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用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97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鲵养殖领域内的大鲵用养殖池,包括四棱锥状的叠加池体,叠加池体的相对的两个棱边上均设有阶梯,叠加池体另外两个棱边处均设有排污管,叠加池体的下方设有污水箱,排污管底端与污水箱连通;叠加池体包括多个竖向叠加的池体,排污管与每个池体均连通,多个池体的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大;叠加池体的顶端固定有水箱,水箱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套设的送水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竖向贯穿叠加池体的中部,每根送水管分别对应一个池体,从内至外送水管的长度依次增大,位于内层的送水管上设有与对应池体连通的支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最下层池体连通的送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大鲵养殖池对养殖场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鲵用养殖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鲵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鲵用养殖池。
技术介绍
大鲵俗称娃娃鱼,隶属隐腮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大鲵对自然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单纯依靠自然增殖的方法,难以维持大鲵种群数量。大鲵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养殖大鲵企业和养殖户不断增加,大鲵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大鲵养殖池普遍存在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化不足,养殖场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大鲵用养殖池,以解决现有大鲵养殖池对养殖场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大鲵用养殖池,包括呈四棱锥状的叠加池体,叠加池体的相对的两个棱边上均设有阶梯,叠加池体另外两个棱边处均设有排污管,叠加池体的下方设有污水箱,排污管底端与污水箱连通;叠加池体包括多个竖向叠加的池体,排污管与每个池体均连通,多个池体的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大;叠加池体的顶端固定有水箱,水箱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套设的送水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竖向贯穿叠加池体的中部,送水管的数量与池体的数量一致且每根送水管分别对应一个池体,每根送水管的底端均封闭设置,从内至外送水管的长度依次增大,位于内层的送水管上设有与对应池体连通的支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最下层池体连通的送水孔。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叠加池体用于对不同大小的大鲵进行分层养殖的载体,阶梯用于养殖者进行日常的养殖操作或观察,排污管用于将池体内大鲵养殖产生的排泄物等脏污排出,污水箱用于对排出的脏污进行集中回收便于处理。不同大小的池体用于对不同大小的大鲵进行分别养殖,避免大鲵出现恃强凌弱相互咬伤的情况,叠加的池体充分利用一个大池体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使得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率更高。水箱用于为池体提供养殖用水,套设的多个送水管用于分别对一个池体进行供水,使得每个池体的供水相对独立,任意两个池体之间不会存在水的交叉使用,避免大鲵出现交叉感染。本方案的优点是:1、采用四棱锥状的叠加池体结构,能够在一个大池体占用的土地面积上进行竖向空间的叠加养殖较小一些的大鲵,对养殖场地的利用率相比现有技术更高;2、采用四棱锥状的叠加池体能够通过上方的池体在下方的池体上形成遮挡产生阴凉空间,更适合于大鲵生长活动,且池体的侧壁呈向内的倾斜状,能够有效避免大鲵逃跑;3、采用多层套设的送水管对不同池体进行独立供水,能够有效避免任意两个池体之间出现水的交叉流动,可有效避免大鲵养殖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更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一种改进,每个池体的侧壁均为中空结构,每个池体侧壁内部的空腔均与排污管连通,每个池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横向的条形的溢流孔。作为优选这样设置通过溢流孔能够对池体内的水位进行限制,使得池体内的水位保持稳定,更有利于大鲵的生长。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一种改进,水箱的底部对应相邻送水管之间夹层的部位设有多层进水孔,多层进水孔的直径从外层至内层依次减小。作为优选这样设置使得从外至内对不同送水管的供水量进行控制,使得最外侧为最下层池体供水量最大,从外至内依次减小,使得不同池体的供水量合适。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每个池体的底部均呈尖劈状,池体底部的低端与排污管连通,池体底部的高端位于两个阶梯的横向连线上。作为优选这样设置使得大鲵在池体内养殖产生的脏污更便于排出,且更便于在对池体进行清洗的时候从阶梯上对池体底部进行更彻底的清洁。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一种改进,相邻两个池体之间设有间距,相邻两个池体的侧壁之间连接有纱网。作为优选这样设置更便于养殖过程中对池体内进行操作,通过纱网在室外养殖时能够为池体进行遮挡提供阴凉并避免外界杂质落入池体造成污染,也能防止大鲵逃出池体。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一种改进,水箱的底端设有环形的饲喂槽,饲喂槽连接有滑槽,滑槽位于池体侧壁的中部并与每个池体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滑槽上对应每个池体上方的部位均设有饲喂孔,从上至下每个池体对应的饲喂孔的直径依次增大。作为优选这样设置可在饲喂槽内倾倒适合不同大小大鲵的不同粒径大小饲料,通过滑槽及其上的饲喂孔能够对不同池体内不同大小的大鲵同步进行相应大小饲料的喂食。优选方案六,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一种改进,位于最下层的池体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集料槽,饲喂槽的底端与集料槽连通。作为优选这样设置能够对饲喂槽内未完全落入池体内的饲料进行收集,便于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水管与水箱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中部的池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池体1、滑槽2、饲喂孔3、水箱4、饲喂槽5、阶梯6、集料槽7、污水箱8、送水管9、进水孔10、排污管11、排污口12、溢流孔13、支管14。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大鲵用养殖池,包括呈四棱锥状的叠加池体1,叠加池体1的相对的两个棱边上均设有阶梯6,叠加池体1另外两个棱边处均设有排污管11,叠加池体1的下方设有污水箱8,排污管11底端与污水箱8连通。叠加池体1包括三个竖向叠加的正方形箱状的池体1,池体1的侧壁均向内侧倾斜设置。排污管11与每个池体1均连通,三个池体1的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结合图3、图4所示,每个池体1的侧壁均为中空结构,每个池体1侧壁内部的空腔均与排污管11连通,每个池体1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横向的条形的溢流孔13。叠加池体1的顶端固定有水箱4,结合图2所示,水箱4的底部固定有三个套设的送水管9,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9竖向贯穿叠加池体1的中部,每根送水管9分别对应一个池体1,每根送水管9的底端均封闭设置,从内至外送水管9的长度依次增大,位于内层的送水管9上设有与对应池体1连通的支管14,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9的侧壁上设有与最下层池体1连通的送水孔。水箱4的底部对应相邻送水管9之间夹层的部位设有三层进水孔10,三层进水孔10的直径由外层至内层依次减小。结合图4所示,每个池体1的底部均呈尖劈状,池体1底部的低端设有与排污管11连通的排污口12,池体1底部的高端位于两个阶梯6的横向连线上,排污口12内设置瓷质的滤板(图中未示出)。瓷质的滤板可降低对池体1内水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采用混凝土、塑料等制成。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池体1之间设有间距,相邻两个池体1的侧壁之间连接有纱网(图中未示出)。水箱4的底端设有环形的饲喂槽5,饲喂槽5连接有滑槽2,滑槽2位于池体1侧壁的中部并与每个池体1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滑槽2上对应每个池体1上方的部位均设有饲喂孔3,从上至下每个池体1对应的饲喂孔3的直径依次增大。位于最下层的池体1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集料槽7,饲喂槽5的底端与集料槽7连通。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在最上方的池体1内养殖较小的大鲵,中间的池体1内养殖体型中等的大鲵,最下方的池体1内养殖体型较大的大鲵。养殖过程中在水箱4内储备水源,水箱4内的水从进水孔10流入送水管9内,最内层的送水管9的底端与最上方的池体1的底部平齐,最内层的送水管9通过贯穿中间层和最外层送水管9的支管14与最上层的池体1的中部连通,中间层的送水管9内的水贯穿最外层送水管9的支管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鲵用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四棱锥状的叠加池体,叠加池体的相对的两个棱边上均设有阶梯,所述叠加池体另外两个棱边处均设有排污管,所述叠加池体的下方设有污水箱,排污管底端与污水箱连通;所述叠加池体包括多个竖向叠加的池体,排污管与每个池体均连通,多个池体的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大;叠加池体的顶端固定有水箱,水箱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套设的送水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竖向贯穿所述叠加池体的中部,送水管的数量与池体的数量一致且每根送水管分别对应一个池体,每根送水管的底端均封闭设置,从内至外送水管的长度依次增大,位于内层的送水管上设有与对应池体连通的支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最下层池体连通的送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大鲵用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四棱锥状的叠加池体,叠加池体的相对的两个棱边上均设有阶梯,所述叠加池体另外两个棱边处均设有排污管,所述叠加池体的下方设有污水箱,排污管底端与污水箱连通;所述叠加池体包括多个竖向叠加的池体,排污管与每个池体均连通,多个池体的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大;叠加池体的顶端固定有水箱,水箱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套设的送水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竖向贯穿所述叠加池体的中部,送水管的数量与池体的数量一致且每根送水管分别对应一个池体,每根送水管的底端均封闭设置,从内至外送水管的长度依次增大,位于内层的送水管上设有与对应池体连通的支管,位于最外层的送水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最下层池体连通的送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用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池体的侧壁均为中空结构,每个池体侧壁内部的空腔均与排污管连通,每个池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横向的条形的溢流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胜林
申请(专利权)人:正安县正鲵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