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140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织带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该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用于测试织带长度方向的第一摩擦组件、驱动组件、固定组件及用于测试织带宽度方向的第二摩擦组件。第一摩擦组件包括设置于测试平台一侧的支架、多个设置于支架上的固定块及穿设于固定块的摩擦棒;织带的一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驱动组件上,驱动组件带动织带往返移动。织带的另一端绕设摩擦棒之后固设于固定组件;第二摩擦组件包括设置于升降气缸输出端的工作台及设置于测试平台的砂轮部件,砂轮部件能够沿织带的宽度方向滚动,满足同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耐磨性测试,进而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准确性,且拆装织带方便,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织带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织带为经编织的纺织品,为了保证织带的性能及成品的外观,在织带在出厂前,需对其耐磨性进行检测。通常,织带的一端需要通过固定工装固定,另一端绕设圆柱形摩擦棒后,通过人为或者专业设备带动织带往返移动,实现织带与摩擦棒之间的摩擦。现有技术采用上述方式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摩擦棒只能沿织带长度方向上摩擦,不能宽度方向上进行摩擦,不能满足同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耐磨性测试。同时,摩擦棒一般放置于固定机构的顶部凹槽,便于摩擦棒的拆卸和安装,但是在织带的往返摩擦过程中,摩擦棒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影响摩擦测试效果。其次,织带的一端通过固定工装固定具体是指,先将织带放置于上夹件和下夹件之间,然后通过螺栓将上夹件和下夹件锁紧。现有的织带固定工装,拆装织带由于需要操作人员拆卸螺栓才能实现,操作不方便,不便于维护。同时,由于采用拆卸螺栓的方式,使得拆装织带的工作时间较长,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满足同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耐磨性测试,进而提高测试精度,同时,拆装织带方便,便于维护。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用于测试织带长度方向的第一摩擦组件,所述第一摩擦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一侧的支架、多个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固定块及穿设于所述固定块的摩擦棒,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下夹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夹件及锁扣,所述锁扣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锁扣的固定部和用于固定织带一端的锁紧部,所述固定部通过定位柱卡接于所述下夹件和所述上夹件之间,所述锁紧部包括把手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把手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织带至少一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驱动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上,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下夹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织带往返移动;固定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的一侧,织带的另一端绕设所述摩擦棒之后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上;用于测试织带宽度方向的第二摩擦组件,所述第二摩擦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上的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输出端的工作台及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的砂轮部件,所述砂轮部件能够沿织带的宽度方向滚动。作为优选,所述下夹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夹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部的一侧抵压于所述定位柱上,另一侧抵压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或者第二凹槽的内壁。作为优选,所述把手为框体结构,所述把手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将所述把手分割的两部分为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织带绕设于所述连接板。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锯齿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中心轴及均与所述中心轴转动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抵压于织带的两面。作为优选,所述摩擦棒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多个所述固定块同轴开设有用于所述摩擦棒贯通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摩擦棒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摇臂,所述下夹件固定于所述摇臂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摇臂带动织带往返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与所述上盖板可拆卸连接的下盖板,织带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摩擦组件还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压杆,所述压杆用于抵压所述织带。作为优选,所述砂轮部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测试平台,另一端转动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测试织带宽度方向的砂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织带的一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驱动组件上,织带的另一端绕设所述摩擦棒之后固设于固定组件上,驱动组件带动织带往返移动,实现了织带长度方向上的耐摩性测试;通过测试平台上设置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输出端设置有工作台,升降气缸驱动所述工作台能够竖直上下移动,使得工作台能够与织带的下表面相接触;通过在测试平台上设置砂轮部件,砂轮部件能够沿织带的宽度方向滚动,实现了织带在宽度方向上的耐磨性测试,满足织带同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耐磨性测试,进而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准确性。2)通过设置多个固定块及穿设于固定块的摩擦棒,采用摩擦棒穿设固定块的方式,相比较现有技术采用摩擦棒放置于固定机构的顶部凹槽的方式,有效地防止测试过程中摩擦棒发生松动,进而提高了测试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固定块均可拆卸连接于支架和摩擦棒,便于摩擦棒的拆卸和安装,便于维护。3)通过设置锁扣的固定部和定位柱卡接于下夹件和上夹件之间,实现了锁扣与上夹件和下夹件的固定;通过在把手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类似于书包背带,织带至少一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了织带的固定,其中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于绕设的次数适当调整;与现有技术上夹件和下夹件采用螺栓安装的方式相比,不需要打开上夹件和下夹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便于维护。同时,缩短了拆装织带的工作时间,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Ⅰ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中第二摩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中固定机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中固定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中固定机构中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中固定机构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测试平台;2、第一摩擦组件;3、驱动组件;4、固定组件;5、第二摩擦组件;6、固定机构;7、螺栓;800、织带;21、支架;22、固定块;23、摩擦棒;211、安装孔;31、电机;32、摇臂;41、上盖板;42、下盖板;51、升降气缸;52、工作台;53、砂轮部件;54、压杆;531、支撑杆;532、悬臂;533、砂轮。61、下夹件;62、上夹件;63、定位柱;64、锁扣;65、限位组件;641、固定部;642、把手;643、第一通孔;644、第二通孔;645、连接板;651、中心轴;652、第一限位板;653、第二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如图1-5所示,该耐磨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1、用于测试织带800长度方向的第一摩擦组件2、固定机构6、驱动组件3、固定组件4及用于测试织带800宽度方向的第二摩擦组件5。其中第一摩擦组件2包括设置于测试平台1一侧的支架21、多个设置于支架21上的固定块22及穿设于固定块22的摩擦棒23,固定块22均可拆卸连接于支架21和摩擦棒23。另外,固定机构6包括:下夹件61、可拆卸连接于下夹件61的上夹件62及锁扣64,锁扣64包括用于固定锁扣64的固定部641和用于固定织带800一端的锁紧部,固定部641通过定位柱63卡接于下夹件61和上夹件62之间,锁紧部包括把手642及间隔设置于把手642上的第一通孔643和第二通孔644,织带800至少一次穿过第一通孔643和第二通孔644;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1);用于测试织带(800)长度方向的第一摩擦组件(2),所述第一摩擦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一侧的支架(21)、多个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固定块(22)及穿设于所述固定块(22)的摩擦棒(23),所述固定块(22)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架(21)和所述摩擦棒(23);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下夹件(6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夹件(61)的上夹件(62)及锁扣(64),所述锁扣(64)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锁扣(64)的固定部(641)和用于固定织带(800)一端的锁紧部,所述固定部(641)通过定位柱(63)卡接于所述下夹件(61)和所述上夹件(62)之间,所述锁紧部包括把手(642)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把手(642)上的第一通孔(643)和第二通孔(644),织带(80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43)和所述第二通孔(644),用于固定织带(800);驱动组件(3),其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上,所述驱动组件(3)连接于所述下夹件(61),所述驱动组件(3)带动织带(800)往返移动;固定组件(4),其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的一侧,织带(800)的另一端绕设所述摩擦棒(23)之后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4)上;用于测试织带(800)宽度方向的第二摩擦组件(5),所述第二摩擦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上的升降气缸(51)、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51)输出端的工作台(52)及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的砂轮部件(53),所述升降气缸(51)驱动所述工作台(52)能够竖直上下移动,所述砂轮部件(53)能够沿织带(800)的宽度方向滚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1);用于测试织带(800)长度方向的第一摩擦组件(2),所述第一摩擦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一侧的支架(21)、多个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固定块(22)及穿设于所述固定块(22)的摩擦棒(23),所述固定块(22)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架(21)和所述摩擦棒(23);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下夹件(6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夹件(61)的上夹件(62)及锁扣(64),所述锁扣(64)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锁扣(64)的固定部(641)和用于固定织带(800)一端的锁紧部,所述固定部(641)通过定位柱(63)卡接于所述下夹件(61)和所述上夹件(62)之间,所述锁紧部包括把手(642)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把手(642)上的第一通孔(643)和第二通孔(644),织带(80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43)和所述第二通孔(644),用于固定织带(800);驱动组件(3),其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上,所述驱动组件(3)连接于所述下夹件(61),所述驱动组件(3)带动织带(800)往返移动;固定组件(4),其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的一侧,织带(800)的另一端绕设所述摩擦棒(23)之后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4)上;用于测试织带(800)宽度方向的第二摩擦组件(5),所述第二摩擦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上的升降气缸(51)、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51)输出端的工作台(52)及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1)的砂轮部件(53),所述升降气缸(51)驱动所述工作台(52)能够竖直上下移动,所述砂轮部件(53)能够沿织带(800)的宽度方向滚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件(6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夹件(62)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部(641)的一侧抵压于所述定位柱(63)上,另一侧抵压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或者第二凹槽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的耐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6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跃锋
申请(专利权)人:澳帕曼织带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