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绳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217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绳扣,该本体中空基座内部形成有供绳带穿设的通道,并在通道二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供绳带穿入于通道内的穿孔,且基座底侧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在通道内部形成有对应于透孔处用以收容绳带尾部上所形成的挡止结构的容置槽,而本体表面上设有勾持部,即可通过勾持部来使本体勾持于绳带上呈一稳固定位,以避免本体于使用者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情形,如此可使绳带的挡止结构稳定收容于容置槽内不易脱离,进而达到提升整体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绳扣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绳扣,尤指将绳带二端的尾部由本体的穿孔处穿入并沿着通道穿出于透孔打一挡止结构后,再拉动于绳带使挡止结构收容于容置槽内呈一定位,便可通过本体表面的勾持部来勾持于绳带上呈一定位,以避免本体于行走或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情形。
技术介绍
现今扣具的使用非常的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有不同的扣合方式,便可将扣具应用于背包、鞋体、成衣等物品上使用,然,扣具通常系利用绳带穿设于其内,并将绳带二端头部穿出,再由另一扣具由二头部套入,使扣具可沿着绳带表面滑动位移以供调整背包、鞋体或成衣等物品上的开口大小使用。再者,一般物品上的拉链所具的拉链头片或绳带结尾使用的绳尾扣,大多会利用绳带结合一中空的塑胶件固定使用,其系将绳带二端尾部为穿出于塑胶件内的中空通道,并打一绳结作为挡止的结构,即可防止绳带脱出,不过此种作法绳结部分仍会外露于物品表面而显得相当突兀且不甚美观,且使用者拉动时也容易因压到绳结产生不舒适感。然而,便有业者采用将绳带二端尾部为直接利用绳尾扣来予以扣合,并利用齿部咬合的方式进行固定,其虽可方便绳尾扣与绳带作组装结合,并使绳带二端尾部不会外露,不过当使用者用力拉动于绳带或绳带受到外力的拉扯作用时,便会因齿部的咬合力量不足而造成绳带容易脱出于绳尾扣的外;另,也有业者采用将绳带二端的尾部穿入于绳尾扣的本体内部,并打一绳结作为挡止的结构而具有防脱的效果,现有绳尾扣由公扣及母扣二个部品组合使用,而公扣材质为硬料、母扣为软料,并将绳带二端的尾部穿入于公扣的穿孔内,再各打一个绳结固定于公扣内部使绳带不易脱出,但此种绳带力量的传递需要通过公扣,并在公扣上需要组合一母扣使用,整体构件较为复杂且增加组装工序使生产成本无法降低,当使用者拉动于母扣时,若是手指较滑便不能确实的拉住母扣而轻易造成有滑脱的情况发生,且因公扣为硬料并无软质的手感,若是施加较大力量按压于母扣时,仍会导致使用者的不舒适性。而且,由于绳尾扣于使用者行走、跑步时会发生晃动的情形,以致于绳带二端尾部容易从绳尾扣中脱离而影响安全性,且绳尾扣晃动时,也容易受到碰撞,导致绳尾扣裂开、毁损,所以一般业者会利用弹性织带来车缝于绳尾扣表面上,以减少绳尾扣所能产生的晃动幅度,但是,其弹性织带成本较高,且车缝组装工序复杂,又不美观,导致生产成本、美观性都需要改善。因此,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与不便,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拉绳扣的新型诞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绳扣,其特征是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具有中空的弯弧状基座,该本体的中空内部形成有供预设绳带穿设的通道,并在通道两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供预设绳带穿入于通道内的穿孔,且基座底侧处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在通道内部形成有对应于透孔处用以收容预设绳带尾部上所形成的挡止结构的容置槽,而本体表面上设有供勾持定位于预设绳带上的勾持部。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本体的两个穿孔内壁面处向内转折形成有至少一个咬合于预设绳带上的齿部。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本体的容置槽两侧的前、后方壁面处朝透孔方向分别设有复数阻挡部,而各两个相邻的阻挡部间形成有具有预定间隙而可供预设绳带尾部迫入的置入口。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本体的各两个相邻的阻挡部相对内侧处分别形成有抵持于预设绳带尾部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抵持凸块,且两个相邻抵持凸块间所形成渐缩状的置入口预定间隙小于预设绳带的外径,再由置入口处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导引面。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本体的容置槽位于透孔开口相对内侧处凸设有连接至两个阻挡部上的挡块,并由挡块处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顶推面。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本体的勾持部相邻于容置槽一侧面设有反折状的弹臂,并在弹臂末端朝基座方向弯折有勾持体,且弹臂内侧处与基座之间形成有供预设绳带推入的收纳空间,而勾持部位于基座表面上凸设有相对于弹臂二侧处的复数限位块。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勾持部的限位块表面上设有供导引预设绳带进入至收纳空间内的导斜面。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勾持部的限位块与弹臂的勾持体间的水平距离小于预设绳带的外径。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本体的基座外部设有具有复数防滑凸条的按压部。所述的拉绳扣,其中:该本体的基座由软质塑料所一体成型。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该本体所具的中空弯弧状基座内部为形成有一通道,并在通道二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穿孔,且基座底侧处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在通道内部形成有容置槽,而本体表面上设有勾持部,即可将绳带二端的尾部分别由本体的穿孔处穿入并沿着通道穿出于透孔而延伸至外部,再打一平结形成挡止结构,且使挡止结构收容于容置槽内,再利用勾持部来勾持绳带上呈一稳固定位,以避免本体于行走或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情形,如此可使绳带的挡止结构稳定收容于容置槽内不易脱离,进而达到提升整体安全性的目的。本技术的次要优点在于当使用者将绳带的尾部由本体的穿孔处穿入,并沿着通道穿出透孔打一平结形成挡止结构后,便可拉动于绳带与本体形成上下相对向外拉扯的状态,并使绳带的尾部由阻挡部的置入口处沿着导引面迫入,由于置入口的预定间隙小于绳带的外径,所以抵持凸块受到尾部推挤的作用便会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且待绳带拉到底可使尾部越过抵持凸块处,而挡止结构则由透孔开口处进入并抵持于容置槽内壁面处,便可凭借阻挡部的抵持凸块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抵持于尾部上形成挡止定位。本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本体的容置槽位于透孔开口相对内侧处凸设有连接至二阻挡部上的挡块,并由挡块处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顶推面,当绳带的挡止结构进入容置槽内的过程中,也可将挡止结构沿着顶推面迫入,并使挡止结构越过挡块进入至容置槽内后,便可凭借挡块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抵持于挡止结构上形成挡止定位,更能够有效防止绳带的挡止结构脱出。本技术的再一优点在于本体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出单件式成品,并使绳带的挡止结构限制在本体的容置槽内而不会任意滑动,且因挡止结构收容于容置槽内部,即可避免使用者拉动于本体时不慎压到挡止结构而产生不舒适感,让使用者拉动于本体外部的按压部时呈现弹性、软质触摸手感,并利用按压部的复数防滑凸条来达到提升其整体握持牢靠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再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拉动时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拉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勾持部勾持绳带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基座;12-通道;121-穿孔;122-齿部;13-透孔;14-容置槽;141-挡块;142-顶推面;15-阻挡部;150-置入口;151-抵持凸块;152-导引面;16-勾持部;160-收纳空间;161-弹臂;1611-勾持体;162-限位块;1621-导斜面;17-按压部;171-防滑凸条;2-绳带;21-尾部;22-挡止结构;221-平结;3-鞋体。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绳扣,其特征是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具有中空的弯弧状基座,该本体的中空内部形成有供预设绳带穿设的通道,并在通道两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供预设绳带穿入于通道内的穿孔,且基座底侧处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在通道内部形成有对应于透孔处用以收容预设绳带尾部上所形成的挡止结构的容置槽,而本体表面上设有供勾持定位于预设绳带上的勾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绳扣,其特征是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具有中空的弯弧状基座,该本体的中空内部形成有供预设绳带穿设的通道,并在通道两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供预设绳带穿入于通道内的穿孔,且基座底侧处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在通道内部形成有对应于透孔处用以收容预设绳带尾部上所形成的挡止结构的容置槽,而本体表面上设有供勾持定位于预设绳带上的勾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绳扣,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个穿孔内壁面处向内转折形成有至少一个咬合于预设绳带上的齿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绳扣,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容置槽两侧的前、后方壁面处朝透孔方向分别设有复数阻挡部,而各两个相邻的阻挡部间形成有具有预定间隙而可供预设绳带尾部迫入的置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绳扣,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各两个相邻的阻挡部相对内侧处分别形成有抵持于预设绳带尾部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抵持凸块,且两个相邻抵持凸块间所形成渐缩状的置入口预定间隙小于预设绳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盛焕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