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混合吊杆拱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44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吊杆拱桥,主要由拱肋、主梁、柔性吊杆和拱肋横撑组成;所述的柔性吊杆布置在拱肋和主梁之间;其中:在拱肋和主梁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刚性斜杆,并且相邻之间的刚性斜杆的端部依次相连,形成以拱肋、主梁中心点连线为对称轴进行对称排布的若干个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刚性斜杆的顶部将拱肋进行均分,通过三角形结构的角点对拱肋均匀约束,提高拱肋的线刚度;底部则落在原结构主梁位移包络图的最大位移处及跨中位置处,使主梁的薄弱处得到加强,线刚度亦得到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合吊杆拱桥的强度承载力、动力特性、稳定性较传统拱桥亦有较大提高,还可消除拱桥在受半跨荷载作用时的“跷跷板”效应,对高速铁路桥特别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吊杆拱桥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拱桥体系,具体涉及了一种混合吊杆拱桥。
技术介绍
拱是人类在结构领域最早和最伟大的专利技术,从早期的砖,到18世纪的铁、钢和混凝土,最早应用于桥梁结构之中时,都是先用于拱桥。拱桥在我国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建于公元605年左右的赵州石拱桥,跨径达37.4m,采用了空腹式圆弧拱,彪炳于世界技术发展桥梁史。解放后,我国的拱桥技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继续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现如今,拱桥不仅在公路上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是高速铁路桥梁中最为常用的桥型。拱桥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支承处除有竖向反力外,还产生水平推力,而正是由于这个水平推力的存在,使得拱内产生轴向压力,并大大减小了跨中弯矩,使它的主拱截面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同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比受弯梁更加均匀,使主拱截面的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发挥,跨越能力增大。拱桥的形式多种多样,构造各有差异,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分类。例如:按照主拱圈(肋、箱)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分为圬工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及钢拱桥等;按照结构体系可以分为简单体系拱桥与组合体系拱桥;按照拱上建筑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吊杆拱桥,主要由拱肋(1)、主梁(2)、柔性吊杆(4)和拱肋横撑(5)组成;所述的柔性吊杆(4)布置在拱肋(1)和主梁(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拱肋(1)和主梁(2)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刚性斜杆(3),并且相邻之间的刚性斜杆(3)的端部依次相连,即:从左往右计数,第一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与拱肋(1)相连接,第一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与第二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固连后和主梁(2)相连接,第二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与第三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固连后和拱肋(1)相连接,第三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与第四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固连后和主梁(2)相连接,直至最后一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与拱肋(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吊杆拱桥,主要由拱肋(1)、主梁(2)、柔性吊杆(4)和拱肋横撑(5)组成;所述的柔性吊杆(4)布置在拱肋(1)和主梁(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拱肋(1)和主梁(2)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刚性斜杆(3),并且相邻之间的刚性斜杆(3)的端部依次相连,即:从左往右计数,第一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与拱肋(1)相连接,第一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与第二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固连后和主梁(2)相连接,第二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与第三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固连后和拱肋(1)相连接,第三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与第四根刚性斜杆(3)的底部固连后和主梁(2)相连接,直至最后一根刚性斜杆(3)的顶部与拱肋(1)相连接,形成以拱肋(1)、主梁(2)中心点连线为对称轴进行对称排布的若干个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刚性斜杆(3)的顶部将拱肋(1)进行均分,通过三角形结构的角点对拱肋(1)均匀约束,提高拱肋(1)的线刚度;刚性斜杆(3)的底部则落在原结构主梁(2)位移包络图的最大位移处及跨中位置处,使主梁(2)的薄弱处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肖礼喻泽成邓俨峰黄扬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