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082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孔、连接板、阻尼板、加强筋、底部安装板、立柱、固定座、多重减震保护装置、过渡盘,定位孔设于连接板内部并且为一体化结构,连接板下表面与阻尼板上表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多重减震保护装置,将整体装置安装于古建筑内的顶梁下方,通过连接板上的定位孔对顶梁进行定位,随后通过立柱进行支撑,当遇到震动时,振动通过阻尼板传递至上压壳体,随后上压壳体下压并通过压塞与空压腔进行第一步的减震,随后由弹簧进行第二步的减震,最后剩余的震动由活塞杆与液压腔进行消除,由此使加固柱在进行加固时的减震效果更好,防止古建筑的梁顶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属于古建筑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虽然一些古代建筑离现在很遥远,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作为是炎黄子孙,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629326.X的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包括内层加固柱、中层加固柱、外层加固基台、蓄电池、灯座、警示灯、环形导电铁片一以及环形导电铁片二,中层加固柱设置在外层加固地基台上端面,内层加固柱穿过中层加固柱,并固定放置于外层加固基台内,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利用加固柱进行加固时由于加固柱的减震效果不佳,时常导致古建筑梁顶出现开裂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利用加固柱进行加固时由于加固柱的减震效果不佳,时常导致古建筑梁顶出现开裂等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孔、连接板、阻尼板、加强筋、底部安装板、固定孔、固定板、立柱、固定座、多重减震保护装置、过渡盘,所述定位孔设于连接板内部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下表面与阻尼板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阻尼板下表面垂直安装有多重减震保护装置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加强筋安装于过渡盘外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内部设有固定孔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部安装板上表面焊接有固定板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立柱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固定座通过过渡盘与立柱相连接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底部表面与固定座上表面相贴合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过渡盘下方设有底部安装板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立柱与多重减震保护装置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由上压壳体、弹簧、压塞、空压腔、收壳、底座、液压腔、压板、辅助块、活塞杆组成,所述上压壳体嵌入安装于收壳上方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弹簧设于上压壳体内部,所述压塞安装于上压壳体底部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压塞安装于空压腔内部,所述空压腔设于收壳内部,所述底座底部表面与收壳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液压腔内部安装有压板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辅助块内表面与活塞杆外表面相贴合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活塞杆顶部设有压板并且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板内部设有定位孔并且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设于底部安装板上方并且位于同一轴心。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安装板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厚度为5CM。进一步地,所述收壳底部表面与固定座上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板采用橡胶材质,韧性好且耐腐蚀。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锈损。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多重减震保护装置,将整体装置安装于古建筑内的顶梁下方,通过连接板上的定位孔对顶梁进行定位,随后通过立柱进行支撑,当遇到震动时,振动通过阻尼板传递至上压壳体,随后上压壳体下压并通过压塞与空压腔进行第一步的减震,随后由弹簧进行第二步的减震,最后剩余的震动由活塞杆与液压腔进行消除,由此使加固柱在进行加固时的减震效果更好,防止古建筑的梁顶开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重减震保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定位孔-1、连接板-2、阻尼板-3、加强筋-4、底部安装板-5、固定孔-6、固定板-7、立柱-8、固定座-9、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过渡盘-11、上压壳体-1001、弹簧-1002、压塞-1003、空压腔-1004、收壳-1005、底座-1006、液压腔-1007、压板-1008、辅助块-1009、活塞杆-10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定位孔1、连接板2、阻尼板3、加强筋4、底部安装板5、固定孔6、固定板7、立柱8、固定座9、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过渡盘11,所述定位孔1设于连接板2内部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2下表面与阻尼板3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阻尼板3下表面垂直安装有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加强筋4安装于过渡盘11外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5内部设有固定孔6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部安装板5上表面焊接有固定板7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5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立柱8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固定座9通过过渡盘11与立柱8相连接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底部表面与固定座9上表面相贴合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过渡盘11下方设有底部安装板5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立柱8与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由上压壳体1001、弹簧1002、压塞1003、空压腔1004、收壳1005、底座1006、液压腔1007、压板1008、辅助块1009、活塞杆1010组成,所述上压壳体1001嵌入安装于收壳1005上方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弹簧1002设于上压壳体1001内部,所述压塞1003安装于上压壳体1001底部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压塞1003安装于空压腔1004内部,所述空压腔1004设于收壳1005内部,所述底座1006底部表面与收壳1005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液压腔1007内部安装有压板1008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辅助块1009内表面与活塞杆1010外表面相贴合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活塞杆1010顶部设有压板1008并且相互垂直,所述阻尼板3内部设有定位孔1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2设于底部安装板5上方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底部安装板5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厚度为5CM,所述收壳1005底部表面与固定座9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阻尼板3采用橡胶材质,韧性好且耐腐蚀,所述加强筋4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锈损。本专利所说的弹簧1002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所述连接板2是使相分离的两个或是多个结构件,连接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件,它的样式结构非常多有矩形板、多边板、异形板等等,种类一般有隅撑连接板,系杆连接板,水水平支撑连接板,柱间支撑连接板几种。在进行使用时将整体装置安装于古建筑内的顶梁下方,通过连接板2上的定位孔1对顶梁进行定位,随后通过立柱8进行支撑,当遇到震动时,振动通过阻尼板3传递至上压壳体1001,随后上压壳体1001下压并通过压塞1003与空压腔1004进行第一步的减震,随后由弹簧1002进行第二步的减震,最后剩余的震动由活塞杆1010与液压腔1007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定位孔(1)、连接板(2)、阻尼板(3)、加强筋(4)、底部安装板(5)、固定孔(6)、固定板(7)、立柱(8)、固定座(9)、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过渡盘(11),所述定位孔(1)设于连接板(2)内部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2)下表面与阻尼板(3)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阻尼板(3)下表面垂直安装有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加强筋(4)安装于过渡盘(11)外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5)内部设有固定孔(6)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部安装板(5)上表面焊接有固定板(7)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5)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立柱(8)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固定座(9)通过过渡盘(11)与立柱(8)相连接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底部表面与固定座(9)上表面相贴合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过渡盘(11)下方设有底部安装板(5)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立柱(8)与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由上压壳体(1001)、弹簧(1002)、压塞(1003)、空压腔(1004)、收壳(1005)、底座(1006)、液压腔(1007)、压板(1008)、辅助块(1009)、活塞杆(1010)组成,所述上压壳体(1001)嵌入安装于收壳(1005)上方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弹簧(1002)设于上压壳体(1001)内部,所述压塞(1003)安装于上压壳体(1001)底部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压塞(1003)安装于空压腔(1004)内部,所述空压腔(1004)设于收壳(1005)内部,所述底座(1006)底部表面与收壳(1005)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液压腔(1007)内部安装有压板(1008)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辅助块(1009)内表面与活塞杆(1010)外表面相贴合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活塞杆(1010)顶部设有压板(1008)并且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定位孔(1)、连接板(2)、阻尼板(3)、加强筋(4)、底部安装板(5)、固定孔(6)、固定板(7)、立柱(8)、固定座(9)、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过渡盘(11),所述定位孔(1)设于连接板(2)内部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2)下表面与阻尼板(3)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阻尼板(3)下表面垂直安装有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加强筋(4)安装于过渡盘(11)外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5)内部设有固定孔(6)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部安装板(5)上表面焊接有固定板(7)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底部安装板(5)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立柱(8)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固定座(9)通过过渡盘(11)与立柱(8)相连接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底部表面与固定座(9)上表面相贴合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过渡盘(11)下方设有底部安装板(5)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立柱(8)与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多重减震保护装置(10)由上压壳体(1001)、弹簧(1002)、压塞(1003)、空压腔(1004)、收壳(1005)、底座(1006)、液压腔(10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梅玉黄龙辉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奕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