右依次经过多个海缆导轮驱动后从入水槽板的右端部入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缆入水槽,其特征在于:入水槽板上设置有一排螺栓孔,入水槽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甲板上,两侧的入水槽板之间构成海缆入水槽,海缆入水槽内设置有多个呈弧形排列的海缆导轮,海缆导轮固定在入水槽板的侧端面上,多个海缆导轮与甲板之间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平李宏龙杨学苏铁焱徐李吴建华汪爱国陈建光徐长林张怀博汤浩智王斌财吴春寒沈郑明朱聪聪顾九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