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孢子粒密度及粒径监测分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孢子粒密度及粒径监测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在我国兴起,食用菌产量以30%/年的速度递增,到2013年,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居世界第一。正是因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栽培时间的延长,食用菌害逐年增多并加重,每年因病害给菇农造成大量的损失,严重制约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受到竞争性杂菌感染(包括链孢霉、曲霉、青霉、拟青霉、毛霉、根霉、木霉及细菌类);这些对生产影响很大,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严重影响鲜菇的产量和质量;污染主要原因是:①原料不新鲜,加之灭菌不彻底,短时间内杂菌迅速蔓延;②菌种携带杂菌,主要表现为在接种后菌种周围感染杂菌,③培养室内杂菌基数大,在菌袋培养过程中,杂菌孢子随空气流动进入菌袋,造成污染。目前常用的杂菌检测方法如水平玻片法、连续稀释法、垂直或倾斜玻片法或垂直圆柱体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孢子粒密度及粒径监测分析系统 ,包括进样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管(1)内设有内管(2),进样管(1)与内管(2)之间设有隔板,进样管(1)底部与散射光收集腔(3)连通,散射光收集腔(3)内设有椭球聚焦境(4),散射光收集腔(3)两侧设有相对的开口(5),散射光收集腔(3)一侧设有半导体激光器(6)和光束形成组件(7),散射光收集腔(3)另一侧设有光束收集器(8),开口(5)、半导体激光器(6)、光束形成组件(7)及光束收集器(8)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进样管(1)侧面设有外管(9),外管(9)上装有两个过滤器(10)和鞘流泵(11),过滤器(10)后部外管(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孢子粒密度及粒径监测分析系统,包括进样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管(1)内设有内管(2),进样管(1)与内管(2)之间设有隔板,进样管(1)底部与散射光收集腔(3)连通,散射光收集腔(3)内设有椭球聚焦境(4),散射光收集腔(3)两侧设有相对的开口(5),散射光收集腔(3)一侧设有半导体激光器(6)和光束形成组件(7),散射光收集腔(3)另一侧设有光束收集器(8),开口(5)、半导体激光器(6)、光束形成组件(7)及光束收集器(8)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进样管(1)侧面设有外管(9),外管(9)上装有两个过滤器(10)和鞘流泵(11),过滤器(10)后部外管(9)并联有支管一(12)和支管二(13),支管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