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充气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27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充气枕头,其特点在于:它包含可充气变形的枕头、静音充气泵、睡姿检测装置、中央控制模组及电源适配器,其枕头包含内层枕芯和外层枕套,内层枕芯为一个中空腔体结构,通过软管与静音充气泵连接,在中空腔体中还内置有一与中央控制模组电连接的气压传感器,睡姿检测装置与中央控制模组电连接,使用时,横向放置在床面上且置于人肩部稍微靠下的位置,中央控制模组还电连接着静音充气泵与电源适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睡姿检测装置检测睡姿模式,通过气压传感器及气泵相结合,自动调整枕头高度,从而适应不同人体的体型和睡眠习惯,该新型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实用性强、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以及预防颈椎病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充气枕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控充气枕头。
技术介绍
市面上现有的枕头大多以填充物、形状、按摩功能等为卖点,通过对脑部和颈椎的良好支撑来提升人的睡眠质量。但这些产品都是一个“死”的多面体,只能被动接受人的压力而产生形变,却不能根据人睡眠的姿势主动调整形状。另外,由于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喜好都不同,能否买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枕头也是一个难题。目前,人的睡姿基本可分为两类,即仰卧和侧卧,其中,在仰卧时,普通枕头均能提供较好的支撑,但是对于体型较为特殊的人群可能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侧卧时,普通枕头的缺陷就很明显了,人体肩部比背部要厚,所以侧卧时要求枕头更高,否则容易发生颈椎侧弯,且肩部受力会加重,影响睡眠,甚至损伤人体软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适应调整人体睡姿、改善睡眠质量及有效预防颈椎病问题的电控充气枕头,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侧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控充气枕头,包含可充气变形的枕头、静音充气泵、睡姿检测装置、中央控制模组及电源适配器,所述枕头包含内层枕芯和外层枕套,内层枕芯为一个中空腔体结构,通过软管与所述静音充气泵连接,在中空腔体中还内置有一与所述中央控制模组电连接的气压传感器,所述睡姿检测装置包含通过扁平电缆连接的多个横向排列设置的压力传感器,且每相邻两压力传感器的间距约为20cm,所述睡姿检测装置、静音充气泵及电源适配器均与所述中央控制模组电连接;其中,静音充气泵,用于给枕头内置的中空腔体结构充气或放气;睡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睡姿;气压传感器,用于监测枕头内置中空腔体的内腔压力值;中央控制模组,用于对枕头高度的自控调节,满足不同睡姿模式要求;电源适配器,用于把AC220V市电转化为对人体无伤害的安全电压,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电源。进一步,所述内层枕芯为塑料或橡胶材质,外层枕套为慢回弹型海绵结构。进一步,所述中央控制模组包含有液晶屏、操作按钮以及PLC控制器,且内预设多种睡眠模式下枕头高度所对应的气压参数值。进一步,所述电源适配器为输出直流电压为12V的隔离型开关电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1)初始状态:通过电源适配器接通220V外接电源为电控充气枕头系统通电,启动中央控制模组,控制静音充气泵向电控充气枕头的内层枕芯的内腔中充气,并通过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内腔中的气压值并反馈到中央控制模组中,直至内腔中的气压值达到预设初始值止,然后通过中央控制模组控制静音充气泵停止向内腔充气。(2)工作状态:通过睡姿检测装置检测所承受到的压力,并将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反馈到中央控制模组中,与系统预设的压力值对比,得出当前人体所处的睡姿模式;通过气压传感器检测枕头内腔中的气压值,与系统预设的不同睡姿模式下枕头高度所对应的气压值进行对比;当气压传感器监测到的气压值等于系统预设气压值时,不做调整,保持当前状态即可;当气压传感器监测到的气压值小于预设气压值时,通过中央控制模组控制静音充气泵为枕头内腔充气,直至气压传感器监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系统预设气压值止;当气压传感器监测到的气压值大于系统预设气压值时,通过中央控制模组控制静音充气泵为枕头内腔排气,直至气压传感器监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系统预设气压值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睡姿检测装置,实现人体当前的睡姿模式检测,通过气压传感器及气泵相结合,实现自动调整对应睡姿模式下的枕头高度,从而适应不同人体的体型和睡眠习惯,该新型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实用性强,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以及预防颈椎病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枕头结构示意图;图中:1、枕头;11、枕芯;12、枕套;2、静音充气泵;3、睡姿检测装置;31、扁平电缆;32、压力传感器;4、中央控制模组;41、液晶屏;42、操作按钮;5、电源适配器;6、气压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是如何实施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充气枕头,包含可充气变形的枕头1、静音充气泵2、睡姿检测装置3、中央控制模组4及电源适配器5,枕头1包含内层枕芯11和外层枕套12,内层枕芯11为一个中空腔体结构,通过软管与静音充气泵2连接,在中空腔体中还内置有一与中央控制模组4电连接的气压传感器6,睡姿检测装置3、静音充气泵2及电源适配器5均与中央控制模组4电连接,使用时,睡姿检测装置3横向放置在床面上且置于人肩部稍微靠下的位置;其中,静音充气泵2,用于给枕头1内置的中空腔体结构充气或放气;睡姿检测装置3,用于人体当前所处的睡姿;气压传感器6,用于监测枕头内置中空腔体的内腔压力值;中央控制模组4,用于对枕头高度的自控调节,满足不同睡姿模式要求;电源适配器5,用于把AC220V市电转化为对人体无伤害的安全电压,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电源。上述的内层枕芯11为塑料或橡胶材质,外层枕套12为慢回弹型海绵结构。上述的睡姿检测装置3包含通过扁平电缆31连接的多个横向排列设置的压力传感器32,且每相邻的两压力传感器32的间距约为20cm。上述的中央控制模组4包含有液晶屏41、操作按钮42以及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且内预设多种睡眠模式下枕头高度所对应的气压参数值。上述的电源适配器5为输出直流电压为12V的隔离型开关电源。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1)初始状态:通过电源适配器5接通220V外接电源为电控充气枕头系统通电,启动中央控制模组4,控制静音充气泵2向电控充气枕头的内层枕芯11的中空内腔充气,并通过气压传感器6实时监测内腔气压值并反馈到中央控制模组4中,直至内腔中的气压值达到预设气压初始值止,然后通过中央控制模组4控制静音充气泵2停止向内腔充气。(2)工作状态:睡眠时,通过睡姿检测装置3上的压力传感器32,检测所承受到的人体压力,并将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反馈到中央控制模组4中,与系统预设的压力值对比,得出当前人体处于的睡姿模式,侧卧或仰卧;通过气压传感器6检测内层枕芯11的中空内腔的气压值,与系统预设的不同睡姿模式下枕头高度所对应的气压值进行对比;当气压传感器6监测到的气压值等于系统预设气压值时,不做调整,保持当前状态即可;当气压传感器6监测到的气压值小于系统预设气压值时,通过中央控制模组4控制静音充气泵2向枕头1内层枕芯11的中空内腔充气,直至气压传感器6测得的气压值达到系统预设气压值止;当气压传感器6监测到的气压值大于系统预设气压值时,通过中央控制模组4控制静音充气泵2从枕头1内层枕芯11的中空内腔中抽排气,直至气压传感器6测得的气压值达到系统预设气压值止。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充气枕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可充气变形的枕头(1)、静音充气泵(2)、睡姿检测装置(3)、中央控制模组(4)及电源适配器(5),所述枕头(1)包含内层枕芯(11)和外层枕套(12),内层枕芯(11)为一个中空腔体结构,通过软管与所述静音充气泵(2)连接,在中空腔体中还内置有一与所述中央控制模组(4)电连接的气压传感器(6),所述睡姿检测装置(3)包含通过扁平电缆(31)连接的多个横向排列设置的压力传感器(32),且每相邻两压力传感器(32)的间距为20cm,所述睡姿检测装置(3)、静音充气泵(2)及电源适配器(5)均与所述中央控制模组(4)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充气枕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可充气变形的枕头(1)、静音充气泵(2)、睡姿检测装置(3)、中央控制模组(4)及电源适配器(5),所述枕头(1)包含内层枕芯(11)和外层枕套(12),内层枕芯(11)为一个中空腔体结构,通过软管与所述静音充气泵(2)连接,在中空腔体中还内置有一与所述中央控制模组(4)电连接的气压传感器(6),所述睡姿检测装置(3)包含通过扁平电缆(31)连接的多个横向排列设置的压力传感器(32),且每相邻两压力传感器(32)的间距为20cm,所述睡姿检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邦天高钰敏张艳波胡金桥蔡小雨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邦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