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及服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电力通信网的架构很复杂,通信节点和链路的性能往往受运行时间和运行环境的影响,运行时间越长、运行环境越恶劣,其性能越差。当电力通信系统遭受恶意攻击或灾害性破坏时,其性能的下降更为显著,主要体现为数据网络拥塞、网络节点和链路失效以及业务中断。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拓扑结构在不断改变,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路由更是具有多样性,路由选择变得越发复杂。传统算法在为业务选择路由时,一般都是基于最短路径来计算,以满足业务对于延时的要求。简单地以最短路径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往往会造成网络中的某些节点或链路上集中了网络中大部分业务的现象,一旦这些节点或链路发生故障,就会给电力通信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失。并且,随机故障的发生也会使得最短路径不一定能够成为信息传输的最佳路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及服务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以最短路径作为路由选择导致的网络业务传输过于集中的问题。根据第一方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中心节点和各个节点的信息;接收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流量请求;根据所述流量请求获取滤除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最短路径后的网络拓扑结构;根据预设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计算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最优网络拓扑结构;根据所述最优网络拓扑结构确定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主路径和保护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中心节点和各个节点的信息;接收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流量请求;根据所述流量请求获取滤除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最短路径后的网络拓扑结构;根据预设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计算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最优网络拓扑结构;根据所述最优网络拓扑结构确定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主路径和保护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流量请求获取滤除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最短路径后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根据所述流量请求获取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扫描并获取所述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各个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将链路利用率达到最大值的链路置零,得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判断所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最短路径;所述最短路径满足预设的时延约束条件;当所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不存在与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最短路径时,恢复所述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当所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存在与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最短路径时,将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最短路径置零,得到第二网络拓扑结构,保存第二网络拓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根据所述流量请求获取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扫描并获取所述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各个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将链路利用率达到最大值的链路置零,得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判断所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最短路径;所述最短路径满足预设的时延约束条件;当所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不存在与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最短路径时,恢复所述当前的网络拓扑结构;当所述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存在与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最短路径时,将第一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最短路径置零,得到第二网络拓扑结构,保存第二网络拓扑结构的步骤,直至获取各个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流量请求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根据预设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计算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最优网络拓扑结构;根据所述最优网络拓扑结构确定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主路径和保护路径的步骤,直至获取各个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流量请求对应的主路径和保护路径。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约束条件为:其中,hk为所述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之间的跳数限制,E为链路集合。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网广域控制业务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计算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最优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获取第一种群;所述第一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均为所述流量请求对应的一网络拓扑结构;在预设约束条件下计算所述第一种群中每个个体的目标函数值和适应度值,将目标函数值最小的个体标记为最优个体,保存所述最优个体;根据所述适应度值从所述第一种群中选择子代个体,所述子代个体构成子代种群;对所述子代种群进行交叉操作和变异操作,得到交叉变异的子代种群;将所述最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川,郭经红,陶静,张刚,刘世栋,吴晨光,邵奇,黄在朝,李炳林,贾惠彬,徐鑫,徐瑞林,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