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包括壶体、盛茶篮及盖组件,盖组件置于壶体上,所述壶体内设有盛茶篮,所述茶壶还设有能够驱动盛茶篮在壶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带动盛茶篮相对壶体做升降运动,以控制盛茶篮内的茶叶在水中浸泡和煮沸的时间,该茶壶结构简单,能完全实现茶水的分离,给使用者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
技术介绍
茶壶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必不可缺,茶壶的样式也各种各样,但市场上现有的茶壶的盛茶篮位置大都固定设置,主要固定位置有两种:一种是将盛茶篮设置在壶体的水位线之下,在煮茶时,放置在盛茶篮内的茶叶一直浸泡在水里;另一种是将盛茶篮设置在壶体的水位线之上,当壶体内的水煮开后,产生的蒸汽会向上冒,蒸汽变成热水后,对放置在盛茶篮内的茶叶在蒸的基础上进行浸泡;这两种方式的盛茶篮都存在无法完全实现茶水分离的缺陷,给使用者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该茶壶结构简单,能完全实现茶水的分离,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包括壶体、盛茶篮及盖组件,盖组件置于壶体上,所述壶体内设有盛茶篮,所述茶壶还设有能够驱动盛茶篮在壶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一端与电机连接,螺旋杆的另一端与盛茶篮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茶壶还包括置于壶体下方的底座以及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板。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机及螺旋杆,并使电机与控制板电连接,使得控制板控制电机工作时,电机驱动螺旋杆运动并带动盛茶篮相对壶体做升降运动,以控制盛茶篮内的茶叶在水中浸泡和煮沸的时间。本技术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该茶壶结构简单,能完全实现茶水的分离,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优选地,电机设于盖组件内;相比于将电机设于壶体内,能减少电机与水接触的概率,便于保护电机顺畅工作。进一步优选地,盖组件包括壶盖体及盖合于所述壶盖体上的壶顶盖,电机固定于壶盖体上;这样设置便于电机的维修和更换。优选地,盛茶篮包括篮顶盖及篮本体,盛茶篮设于壶体内且盛茶篮上设有过滤孔。优选地,作为第一种电机驱动螺旋杆运动带动盛茶篮相对壶体做升降运动的方案,所述篮本体内设有贯穿篮本体的中空杆,中空杆内设有与螺旋杆匹配的螺旋内孔;篮顶盖上设有供螺旋杆穿过的通孔;盛茶篮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或凸起,壶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匹配的凸起或凹槽;电机与螺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凹槽和凸起的相互配合能用于盛茶篮的定位,使壶体给盛茶篮一个阻力,当电机运动时,螺旋杆与电机保持同步运动,螺旋杆上的螺纹驱动中空杆上的螺旋内孔运动进而使得中空杆相对螺旋杆做升降运动,中空杆升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盛茶篮相对壶体做平稳地升降运动。优选地,作为第二种电机驱动螺旋杆运动带动盛茶篮相对壶体做升降运动的方案,所述电机为带内齿通孔的电机,内齿通孔与螺旋杆配合,螺旋杆的一端与盛茶篮固定连接,螺旋杆贯穿盖组件。电机工作时,电机的内齿通孔驱动螺旋杆做升降运动,螺旋杆做升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盛茶篮相对壶体做升降运动。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与螺旋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螺旋杆顶盖,螺旋杆顶盖位于盖组件的上部。螺旋杆顶盖的设置不但对螺旋杆的下降高度起到限制作用,而且能防止螺旋杆的顶部裸露时人误碰对人造成的伤害。优选地,所述螺旋杆的横截面为D形。这样设置能增加螺旋杆与电机的内齿通孔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时防止螺旋杆与带内齿通孔的电机同时空转,导致盛茶篮不能顺利地做升降运动。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壶体底部的上耦合器、固定于底座上的下耦合器、固定于盖组件上的上连接器及固定于壶体上的下连接器;控制板设于底座内,下耦合器与控制板电连接,上连接器与电机电连接,下连接器与上耦合器电连接。壶体的底部设有壶体底座,上耦合器固定于壶体底座上;底座包括下底座及盖合于下底座上的上底座。这样设置使得盖组件、壶体及底座之间不存在电线的拉扯,便于茶壶的组装和拆卸,进而便于茶壶的维修和运输。优选地,盖组件的底部设有定位开关。当盛茶篮的篮顶盖到达盖组件并接触到定位开关时,螺旋杆就会停止旋转,防止螺旋杆继续旋转受到的磨损,便于延长螺旋杆的寿命。在没有定位开关时,控制板根据时间计算来控制电机的工作,当盛茶篮的篮顶盖到达盖组件时,控制板关闭电机,螺旋杆停止旋转。优选地,所述过滤孔设于篮顶盖上及篮本体的底部。这样设置使得水在盛茶篮内形成上下连通的状态,便于茶叶的快速浸泡及茶水的快速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通过设置电机及螺旋杆,并使电机与控制板电连接,使得控制板控制电机工作时,电机驱动螺旋杆运动并带动盛茶篮相对壶体做升降运动,以控制盛茶篮内的茶叶在水中浸泡和煮沸的时间,该茶壶结构简单,能完全实现茶水的分离,给使用者带来便利;通过将电机设于盖组件内,相比于将电机设于壶体内,能减少电机与水接触的概率,便于保护电机顺畅工作;通过将螺旋杆的横截面设置为D形,能增加螺旋杆与电机的内齿通孔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时防止螺旋杆与带内齿通孔的电机同时空转,导致盛茶篮不能顺利地做升降运动;通过设置固定于壶体底部的上耦合器、固定于底座上的下耦合器、固定于盖组件上的上连接器及固定于壶体上的下连接器,控制板设于底座内,下耦合器与控制板电连接,上连接器与电机电连接,下连接器与上耦合器电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盖组件、壶体及底座之间不存在电线的拉扯,便于茶壶的组装和拆卸,进而便于茶壶的维修和运输;通过在盖组件的底部设有定位开关,当盛茶篮的篮顶盖到达盖组件并接触到定位开关时,螺旋杆就会停止旋转,防止螺旋杆继续旋转受到的磨损,便于延长螺旋杆的寿命;通过将过滤孔设于篮顶盖上及篮本体的底部,使得水在盛茶篮内形成上下连通的状态,便于茶叶的快速浸泡及茶水的快速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种实施例中茶壶的爆炸图。图2为第一种实施例中盛茶篮处于壶体底部时的剖视图。图3为第一种实施例中盛茶篮处于壶体中部时的剖视图。图4为第一种实施例中盛茶篮处于壶体顶部时的剖视图。图5为第二种实施例中茶壶的爆炸图。图6为第二种实施例中盛茶篮处于壶体底部时的剖视图。图7为第二种实施例中盛茶篮处于壶体中部时的剖视图。图8为第二种实施例中盛茶篮处于壶体顶部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控制板12、底座、壶体7、盛茶篮、电机3、螺旋杆4及盖组件,底座、壶体7及盖组件依次连接;盛茶篮包括篮顶盖5及篮本体6,盛茶篮设于壶体7内且盛茶篮上设有过滤孔14;电机3与控制板12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7)、盛茶篮及盖组件,盖组件置于壶体(7)上,所述壶体(7)内设有盛茶篮,所述茶壶还设有能够驱动盛茶篮在壶体(7)内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7)、盛茶篮及盖组件,盖组件置于壶体(7)上,所述壶体(7)内设有盛茶篮,所述茶壶还设有能够驱动盛茶篮在壶体(7)内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3)和螺旋杆(4),所述螺旋杆(4)的一端与电机(3)连接,螺旋杆(4)的另一端与盛茶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还包括置于壶体(7)下方的底座以及与电机(3)电连接的控制板(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其特征在于,盖组件包括壶盖体(2)及盖合于壶盖体(2)上的壶顶盖(1),电机(3)固定于壶盖体(2)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其特征在于,盛茶篮包括篮顶盖(5)及篮本体(6),盛茶篮设于壶体(7)内且盛茶篮上设有过滤孔(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盛茶篮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篮本体(6)内设有贯穿篮本体(6)的中空杆(20),中空杆(20)内设有与螺旋杆(4)匹配的螺旋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庄宏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