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发电
,特别是涉及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已建蓄水库区沉积的泥沙、无限期延长其有效使用周期的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外已建的(仅国内就有约九万座)具有一定蓄水规模而用于发电、灌溉、蓄洪或储蓄生活饮用水等用途的蓄水库区,隨着库区上游河道来水中泥沙含量的不同与使用周期的逐年延长,其中相当部分蓄水库区因泥沙等易沉积杂物的快速沉积,实际库容相对建库之初已大为缩小,其中有部分甚或已接近报废。为延长库区的有效使用期,相关科研单位及部分水利管理部门虽已有大量研究,研制出了诸如泄空排沙、异重流排沙、洪水入库排沙、机械装置排沙等诸多的排沙方式。这些已有的排沙方式虽都具有一定的排沙实效,但都难能从根本上全方位、永久性、持续、长效的解决泥沙沉积的问题,某些排沙方式还会因此产生次生灾害。例如泄空排沙方式采用提前泄空库区之水,待雨季或洪汛期来水量较大时,打开库区坝体泄沙闸门,利用洪水之力,将库区内沉积数年或多年的部分巨量泥沙,在短时间内快速冲排入坝体之后的下游河道中,以期达到排沙的目的。可是这种排沙方式的结果是虽将库区内的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包括蓄水库区,其特征在于:在蓄水库区进水口附近的河道(1)中依次建造一至多座泥沙临时沉积区(7),该泥沙临时沉积区(7)的底部低于河床平面且该泥沙临时沉积区(7)的一侧通过排沙隧或渠道闸门(9)和排沙隧或渠道(10)连通;该泥沙临时沉积区(7)和排沙隧或渠道(10)的底面同高且排沙隧或渠道(10)的底面向下游方向依次降低,该排沙隧或渠道(10)的出口分别通过闸门引入下游河道(29)和或下游建造的一至多座永久性泥沙沉积区(19);所述泥沙临时沉积区(7)的另一侧建造分流渠(5);所述泥沙临时沉积区(7)、分流渠(5)的上下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包括蓄水库区,其特征在于:在蓄水库区进水口附近的河道(1)中依次建造一至多座泥沙临时沉积区(7),该泥沙临时沉积区(7)的底部低于河床平面且该泥沙临时沉积区(7)的一侧通过排沙隧或渠道闸门(9)和排沙隧或渠道(10)连通;该泥沙临时沉积区(7)和排沙隧或渠道(10)的底面同高且排沙隧或渠道(10)的底面向下游方向依次降低,该排沙隧或渠道(10)的出口分别通过闸门引入下游河道(29)和或下游建造的一至多座永久性泥沙沉积区(19);所述泥沙临时沉积区(7)的另一侧建造分流渠(5);所述泥沙临时沉积区(7)、分流渠(5)的上下游端均建造有闸门控制各自的流体流通时间、流向及流量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临时沉积区(7)的另一侧建造有冲沙渠(45),该冲沙渠(45)的进水口处建造冲沙渠进水口闸门(44),同时,冲沙渠(45)内壁处通过若干冲沙闸门(47)和泥沙临时沉积区(7)贯通而将沉沙通过排沙隧或渠道(10)而引入所述的永久性泥沙沉积区(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临时沉积区(7)内的两侧建造有导流堤(46),且两侧的导流堤(46)交错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临时沉积区(7)一侧建造分流隧道(3)或在所述分流渠(5)旁和其并行建造分流隧道(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库区(25)内建造有一至多座竖井型组合式排沙装置,该竖井型组合式排沙装置通过竖井型组合式闸门和所述排沙隧或渠道(10)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永久性持续清除蓄水库区沉积泥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蓄水库区进水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