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部锻炼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39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锻炼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部锻炼环。本锻炼环由至少两组子环彼此配合组成,各子环的环腔构成供病人相应手指套入的套接腔;子环外壁上环绕其轴线而周向固接有两组母扣以及两组子扣,且各子扣及母扣以子扣、子扣、母扣、母扣的排布方式沿子环外壁周向均布;所述母扣外形呈缩口槽状且槽长方向平行子环轴线;所述子扣包括锁头以及衔接锁头与子环的具备弹性伸缩能力的弹性带,所述锁头外形与母扣槽腔相吻合以使得锁头可沿母扣槽长方向卡入相邻子环的母扣槽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构造简单、体积小巧、操作简便灵活、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可实现病人任意数目手指的高效锻炼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部锻炼环
本技术属于医疗康复锻炼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部锻炼环。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因偏瘫、受损等原因而造成手指活动有障碍的病人,需要不断对其手指进行锻炼,以确保其正常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就目前医院常见的锻炼方式而言,仍大都采用人工按摩方式。人工按摩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方可进行,故此锻炼成本高、费时费力,往往难以符合现阶段病人的医疗需求。市场上所见的手指康复锻炼器则通常是通过提取重物来进行锻炼,体积较大,只能且必须同时锻炼一只手五个手指的指力,不但不能够同时进行双手锻炼,且在仅需要进行特定手指锻炼时显然存在使用不便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指部锻炼环,其具备构造简单、体积小巧、操作简便灵活、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可实现病人任意数目手指的高效锻炼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指部锻炼环,其特征在于:本锻炼环由至少两组子环彼此配合组成,各子环的环腔构成供病人相应手指套入的套接腔;子环外壁上环绕其轴线而周向固接有两组母扣以及两组子扣,且各子扣及母扣以子扣、子扣、母扣、母扣的排布方式沿子环外壁周向均布;所述母扣外形呈缩口槽状且槽长方向平行子环轴线;所述子扣包括锁头以及衔接锁头与子环的具备弹性伸缩能力的弹性带,所述锁头外形与母扣槽腔相吻合以使得锁头可沿母扣槽长方向卡入相邻子环的母扣槽腔内;当一个子环处的子扣与另一子环处母扣彼此卡接时,该子扣处锁头上的轴肩与母扣槽腔的限位台阶间在子环径向上构成止口式的限位配合。优选的,所述母扣的槽腔为槽长方向平行子环轴长方向的T型槽状,所述锁头外形呈便于卡入母扣槽腔的T型头构造。优选的,所述子环包括圆环状的外壳体,外壳体的管腔处径向向内依次布置具备径向弹性胀缩能力的拉力环以及用于起到衬垫作用的衬垫环;所述衬垫环固定于外壳体的管腔上,拉力环放置于衬垫环与外壳体管腔所形成的夹腔区域内;外壳体上对应各子扣位置而径向贯穿设置有供弹性带穿过的贯穿孔;弹性带一端固接于拉力环上,另一端穿过相应贯穿孔从而与相应子扣处锁头间彼此固接。优选的,每组子扣处弹性带均包括第一弹性带与第二弹性带,所述子扣包括第一子扣与第二子扣,所述贯穿孔包括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子扣处锁头后,该第一弹性带的另一端沿子环径向而穿入第一贯穿孔,并沿衬垫环与外壳体管腔所形成的夹腔区域而环绕子环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延伸至第二子扣处的第二贯穿孔处,再穿过第二贯穿孔后与第二子扣处锁头相固接;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子扣处锁头后,该第二弹性带的另一端沿子环径向而穿入第二贯穿孔,并沿衬垫环与外壳体管腔所形成的夹腔区域而沿第一弹性带的环绕方向同时针方向延伸,再穿过第一贯穿孔后与第一子扣处锁头相固接,此时第一弹性带与第二弹性带的位于上述夹腔区域内的带体共同构成所述拉力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抛弃了传统的采用整体式指部锻炼器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技术通过采用子环来作为子体,通过子环上周向环绕设置的子扣及母扣,从而实现了子环的两两配合甚至三组及以上的配合。比如当前病人仅需要锻炼食指与中指时,或两手的两根拇指需要锻炼时,只需取来两组子环且将其中一组子环处子扣与另一组子环处母扣相卡接,即可极为便捷而高效的现场组装形成双指锻炼器具。同理,当病人更多手指需要锻炼时,也仅需视情况而酌情增加更多组子环即可,再通过子扣与母扣配合来实现彼此连接,其操作极为便捷,灵活度更高,搭配弹性带的弹性回复力,病人的指部锻炼效率亦可得到极大保障。2)、实际上,对于母扣及子扣的配合而言,或可将母扣槽腔设置为燕尾槽状从而配合楔形结构的子扣,或可将子扣的锁头直接以圆球带体且将母扣槽腔相应设置为圆柱状,只需锁头的球面能在环体径向上卡在母扣的槽腔台阶处也即限位台阶处即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通过采用T型头状的锁头来搭配具备T型槽状槽腔的母扣,得以实现两者的可靠卡嵌目的。3)、进一步的,子环由外壳体、拉力环与衬垫环共同配合而形成三层套接式的同轴套管状构造。外壳体构成基体以便于容纳上述拉力环与衬垫环,而衬垫环起到保护病人手指的目的。拉力环一方面作为连接锁头的连接体,以确保锁头与环体的可靠连接;另一方面,由于一旦锁头受力即会将力传递至拉力环,此时拉力环受拉而带动衬垫环径向内缩,可确保病人在进行指部锻炼时,子环能够可靠而牢固的箍紧于病人指部,避免以外滑脱状况发生,其使用可靠性及稳定性可得到显著提升。4)、对于拉力环而言,其实际上是通过两段弹性带沿子环周向而环绕配合形成,以使得拉力环能够以更为灵敏的状态来配合锁头,并随时根据锁头的受力状态而作出响应,最终进一步提升本技术的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四组子环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子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子环的端部视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a-子环10-母扣10a-限位台阶20-子扣20a-第一子扣20b-第二子扣21-锁头21a-轴肩22-弹性带22a-第一弹性带22b-第二弹性带30-外壳体40-衬垫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图1-5所示,其在使用时,是以两组以上的子环a彼此配合形成的。当需要进行指定数目手指的锻炼时,相应进行对应组的子环a的固接即可。图1结构即为进行双手总共四指锻炼时,采用四组子环a彼此配合,从而依靠各子环a处的子扣20与母扣10搭配,以及子扣20处弹性带22的弹性回复力,最终实现其便捷的在线组装及高效率的针对性指部锻炼目的。对于子环a而言,其作为本技术的组成部分,每个子环a的就构造应当一致,以便在使用时利用子环a的互换性,来达到便捷化的使用目的。换言之,无论病人如何使用,医院进行订购时都直接单独购置子环a,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使用数目即可。考虑到病人手指有粗细差异,因此子环a采用的是由外而内的外壳体30、拉力环及衬垫环40的组合构造:一方面,利用外壳体30来构成载体,从而用于容纳拉力环及衬垫环40,并利于子扣20及母扣10的成型及使用。另一方面,弹性带22在受到锁头21牵拉时,会产生弹性拉伸动作,以使得拉力环整体产生向锁头21一侧的弹性动作,进而会压迫软质的衬垫环40而向内收缩,此时在拉力环的拉伸作用下可使得衬垫环40箍紧于病人的相应指部,最终得以确保指部锻炼时的子环a与病人手指的配合牢固度。具体进行子环a制作时,每组子环a上的两组子扣20及两组母扣10形成如图1-5所示构造进行排布,且各子扣20处锁头21应当与各母扣10处槽腔间能稳定形成插接配合。每当需要进行两组子环a的配合时,如图1所示的,通过将一组子环a处的子扣20上的锁头21沿另一组的子环a外壁处母扣10槽长方向而插入该母扣10槽腔。在如图2及图5所示的母扣10的缩颈槽构造下,锁头21处轴肩21a会如图1所示的被紧紧卡在母扣10槽腔的限位台阶10a处,进而实现母扣10与子扣20的限位配合目的。由于病人进行指部锻炼时,两组子环a间所产生的也是沿子环a径向的相近及相离动作,因此一旦通过上述操作而将其中一子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部锻炼环,其特征在于:本锻炼环由至少两组子环(a)彼此配合组成,各子环(a)的环腔构成供病人相应手指套入的套接腔;子环(a)外壁上环绕其轴线而周向固接有两组母扣(10)以及两组子扣(20),且各子扣(20)及母扣(10)以子扣(20)、子扣(20)、母扣(10)、母扣(10)的排布方式沿子环(a)外壁周向均布;所述母扣(10)外形呈缩口槽状且槽长方向平行子环(a)轴线;所述子扣(20)包括锁头(21)以及衔接锁头(21)与子环(a)的具备弹性伸缩能力的弹性带(22),所述锁头(21)外形与母扣(10)槽腔相吻合以使得锁头(21)可沿母扣(10)槽长方向卡入相邻子环的母扣(10)槽腔内;当一个子环处的子扣(20)与另一子环处母扣(10)彼此卡接时,该子扣(20)处锁头(21)上的轴肩(21a)与母扣(10)槽腔的限位台阶(10a)间在子环径向上构成止口式的限位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部锻炼环,其特征在于:本锻炼环由至少两组子环(a)彼此配合组成,各子环(a)的环腔构成供病人相应手指套入的套接腔;子环(a)外壁上环绕其轴线而周向固接有两组母扣(10)以及两组子扣(20),且各子扣(20)及母扣(10)以子扣(20)、子扣(20)、母扣(10)、母扣(10)的排布方式沿子环(a)外壁周向均布;所述母扣(10)外形呈缩口槽状且槽长方向平行子环(a)轴线;所述子扣(20)包括锁头(21)以及衔接锁头(21)与子环(a)的具备弹性伸缩能力的弹性带(22),所述锁头(21)外形与母扣(10)槽腔相吻合以使得锁头(21)可沿母扣(10)槽长方向卡入相邻子环的母扣(10)槽腔内;当一个子环处的子扣(20)与另一子环处母扣(10)彼此卡接时,该子扣(20)处锁头(21)上的轴肩(21a)与母扣(10)槽腔的限位台阶(10a)间在子环径向上构成止口式的限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部锻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10)的槽腔为槽长方向平行子环(a)轴长方向的T型槽状,所述锁头(21)外形呈便于卡入母扣(10)槽腔的T型头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指部锻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环(a)包括圆环状的外壳体(30),外壳体(30)的管腔处径向向内依次布置具备径向弹性胀缩能力的拉力环以及用于起到衬垫作用的衬垫环(40);所述衬垫环(40)固定于外壳体(30)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丽方丽丽潘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