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24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每个地埋管本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地埋管竖直段、地埋管水平段、地埋管垂直段和地埋管地面段,所述地埋管竖直段、地埋管水平段、地埋管垂直段和地埋管地面段一体成形,所述地埋管垂直段敷设在基坑的地埋孔内,所述地埋管水平段敷设在基坑面管沟内,所述地埋管地面段端部与分集水器连通。将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地埋孔布置于建筑物基坑内,有效解决建筑物周围地埋管换热器布置面积不足的问题,地埋管换热系统无任何连接接头,有效规避基坑内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热熔、电熔等常规连接方式所导致的焊点渗漏风险,保证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质量及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
本技术涉及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备受关注,地埋管地源热泵可利用浅层地热能用于满足建筑冷热负荷需求,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在建筑物基坑内布置地埋管换热器是解决建筑物周围地埋管换热器布置面积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此时,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管道承压较高,若采用常规热熔或电熔等连接方式,在地埋管换热孔的供回水管连接到水平集管,水平集管再连接至分集水器的过程中存在焊点渗漏的风险。故基坑内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何种施工工艺可规避基坑内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热熔(电熔)等常规连接方式所导致的焊点渗漏风险,是地源热泵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解决建筑物周围地埋管换热器布置面积不足和基坑内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热熔(电熔)等常规连接方式所导致的焊点渗漏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基坑内设置有基坑面管沟、地埋孔、支护桩和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地埋管本体,每个所述地埋管本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地埋管竖直段、地埋管水平段、地埋管垂直段和地埋管地面段,所述地埋管竖直段、地埋管水平段、地埋管垂直段和地埋管地面段一体成形,所述地埋管垂直段敷设在基坑的地埋孔内,所述地埋管水平段敷设在基坑面管沟内,所述地埋管地面段端部与分集水器连通。进一步,多个所有地埋管垂直段构成一个整体的垂直段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护桩之间,所述支护桩设置在基坑壁上,两个支护桩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夹紧所述地埋管垂直段的支护钢梁,所述支护钢梁一侧分别与两个支护桩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护钢梁通过两个标准件分别与两个支护桩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护钢梁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支护钢梁的一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护桩外侧壁的上部与下部。进一步,所述地埋管本体外壁套设有保温层。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基坑内设置有基坑面管沟、地埋孔、支护桩和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地埋管本体,每个所述地埋管本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地埋管竖直段、地埋管水平段、地埋管垂直段和地埋管地面段,所述地埋管竖直段、地埋管水平段、地埋管垂直段和地埋管地面段一体成形,所述地埋管垂直段敷设在基坑的地埋孔内,所述地埋管水平段敷设在基坑面管沟内,所述地埋管地面段端部与分集水器连通。这样,将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地埋孔布置于建筑物基坑内,有效解决建筑物周围地埋管换热器布置面积不足的问题,地埋管换热系统无任何连接接头,有效规避基坑内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热熔、电熔等常规连接方式所导致的焊点渗漏风险,保证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质量及运行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地埋管竖直段,2、地埋管水平段,3、地埋管垂直段,4、地埋孔,5、支护桩,6、支护钢梁,7、保温层,8、分集水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基坑内设置有基坑面管沟、地埋孔4和支护桩5,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地埋管本体,每个所述地埋管本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地埋管竖直段1、地埋管水平段2、地埋管垂直段3和地埋管地面段,所述地埋管竖直段1、地埋管水平段2、地埋管垂直段3和地埋管地面段一体成形,所述地埋管垂直段3敷设在基坑的地埋孔4内,所述地埋管水平段2敷设在基坑面管沟内,所述地埋管地面段端部与分集水器8连通。这样,将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地埋孔4布置于建筑物基坑内,有效解决建筑物周围地埋管换热器布置面积不足的问题,地埋管换热系统无任何连接接头,有效规避基坑内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热熔、电熔等常规连接方式所导致的焊点渗漏风险,保证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质量及运行安全。本技术的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多个所有地埋管垂直段3构成一个整体的垂直段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护桩5之间,所述支护桩5设置在基坑壁上,两个支护桩5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夹紧所述地埋管垂直段3的支护钢梁6,所述支护钢梁6一侧分别与两个支护桩5固定连接。这样,通过支护桩5及支护钢梁6的配合使用,将地埋管垂直段3夹设在基坑壁与支护钢梁6之间,基坑壁与支护钢梁6可以对地埋管垂直段3起到良好的限位及临时固定作用,实现对地埋管垂直段3进行临时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护钢梁6通过两个标准件分别与两个支护桩5可拆卸连接。通过标准件将支护钢梁6可拆卸设置在支护桩5上,方便支护钢梁6的固定。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建筑施工中,为了规避基坑沉降而导致地埋管垂直段断裂的风险,所以采用临时固定的方式。本技术的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支护钢梁6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支护钢梁6的一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护桩5外侧壁的上部与下部。这样,设置两条支护钢梁6,而且两条支护钢梁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护桩5外侧壁的上部与下部,两条支护钢梁6与两个支护桩5形成框架结构,对地埋管垂直段3有更好的临时固定效果。本技术的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地埋管本体外壁套设有保温层7。这样,设置保温层7可以有效防止地埋管与外界的热交换,以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达到最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基坑内设置有基坑面管沟、地埋孔(4)和支护桩(5),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地埋管本体,每个所述地埋管本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地埋管竖直段(1)、地埋管水平段(2)、地埋管垂直段(3)和地埋管地面段,所述地埋管竖直段(1)、地埋管水平段(2)、地埋管垂直段(3)和地埋管地面段一体成形,所述地埋管垂直段(3)敷设在基坑的地埋孔(4)内,所述地埋管水平段(2)敷设在基坑面管沟内,所述地埋管地面段端部与分集水器(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基坑内设置有基坑面管沟、地埋孔(4)和支护桩(5),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地埋管本体,每个所述地埋管本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地埋管竖直段(1)、地埋管水平段(2)、地埋管垂直段(3)和地埋管地面段,所述地埋管竖直段(1)、地埋管水平段(2)、地埋管垂直段(3)和地埋管地面段一体成形,所述地埋管垂直段(3)敷设在基坑的地埋孔(4)内,所述地埋管水平段(2)敷设在基坑面管沟内,所述地埋管地面段端部与分集水器(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无接头地埋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有地埋管垂直段(3)构成一个整体的垂直段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护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明张志尧陈斌白一刘嘉朱志刚周宏磊孙保卫李向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