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7988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智能电表是否有时钟校准或需量周期改变的情况,若有时钟校准,转至步骤(2),若有需量周期变化,转至步骤(4);步骤(2)、采集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步骤(3)、将校准后的时间t2之前的电量数据清零,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步骤(4)、采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以及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步骤(5)、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之前的电量数据清零,并计算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内的需量,并转入步骤(6)。步骤(6)、使用需量计算方法计算智能电表未发生更改情况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计算方法更加合理和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特别是智能配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之一,可以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信息的实时采集,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需量是智能电表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在指定的时间周期内,需量周期中测得的平均功率最大值,称为电能的最大需量,电能的最大需量的测量对用电线路或用电网络的电能管理有重要意义。对供电相关部门来说:有利于线路的合理调整和优化调度工作;对用户来说,了解线路的最大需量,调整负荷分配,可以做到系统稳定,而不用加大变压器的容量,真正做到节源开流。但现有技术中在智能电表在工作过程中,当发生电压线路上电、清零、时钟调整、时段转换、需量周期变更、功率潮流方向转换等情况时,智能电表从上述情况发生时刻开始,按照需量周期进行需量测量,电力部门采集多个智能电表需量时会出现某个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时间段不同,因此不方便管理;并且当对智能电表的时钟进行调整校时和需量周期变更时,智能电表继续记录所处需量周期的需量,会出现时钟进行调整校时和需量周期变更操作所处的需量周期或滑差周期内的数据重复计算,因此计算出现重复,会使需量值变大,计算出的需量值不够准确并且计算方法不合理。有申请号为CN201711056303.5(公布号为CN10803735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停上电的需量计算优化方法,S1、检测是否有停上电情况出现,若有,则跳转到下一步,若没有则继续检测,且按照正常方法计算周期需量;S2、采集停电时间与上电时间;S3、判断停电时间与上电时间是否处于一个周期内,若处于一个周期内,则跳转到下一步;若处于不同的周期内,则跳转到步骤S5;S4、保留停电时间前的用于计算这个周期需量的电量数据,在上电后继续在该电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然后得到这个周期的需量;S5、首先保存停电时间前用于计算这个周期需量的电量数据,然后使用这个电量数据先计算停电时间所在的周期的需量,然后将停电时间前的电量数据初始化,然后计算上电时间到上电时间所在的周期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根据计算得到的电量数据计算上电时间所在的周期的需量。但该专利技术中只针对停上电情况下的需量计算进行优化,但未对智能电表的时钟校准和需量周期变化的情况下的需量计算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计算更加合理和准确,且能有效获取较为准确的最大需量的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智能电表是否有时钟校准或需量周期改变的情况,若有时钟校准情况发生,则转至步骤(2),若有需量周期变化时,则转至步骤(4);若没有时钟校准和需量周期变化则转至步骤(6),并继续检测;步骤(2)、采集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步骤(3)、将校准后的时间t2之前的用于计算这个需量周期T内的电量数据清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到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并转至步骤(6);步骤(4)、采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以及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步骤(5)、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之前采集的电量数据清零,并且计算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t3至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的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内的需量,并转入步骤(6)。步骤(6)、使用需量计算方法计算智能电表未发生更改情况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具体的,所述步骤(3)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判断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是否处于一个需量周期T内,若处于一个需量周期T内时,则转至步骤(3-2),若处于不同的需量周期T内,则转至步骤(3-3);步骤(3-2)、计算时钟校准后的时间t2至需量周期T内的电量数据,计算需量周期T内的需量;步骤(3-3)、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到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周期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为了方便智能电表的电量数据的采集,所述需量周期T的取值范围为0<T≤15分钟。作为优选,所述需量周期T=10分钟。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的需量计算方法为区间式需量计算方法或滑差式需量计算方法。滑差式计算需量方法的滑差周期为T1,第二需量周期为T2,其中T2=T1*N,N为滑差个数,N>1。当滑差个数N=1时则选择区间式需量计算方法,当滑差个数N大于1时则选择滑差式需量计算方法。作为优选,所述滑差周期T1=1分钟。所述第二需量周期T2的取值范围为0<T2≤15分钟。采用滑差式计算需量方法计算时则步骤(6)中的需量周期更改包括滑差个数和/或滑差周期的更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需量计算产生影响的时钟校准和周期改变的情况明确了处理方式,将时钟校准和周期改变发生的时间点之前的数据清零,通过对时钟校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需量周期内的需量,方便计算需量周期内的需量,并且该需量计算方法更加合理和准确,可根据数据清零方便了解是否进行了时钟校准和周期改变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需量计算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需量周期内的时间往后校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需量周期内的时间往前校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跨需量周期的时间往后校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跨需量周期的时间往前校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需量周期变大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需量周期变小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滑差周期内的时间往后校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滑差周期内的时间往前校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跨滑差周期的时间往后校准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跨滑差周期的时间往前校准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滑差个数变多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滑差个数变少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滑差周期变大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滑差周期变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智能电表是否有时钟校准或需量周期改变的情况,若有时钟校准情况发生,则转至步骤(2),若有需量周期变化时,则转至步骤(4);若没有时钟校准和需量周期变化则转至步骤(6),并继续检测;其中,需量计算方法为区间式需量计算方法或滑差式需量计算方法;步骤(2)、采集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步骤(3)、将校准后的时间t2之前的用于计算这个需量周期T内的电量数据清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到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并转至步骤(6);其中,需量周期T的取值范围为0<T≤15分钟;其中,步骤(3-1)、判断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是否处于一个需量周期T内,若处于一个需量周期T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智能电表是否有时钟校准或需量周期改变的情况,若有时钟校准情况发生,则转至步骤(2),若有需量周期变化时,则转至步骤(4);若没有时钟校准和需量周期变化则转至步骤(6),并继续检测;步骤(2)、采集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步骤(3)、将校准后的时间t2之前的用于计算这个需量周期T内的电量数据清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到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并转至步骤(6);步骤(4)、采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以及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步骤(5)、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之前采集的电量数据清零,并且计算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t3至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的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内的需量,并转入步骤(6)。步骤(6)、使用需量计算方法计算智能电表未发生更改情况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智能电表是否有时钟校准或需量周期改变的情况,若有时钟校准情况发生,则转至步骤(2),若有需量周期变化时,则转至步骤(4);若没有时钟校准和需量周期变化则转至步骤(6),并继续检测;步骤(2)、采集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步骤(3)、将校准后的时间t2之前的用于计算这个需量周期T内的电量数据清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到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校准后的时间t2所处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并转至步骤(6);步骤(4)、采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以及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步骤(5)、将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点t3之前采集的电量数据清零,并且计算需量周期改变的时间t3至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的结束时间之间的电量数据,并计算需量周期改变后的周期T′内的需量,并转入步骤(6)。步骤(6)、使用需量计算方法计算智能电表未发生更改情况的需量周期内的需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表的需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判断时钟校准前的时间t1和校准后的时间t2是否处于一个需量周期T内,若处于一个需量周期T内时,则转至步骤(3-2),若处于不同的需量周期T内,则转至步骤(3-3);步骤(3-2)、计算时钟校准后的时间t2至需量周期T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必金应碧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