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式山羊养殖圈舍饮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14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栏式山羊养殖圈舍饮水槽,它包括至少一个饮水槽、两个以上护栏横杆和两个以上护栏竖杆,全部护栏横杆和全部护栏竖杆垂直固定连接,并构成栅栏状结构;饮水槽水平设于其中一个护栏竖杆的一侧,且与其固定连接,并位于其中一个护栏横杆斜下方;饮水槽靠近护栏竖杆一侧上部设有接水槽,且接水槽从位于饮水槽斜上方的护栏横杆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位于接水槽上方的护栏横杆呈左右贯通的管状结构,且其一端与外界水源连通,其底部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位于接水槽正上方,接水槽与饮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可使饮水槽内的水不易被山羊践踏污染,饮水更安全卫生,并且添水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养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栏式山羊养殖圈舍饮水槽
本技术涉及山羊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圈舍饮水槽。
技术介绍
中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一千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就开始饲养山羊,后逐步形成规模。山羊生产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特点,至今在中国广大农牧区广泛饲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山羊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中国山羊分布的地区广,遍及全国,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区)山羊头数超过绵羊。南方一些省(区)不能养绵羊的地方却可以养山羊。山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减少饲养山羊对土资源、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都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集约养殖垫料发酵技术的推广对于丘陵地区山羊养殖正在发挥有益的作用。对山羊圈舍的要求,不应仅仅是达到集约的目的,而应与山羊自身的生活习性相结合,在圈养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羊只良好的健康生活状态。现有山羊圈舍的饮水槽一般设置于圈舍的地面或墙壁上,地面上的饮水槽极易被山羊践踏而遭受污染,山羊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容易生病,不利于山羊健康成长,墙壁上的饮水槽需要进入圈舍添水,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栏式山羊养殖圈舍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栏式山羊养殖圈舍饮水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饮水槽(3)、两个以上护栏横杆(1)和两个以上护栏竖杆(2),全部所述护栏横杆(1)和全部所述护栏竖杆(2)垂直固定连接,并构成栅栏状结构;所述饮水槽(3)水平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护栏竖杆(2)的一侧,且与其固定连接,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护栏横杆(1)斜下方;所述饮水槽(3)靠近所述护栏竖杆(2)的一侧上部设有接水槽(4),所述接水槽(4)沿所述护栏横杆(1)方向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护栏竖杆(2)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接水槽(4)从位于所述饮水槽(3)斜上方的护栏横杆(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位于所述接水槽(4)上方的护栏横杆(1)呈左右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栏式山羊养殖圈舍饮水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饮水槽(3)、两个以上护栏横杆(1)和两个以上护栏竖杆(2),全部所述护栏横杆(1)和全部所述护栏竖杆(2)垂直固定连接,并构成栅栏状结构;所述饮水槽(3)水平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护栏竖杆(2)的一侧,且与其固定连接,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护栏横杆(1)斜下方;所述饮水槽(3)靠近所述护栏竖杆(2)的一侧上部设有接水槽(4),所述接水槽(4)沿所述护栏横杆(1)方向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护栏竖杆(2)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接水槽(4)从位于所述饮水槽(3)斜上方的护栏横杆(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位于所述接水槽(4)上方的护栏横杆(1)呈左右贯通的管状结构,且其一端与外界水源连通,其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接水槽(4)的槽腔正上方,所述接水槽(4)的槽腔与所述饮水槽(3)的槽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式山羊养殖圈舍饮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槽(3)与对应所述护栏竖杆(2)焊接或螺栓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紫鼎
申请(专利权)人:巍山县南诏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