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沉井是修筑地下工程和深埋基础时的一种施工工法,随着现代化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的发展,沉井已逐步成为深埋地下构筑物围护结构的一种常用型式,且具有经济合理、结构简单、工程质量易保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下构筑物、基础、基坑支护等工程中。沉井下沉主要依靠其本身重量克服井壁与土的摩阻力和刃脚下的阻力下沉至设计标高。沉井下沉施工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工程场地大小、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周围建筑物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在复杂地层条件下或是大型沉井工程中,仅依靠沉井自重难以克服井壁与土的摩擦阻力和刃脚下的阻力,因此需要借助下沉辅助措施促使沉井下沉。常见的沉井施工方法多采用压重下沉的方式,但通过堆载、接筑沉井等直接加载的方式所提供的下沉力有限,实际沉井下沉施工中常借助反力系统来提供促进沉井下沉的作用力。但目前的沉井施工方法中采用的反力系统一般要求较大的施工场地,且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加之还需要在沉井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预留出大量的施工场地用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待施作沉井的外围设置反力架,所述反力架上具有若干位于所述沉井上方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预留孔并于各所述预留孔上对应设置上拉穿心千斤顶;将若干预制的井壁块在施工现场拼装构成首节沉井,所述首节沉井的井壁中预埋有锚索,使所述锚索的上端贯穿所述横梁上的预留孔及其上方的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并锚固,构成上拉系统;在所述首节沉井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下沉穿心千斤顶,构成下沉系统;利用所述下沉系统实现所述首节沉井的下沉,利用所述上拉系统实现各节所述沉井下沉过程中的速度控制和姿态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待施作沉井的外围设置反力架,所述反力架上具有若干位于所述沉井上方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预留孔并于各所述预留孔上对应设置上拉穿心千斤顶;将若干预制的井壁块在施工现场拼装构成首节沉井,所述首节沉井的井壁中预埋有锚索,使所述锚索的上端贯穿所述横梁上的预留孔及其上方的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并锚固,构成上拉系统;在所述首节沉井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下沉穿心千斤顶,构成下沉系统;利用所述下沉系统实现所述首节沉井的下沉,利用所述上拉系统实现各节所述沉井下沉过程中的速度控制和姿态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的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由若干节沉井拼接而成,上下相邻的所述沉井之间呈凹凸配合;每节所述沉井由若干所述井壁块拼接而成,相邻的所述井壁块之间呈凹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呈矩形,包括四个转角井壁块以及四个平面井壁块,所述平面井壁块设置于相邻的转角井壁块之间;所述转角井壁块的两个侧面均为凸块/凹槽,所述平面井壁块的两个侧面均为凹槽/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呈相互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呈圆形,所述井壁块的一侧面为凸块、另一侧面为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呈相互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的设置方法为:在待施作的所述沉井外侧土体中预埋若干根锚桩,并于所述锚桩上固定安装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三珍,王飞,张颖,刘振兴,柳林齐,杜冠群,肖粤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