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9890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1)抗菌内衬膜的原料配比、(2)抗菌内衬膜的制备、(3)编织袋的原料配比、(4)编织袋的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聚乙烯蜡可以提高原料加工时的挤出效率,增加抗菌内衬膜表面的光泽度;加入的纳米抗菌剂,使编织袋具有抗菌性能;加入的纳米碳酸钙能增加编织袋的刚性、韧性和弯曲强度,与普通碳酸钙填充母料相比,加工时析出的粉尘少,保护环境,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织布经过电晕处理,不仅增加了内衬膜的牢固度,防止掉膜现象的发生,还增加了编织袋表面的摩擦系数,防止编织袋堆垛时易出现倒垛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编织袋具有较好的阻隔性和耐久性,延长编织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袋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塑料编织袋是利用塑料原料经挤出薄膜、切割、单向拉伸为扁丝,经过经纬编织得到的一种包装材料。我国目前的塑料编织袋已形成花色品种多样、规格尺寸齐全的系列产品,品种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目前,聚乙烯和聚丙烯已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编织袋。但是一般的塑料编织袋没有抗菌性能,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入普通碳酸钙填充母料会析出的粉尘多,不仅影响环境,还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内衬膜塑料编织袋来说,由于涂膜不牢固,不能保证其剥离力,易出现掉膜现象,缩短了编织袋的使用寿命短,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抗菌内衬膜的原料配比所述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聚丙烯:55-6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20份;抗氧剂:0.4-0.8份;纳米抗菌剂:20-30份;聚乙烯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抗菌内衬膜的原料配比所述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聚丙烯:55‑6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20份;抗氧剂:0.4‑0.8份;纳米抗菌剂:20‑30份;聚乙烯蜡:3‑6份;相容剂:6‑8份;光稳定剂:0.1‑0.3份;热稳定剂:1.2‑1.6份;纳米碳酸钙:1‑10份;交联剂:0.28‑0.3份;(2)抗菌内衬膜的制备a、混料:将步骤(1)中的原料倒入混料机内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得到原料混合物W1;b、干燥:将原料混合物W1进行干燥处理;c、挤出:将干燥后的原料放入挤出机中,原料经过挤出机的加热熔融并以薄膜的形式挤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内衬膜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抗菌内衬膜的原料配比所述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聚丙烯:55-6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20份;抗氧剂:0.4-0.8份;纳米抗菌剂:20-30份;聚乙烯蜡:3-6份;相容剂:6-8份;光稳定剂:0.1-0.3份;热稳定剂:1.2-1.6份;纳米碳酸钙:1-10份;交联剂:0.28-0.3份;(2)抗菌内衬膜的制备a、混料:将步骤(1)中的原料倒入混料机内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得到原料混合物W1;b、干燥:将原料混合物W1进行干燥处理;c、挤出:将干燥后的原料放入挤出机中,原料经过挤出机的加热熔融并以薄膜的形式挤出,将挤出后的薄膜进行水冷并风干,得到抗菌内衬膜;d、裁切并热封:将抗菌内衬膜按照规定尺寸进行裁切,采用热封法将裁切好的抗菌内衬膜进行三边封口,将不符合要求的抗菌内衬膜进行筛除;(3)编织袋的原料配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30份;聚丙烯:65-70份;抗氧剂:0.4-0.7份;纳米碳酸钙:2-6份;相容剂:6-8份;紫外线吸收剂:0.4-0.8份;热稳定剂:1.2-1.8份;交联剂:0.2-0.3份;(4)编织袋的制备a、混料:将步骤(3)中配比好的原料倒入混料机内并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得到原料混合物W2;b、干燥:将原料混合物W2进行干燥处理;c、拉丝:混料经螺杆挤出机熔融,用平膜法以薄膜形式挤出并水冷,切刀将薄膜纵向切割成坯丝,坯丝经过烘箱被拉伸为扁丝,扁丝通过热定型和牵伸取向后在卷绕机上收卷成型;d、织布:将扁丝分为经线和纬线,将经线通过送经倒辊和跳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久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