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69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为进一步探明可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鉴定其应用效果,我们在全国相关省份继续开展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为统一规范可降解地膜的农田应用试验程序和方法,明确试验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准确,发明专利技术了一种可降解地膜的对比试验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不同试验点开展曝晒试验,观测各参试可降解地膜样品的农田覆盖效应及其降解性能的可控,确定其在消除地膜残留污染、促进地膜覆盖栽培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属于可降解地膜
,涉及一种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农用地膜用于农业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此后的三十年中,农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它以提高土壤温度、保墒、控制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和提高作物单产的诸多特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用地膜的大量使用,废膜的弃置问题也变得日趋突出,在完成了“白色革命”的同时,“白色污染”又成为影响农业发展、污染环境、制约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在棉花、玉米地中残留4kg/亩地膜,就会造成10%的减产;小麦地残留4kg/亩地膜,就要减产30kg/亩,不但减少收入,而且造成土壤板结,更严重的是破坏土壤的理化结构,污染土地和环境。农户对废膜也采取回收、掩埋、焚烧等办法来处理,但掩埋的废膜100年也不能分解,焚烧又产生有害气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尽量减少残膜对土壤的污染,降低残膜对作物的影响,需大力发展降解地膜。2.可降解地膜作为一种替代目前常用普通聚乙烯地膜的产品,可以从源头上防治传统地膜使用后残留物对环境的污染。作为可降解地膜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对比试验技术方案:暴晒试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对比试验技术方案:暴晒试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n种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对照CK1共n+1个处理,每个处理为一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共(n+1)×2个小区;每个小区的长度为10m,宽度依当地作物种植方式而定;在田间按正常的作业方式进行铺膜,膜下不种植作物,确保地膜完全暴露在阳光下,观察在田间曝晒条件下地膜的降解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地膜降解情况观测记载要求:各试验点的观测记载人员,应在覆膜后前30天,每10天观测一次;覆膜后31-40天,每5天观测一次;覆膜后41天起,每3天观测一次,直至诱导期结束(最多到覆膜后75天);以后恢复每10天观测一次;记录各参试膜破损情况(是否出现裂纹、裂缝、破碎程度,记录裂纹、裂缝的数量以及破碎的块数并记录),并判定降解情况,重点记录诱导期的出现日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地膜暴晒对比试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降解阶段划分与降解状况分别为:阶段A-诱导期,即从覆膜到垄(畦)面地膜出现多处(每延长米3处以上)≤2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阶段B-开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2cm、<20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阶段C-大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大于20cm自然裂缝的时间;阶段D-碎裂期,地膜柔韧性尽失,垄(畦)面地膜出现碎裂,最大地膜残片面积≤16cm2的时间;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宇贾涛薛颖昊靳拓刘勤居学海习斌黄波张霁萱刘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