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197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对两者进行线性连接的撑开加压套。在撑开加压套两端部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段、第二内螺纹段,且两者的旋向相反。在第一杆件的一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段相适配的外螺纹段,在第二杆件的一端部设置有与第二内螺纹段相适配的外螺纹段。在撑开加压套的外壁,靠近中部位置设置有扭转部,当通过其进行扭动时,第一杆件相对于第二杆件同时向相或向背移位。这样一来,提高了手术的便捷性,另外,通过旋动正、反螺纹即可实现撑开操作,此结构运用于脊柱矫形生长领域尚属首例。操作人员通过旋转扭转部的圈数即可计算出撑开距离,便于实现精确控制,且撑开过程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
技术介绍
在进行脊柱侧弯矫正手术时一般采用生长棒来防止脊柱弯曲的加重,促进躯干部的纵向生长。目前,对于现有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脊柱进行矫形和内固定、融合手术时,需要使用的内固定器械以维持手术矫形的效果,增加脊柱骨融合率。但因青少年和儿童在脊柱尚未生长完全成熟,需对生长棒予以定期撑开。目前对脊柱内固定棒延长的方法,往往是放松生长棒(例如多米诺连接器)的连接件,同时使用撑开钳等器械被动撑开两根内固定棒。这种撑开方法需要其他辅助器械,且撑开力度完全凭借操作人员手感,过程不可控,增大了手术风险。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控的生长棒,通过其能精确地控制撑开量的大小,实现手术精准操作,从而减低手术风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对两者进行线性连接的撑开加压套。在撑开加压套两端部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段、第二内螺纹段,且两者的旋向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对两者进行线性连接的撑开加压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撑开加压套两端部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段、第二内螺纹段;所述第一内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内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在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段相适配的外螺纹段,在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段相适配的外螺纹段;在所述撑开加压套的外壁,靠近中部位置设置有扭转部,当通过其进行扭动时,所述第一杆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件同时向相或向背移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对两者进行线性连接的撑开加压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撑开加压套两端部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段、第二内螺纹段;所述第一内螺纹段和所述第二内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在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段相适配的外螺纹段,在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段相适配的外螺纹段;在所述撑开加压套的外壁,靠近中部位置设置有扭转部,当通过其进行扭动时,所述第一杆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件同时向相或向背移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撑开加压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长条状通孔,且其平行于所述撑开加压套的轴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脊柱矫形的生长棒,其特征在于,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定均黄孝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郝定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