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52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包括依次顺接的入户用水接入管、转子流量计、电磁阀、TDS传感器、紫外杀菌器和设备出水管,均通过电缆接入设备主控单元,所有组件均集成于设备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各环节元件与技术路线融合,高度集成与一体,实现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整个设备外观只有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一个电源,安装简单可移动,能重复使用,可针对现场不同环境灵活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饮用水末端净化、水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镇供水管网系统的二次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最后一公里”即供水管网末梢的安全向来是供水“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网覆盖面积大,水的停留时间长,从自来水厂出来的饮用水要经过给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每次停水来水,因水压、水流的方向、水流的速度改变,输送管道生锈老化,管内有沉淀物积聚被水流冲击,导致流经的水变得浑浊发黄,致使二次污染程度严重。2、自来水二次污染面是非常广的。近年来,由于其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另外,根据1995年到1999年对我国大中小具有代表性城镇的饮用水水质调查结果表明,在管网末梢和经蓄水池(水箱)后的用水处,水质总体上比出厂水水质下降35~200%,水质平均总下降率86%,合格率下降10~60%。可见其二次污染程度是相当严重的。3、按国家建设部2005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_2005)进行评价,色度不变,浊度要求为≤1NTU,出厂水合格率降低,用户管网末梢水基本不达标;高锰酸钾指数按3mg/L作为标准值计,则管网水、水池(箱)、水龙头水均不合格;细菌总数按≤80CFU/mL计,则用户水龙头合格率不超过50%,可见我国城市自来水二次污染的严重性。另外,目前城镇住宅供水均采用“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制度,在楼层公共部位安装贸易结算计量水表,确保供需双方核查与监督。用户可以通过购水卡向供水公司或物业购买自来水,但因用户不在家无法及时接到欠费信息,或用户因工作无法及时在物业处缴费,导致欠费停水的情况频频发生,严重影响用户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来水末端水质不达标、水费缴费不及时停水、不知情的漏水等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顺接的入户用水接入管、转子流量计、电磁阀、TDS传感器、紫外杀菌器和设备出水管。转子流量计、电磁阀、TDS传感器和紫外杀菌器均通过电缆接入设备主控单元。转子流量计、电磁阀、TDS传感器和紫外杀菌器均通过电缆与智能漏水保护阀连接,智能漏水保护阀也通过电缆接入设备主控单元。设备主控单元通过网络与用户手机终端实现通信。转子流量计、电磁阀、TDS传感器、紫外杀菌器、智能漏水保护阀和设备主控单元均集成于设备外壳内。设备外壳上设置有智能液晶显示器,智能液晶显示器与设备主控单元相连接。设备外壳上设置有设备出水管连接口和设备进水管连接口;设备出水管接入设备出水管连接口,再外接入户水龙头用水管;入户用水接入管接入设备进水管连接口。设备外壳上设置有设备电源线。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高度集成、占地面积小:将各环节元件与技术路线融合,高度集成与一体,实现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整个设备外观只有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一个电源,安装简单可移动,能重复使用,可针对现场不同环境灵活处理。2、二次消毒效果好:入户管内的水若长期不用,势必会造成微生物指标超标,该设备内部采用高强度无臭紫外线杀菌灯,简体内壁经过特殊处理的食品级304不锈钢,使经过预处理的水流过筒体时受到波长200~275nm紫外线足够量的照射,杀菌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照射10~15秒钟后,就可杀死水中病毒、细菌,杀菌率99.99%。水经消毒器照射后,不会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也不会引起污染,操作简单,使用方便。3、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改变以往的饮用水缴费模式,实现了用水服务的“点对点”对接,用户用水时可实时监测水量、水质,可以通过配套的微信APP及时快捷的缴费并开启水阀,这样提高了缴费的及时性和快捷性,避免了因用户不在家而无法接到欠费通知单,导致长时间欠费造成无法正常用水。另外,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用水水质,保证用水新鲜放心。同时大幅度提升供水公司的服务质量,减少不稳定因素,大大减轻供水公司抄表、催费、收费的业务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创造直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漏水保护:配有智能漏水自动关闭阀门功能,如果水龙头发生漏水可以自动关闭,可以避免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水龙头漏水的问题,保障用户正常生活。5、远程控制:具有智能的手机APP控制系统,先进的远程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缴费开启水阀业务,进一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和生活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末端系统的整体工作原理图;图中,1-入户用水接入管,2-转子流量计,3-电磁阀,4-TDS传感器,5-紫外杀菌器,6-智能漏水保护阀,7-设备出水管,8-设备主控单元,9-智能液晶显示器,10-网络,11-用户手机终端,12-电缆,13-设备外壳,14-设备出水管连接口,15-设备进水管连接口,16-设备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包括依次顺接的入户用水接入管1、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紫外杀菌器5和设备出水管7。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和紫外杀菌器5均通过电缆12接入设备主控单元8。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和紫外杀菌器5均通过电缆12与智能漏水保护阀6连接,智能漏水保护阀6也通过电缆12接入设备主控单元8。设备主控单元8通过网络10与用户手机终端11实现通信。紫外杀菌器5功率为12W,紫外杀菌器5消毒时控制消毒时间为10~15S。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紫外杀菌器5、智能漏水保护阀6和设备主控单元8均集成于设备外壳13内。设备外壳13上设置有智能液晶显示器9,智能液晶显示器9与设备主控单元8相连接。设备外壳13上设置有设备电源线16,设备电源线16外接就近通电插座。设备外壳13上设置有设备出水管连接口14和设备进水管连接口15;设备出水管7接入设备出水管连接口14,再外接入户水龙头用水管;入户用水接入管1接入设备进水管连接口15。本技术在使用时,当用户打开水龙头有水经过管路时,设备主控单元8内部计算用户购买的水量,如果计算出水量大于已经使用的水量时,电磁阀3打开,水通过入户用水接入管进入转子流量计2,转子流量计2将脉冲转化为高低电平传送给设备主控单元8,此时设备主控单元8开始计算用户用水实时流量与累计流量,并将实时流量与累计流量传送给智能液晶显示器9,并在智能液晶显示器9上显示各监测数据;水经过TDS传感器4时,TDS传感器4自动检测饮用水的TDS值,然后通过MODBUS信号传送给设备主控单元8,设备主控单元8将TDS值传送给智能液晶显示器9并显示;然后设备主控单元8通过设备主控CPU8内部开关量DC12V打开紫外杀菌器5,对经过的饮用水进行照射10~15秒钟消毒后出水通过设备出水管7供给用户饮用。整个过程中,设备主控单元8通过网络10将实时流量和累计流量、TDS值传送给用户手机终端11,用于用户实时查看水质水量。使用时,当用户打开水龙头有水经过管路时,设备主控单元8内部计算用户购买的水量,如果计算出水量小于或临近已经使用的水量时,设备主控单元8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顺接的入户用水接入管(1)、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紫外杀菌器(5)和设备出水管(7);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和紫外杀菌器(5)均通过电缆(12)接入设备主控单元(8);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和紫外杀菌器(5)均通过电缆(12)与智能漏水保护阀(6)连接,智能漏水保护阀(6)也通过电缆(12)接入设备主控单元(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顺接的入户用水接入管(1)、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紫外杀菌器(5)和设备出水管(7);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和紫外杀菌器(5)均通过电缆(12)接入设备主控单元(8);转子流量计(2)、电磁阀(3)、TDS传感器(4)和紫外杀菌器(5)均通过电缆(12)与智能漏水保护阀(6)连接,智能漏水保护阀(6)也通过电缆(12)接入设备主控单元(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主控单元(8)通过网络(10)与用户手机终端(11)实现通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饮水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子流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紫云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