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精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05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精播种装置,包括主体和扶手,所述主体的左侧顶端安装有扶手,所述主体的内部顶端左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顶端设有塞子,所述塞子与第二凹槽的内壁顶端螺纹相连,所述塞子的顶端安装有压盖,所述第二凹槽的右侧设有滑槽。该黄精播种装置,通过滑块和通槽的配合,能够保证每次洒出的种子的量保持一致,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控制每次提取的种子的量,省去了工作人员通过经验控制种子的量的操作,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通过第一转轴和凸轮的配合,能够在工作人员推动主体进行移动的同时,使滑块自动上下进行滑动将种子洒出,省去了工作人员手动抓取种子洒落的操作,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精播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播种装置
,具体为一种黄精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黄精野生于阴湿的山地灌木丛及林边草丛中,耐寒,幼苗能在田间越冬,但不宜在干燥地区生长,种子发芽时间较长,2-3年才能破土出牙,而且黄精种子主要以人工种植为主,到目前为止,我国打穴播种机的研制仍然集中在成穴器的成穴原理和结构上,以及排种器投种与成穴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方面,异步打穴播种机由于其工作原理所限制的不足使得研究工作没有新的进展,而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进行同步打穴播种机的研制,对于机械式的打穴装置主要就是偏心轮式打穴机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1352342.0的专利,包括播种装置,播种装置顶部安装有输料漏斗,输料漏斗底部连通种子槽,种子槽正下方设置有挡板,挡板固定在固定架上,该专利在工作人员进行播种的操作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提取种子进行洒落的操作,大大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同时工作人员也无法保证每次洒出的种子的量保持一致,需要工作人员通过经验控制种子的量的操作,并且在种子被洒落后,需要工作人员再次通过其他设备将沟壑填平的操作,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精播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精播种装置,包括主体和扶手,所述主体的左侧顶端安装有扶手,所述主体的内部顶端左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顶端设有塞子,所述塞子与第二凹槽的内壁顶端螺纹相连,所述塞子的顶端安装有压盖,所述第二凹槽的右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顶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卡接,所述滑块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滑槽相连,所述滑块的内部底端设有通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底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套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滑块的底端相邻,所述滑槽的右侧设有出口,所述主体的内部左侧底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套接有滚轮,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二轴承与滑槽相连,所述主体的上下两端右侧均设有车轮,所述第一转轴贯穿主体与车轮相连,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凹槽相连。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右侧顶端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内部左侧顶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右侧设有垫片,所述垫片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第三凹槽相连,所述垫片的右侧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贯穿第三凹槽,所述顶杆的顶端右侧安装有拉杆。优选的,所述扶手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优选的,所述压盖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凸点。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黄精播种装置,通过滑块和通槽的配合,能够保证每次洒出的种子的量保持一致,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控制每次提取的种子的量,省去了工作人员通过经验控制种子的量的操作,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通过第一转轴和凸轮的配合,能够在工作人员推动主体进行移动的同时,使滑块自动上下进行滑动将种子洒出,省去了工作人员手动抓取种子洒落的操作,通过第二转轴和滚轮的配合,能够在种子被洒落后,使滚轮将沟壑填平,省去了工作人员再次通过其他设备将沟壑填平的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凸轮、第一转轴和滑槽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主体、挂钩和顶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扶手,3、压盖,4、塞子,5、第一压缩弹簧,6、滑块,7、出口,8、通槽,9、凸轮,10、第一转轴,11、滑槽,12、第一凹槽,13、第二转轴,14、滚轮,15、第二凹槽,16、第一轴承,17、车轮,18、第二轴承,19、橡胶圈,20、凸点,21、硅胶套,22、顶杆,23、挂钩,24、垫片,25、第三凹槽,26、第二压缩弹簧,27、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黄精播种装置,包括主体1和扶手2,主体1的左侧顶端安装有扶手2,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扶手2推动主体1进行移动,扶手2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19,橡胶圈19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用手握住扶手2,主体1的内部顶端左侧设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的内部顶端设有塞子4,塞子4与第二凹槽15的内壁顶端螺纹相连,塞子4的顶端安装有压盖3,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压盖3带动塞子4转动与第二凹槽15转动分开,压盖3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凸点20,凸点20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用手握住压盖3进行转动,第二凹槽15的右侧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部顶端设有滑块6,滑块6与滑槽11滑动卡接,滑块6能够沿着第一滑槽11上下进行滑动,滑块6通过第一压缩弹簧5与滑槽11相连,在第一压缩弹簧5的压力下能够推动滑块6沿着滑槽11向下进行滑动,第一压缩弹簧5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21,硅胶套21能够起到保护第一压缩弹簧5的作用,滑块6的内部底端设有通槽8,滑槽11的内部底端设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的外壁套接有凸轮9,凸轮9与滑块6的底端相邻,第一转轴10能够带动凸轮9转动推动滑块6上下进行滑动,滑槽11的右侧设有出口7,当滑块6向上移动时,通槽8与第二凹槽15和联通,种子进入到通槽8的内部,然后滑块6向下移动,通槽8与出口7联通,种子沿着出口8掉落到沟壑中,主体1的内部左侧底端设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的外壁套接有滚轮14,滚轮14能够通过第二转轴13转动将沟壑填平,第一转轴10通过第二轴承18与滑槽11相连,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轴承18的内圈相连,第二轴承18的外圈与滑槽11相连,第一转轴10能够绕第二轴承18进行转动,主体1的上下两端右侧均设有车轮17,第一转轴10贯穿主体1与车轮17相连,主体1能够通过车轮17进行移动,第二转轴13通过第一轴承16与第一凹槽12相连,第二转轴13与第一轴承16的内圈相连,第一轴承16的外圈与第二凹槽12相连,第二转轴13能够绕第一轴承16进行转动,主体1的右侧顶端安装有挂钩23,挂钩23的内部左侧顶端设有第三凹槽25,第三凹槽25的内部右侧设有垫片24,垫片24通过第二压缩弹簧26与第三凹槽25相连,垫片24的右侧安装有顶杆22,顶杆22贯穿第三凹槽25,顶杆22的顶端右侧安装有拉杆27,工作人员可以拉动拉杆27向左进行移动,拉杆27带动顶杆22向左进行移动,然后工作人员将绳索挂在挂钩23上,在第二压缩弹簧26的压力下推动垫片24带动顶杆22向右进行移动将挂钩23封闭,然后将绳索挂在牵引设备上即可。工作人员用手握住压盖3并进行转动,压盖3带动塞子4转动与第二凹槽15分开,然后工作人员将黄精种子装放在第二凹槽15的内部,黄精种子沿着第二凹槽15向下滑动被滑块6挡住,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扶手2将主体1沿着地上的沟壑进行移动,主体1带动车轮17进行转动,车轮17带动第一转轴10进行转动,第一转轴10带动凸轮9进行转动反复向上推动滑块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精播种装置,包括主体(1)和扶手(2),所述主体(1)的左侧顶端安装有扶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顶端左侧设有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15)的内部顶端设有塞子(4),所述塞子(4)与第二凹槽(15)的内壁顶端螺纹相连,所述塞子(4)的顶端安装有压盖(3),所述第二凹槽(15)的右侧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顶端设有滑块(6),所述滑块(6)与滑槽(11)滑动卡接,所述滑块(6)通过第一压缩弹簧(5)与滑槽(11)相连,所述滑块(6)的内部底端设有通槽(8),所述滑槽(11)的内部底端设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的外壁套接有凸轮(9),所述凸轮(9)与滑块(6)的底端相邻,所述滑槽(11)的右侧设有出口(7),所述主体(1)的内部左侧底端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套接有滚轮(14),所述第一转轴(10)通过第二轴承(18)与滑槽(11)相连,所述主体(1)的上下两端右侧均设有车轮(17),所述第一转轴(10)贯穿主体(1)与车轮(17)相连,所述第二转轴(13)通过第一轴承(16)与第一凹槽(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精播种装置,包括主体(1)和扶手(2),所述主体(1)的左侧顶端安装有扶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顶端左侧设有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15)的内部顶端设有塞子(4),所述塞子(4)与第二凹槽(15)的内壁顶端螺纹相连,所述塞子(4)的顶端安装有压盖(3),所述第二凹槽(15)的右侧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顶端设有滑块(6),所述滑块(6)与滑槽(11)滑动卡接,所述滑块(6)通过第一压缩弹簧(5)与滑槽(11)相连,所述滑块(6)的内部底端设有通槽(8),所述滑槽(11)的内部底端设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的外壁套接有凸轮(9),所述凸轮(9)与滑块(6)的底端相邻,所述滑槽(11)的右侧设有出口(7),所述主体(1)的内部左侧底端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套接有滚轮(14),所述第一转轴(10)通过第二轴承(18)与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嘉鑫苏包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市林韵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