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光锥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虹吸落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298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当水箱进水量很小时,也能产生虹吸的、且经久耐用的自动虹吸落水水箱。它由水箱、虹吸管、虹吸管放气装置组成,虹吸管由内、中、外三层管子构成套筒式结构形式,各管开有进出水口,管子设有放气孔,与放气装置中放气阀联接,放气阀受浮筒控制,放气阀打开,虹吸管内空气放出,进水量很小时也极易形成虹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合理,无易损件,经久耐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虹吸落水箱。我国是水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节约用水,而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自动虹吸落水水箱,都存在着水箱的进水量小时不产生虹吸的弱点。比如,“乙”型式自动虹吸落水箱,这种水箱虽说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但必须把进水量开到一定值时,才产生虹吸;另一种是隔膜式直通自动虹吸水箱,它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这种水箱当进水量小到一定值时,也不产生虹吸,隔膜易老化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厕的自动虹吸落水箱的冲洗频率平均约为10分钟/次,若每次水量按30公斤计算,每天约需4吨的水,而这4吨的水实际有效的不足30%,也就是说,有2.8吨的水是白白地流掉的。这样严重的水资源的浪费是令人心痛的。因此,我国公厕急需要一种进水流量很小时也能产生虹吸的,且经久耐用的自动虹吸落水水箱,以便节约我国有限的水的资源。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箱进水量很小时,也能产生虹吸的,且经久耐用的自动虹吸落水水箱。本技术的目的由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它由水箱、虹吸管及虹吸管放气装置组成。虹吸管由法兰、内管、中管及外管构成,内、中、外管固焊在法兰上,相互间具有间距,形成套筒式结构。内管是两端开口的直通管,固焊在法兰中心孔上,中管形如封闭筒状,分为上中管、下中管二部份,分别焊在法兰上、下底面,在上中管的下侧壁开有若干进水口,在顶部开有放气孔。在下中管的上侧壁开有若干出水口。外管焊在法兰下底面,其下端面设有下水口。虹吸管依靠法兰与水箱底面可拆式紧固连接,其部分内管及上中管处于水箱内。放气装置由放气阀及浮筒组成,放气阀由固定在水箱上的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阀座、位于阀座内孔中的阀芯、能带动阀芯上移的簧片、使阀芯限位的调整螺杆、使簧片动作的顶杆及使顶杆动作的杆杠构成。阀座与上中管放气孔之间用管子相连通,阀芯与阀座内孔密闭配合,浮筒与杆杠相连,可带动杆杠动作。工作原理简述如下打开水龙头,水进入水箱,随着水位的升高,上中管下端的若干进水小孔被水淹没,上中管及内管中的空气被封住(注下内管中有残存水封住内管下端口)。随着水位的继续升高,管内的空气逐渐被压缩,由于放气阀中的阀芯的自身重量及簧片向下的压力,管内的压缩空气无法从放气阀中排出,当水位升至浮筒处时,浮筒的浮力通过杠杆、顶杆,打开簧片,簧片又吊起阀芯,阀芯吊起时,管中的空气经过放气孔,连接管从阀座内孔排出,达到卸荷,水箱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迅速进入内管,水位下降,浮筒也随之下降,簧片在弹力的作用下,又迅速压住阀芯。封住放气阀出口,这时,虹吸形成。水经过上中管下端的小孔进入,经内管流入下中管,然后通过下中管上端的出水小孔进入下中管,再经下水口排出。虹吸完毕,空气又重新进入上中管及内管中,又残存部分水封住内管下端,进入第二轮循环。由于采用上述套筒式虹吸管的结构。套筒式自动虹吸落水箱之所以能在进水流量小时也能产生虹吸,靠的是内管中能形成压缩空气,只要放气阀不漏气,就可以产生自动虹吸,另外,放气阀内的簧片速开、速闭,其向下的压力及阀芯的重量始终大于内管中的空气压力,所以,在簧片未动作以前,内管中的空气压力不会减少,这样便保证了虹吸的顺利进行。此外,这种水箱没有易损件,所以经久耐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图1“I”放大图也即是放气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水箱5、虹吸管(包括内管7、上中管4、下中管8、外管9、法兰6)、放气装置(包括放气阀1、浮筒3、连接管2)组成。虹吸管以法兰6为固定架,内管7是两端开口的直通管,穿过并焊在法兰中心孔上。上中管4与下中管7对称焊在法兰上、下底面上,形如筒状,上中管4顶端开有放气小孔A,下侧壁开有8个进水小孔O(图中画1个表示),下中管的上侧壁开有8个出水小孔0′(图中画1个表示),外管底端开有下水口B。虹吸管总体看来,中管套在内管外,外管又套在中管(下中管)外,形成套筒式结构。其水流的通路如箭号所示。如图2所示,放气阀由固定在水箱内的支架10、固定在支架上的阀座11、位于阀座内孔中并密闭配合的阀芯12、可带动阀芯上移放气的簧片13、可限制阀芯上移位置的调整螺杆14、可顶起簧片的顶杆15及带动顶杆动作的杆杠16构成。杆杠16的动作依靠浮筒3(此图略画)来带动。阀座11的内孔(即排气孔)与虹吸管的上中管放气孔用连接软管2连通。其工作原理已前述,此处略。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虹吸落水箱,包括水箱和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虹吸管由法兰、内管、中管及外管构成,内、中、外管固焊在法兰上,相互间具有间距,形成套筒式结构,内管是两端开口的直通管,固焊在法兰中心孔上,中管形如封闭简状,分为上中管、下中管二部份,分别焊在法兰上、下底面,在上中管的下侧壁开有若干进水口,在顶部开有放气孔,在下中管的上侧壁开有若干出水口,外管焊在法兰下底面,其下端面设有下水口,虹吸管依靠法兰与水箱底面可拆式紧固连接,其部分内管及上中管处于水箱内,还包括虹吸管放气装置,放气装置由放气阀及浮筒组成,放气阀由固定在水箱上的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阀座、位于阀座内孔中的阀芯、能带动阀芯上移的簧片、使阀芯限位的调整螺杆、使簧片动作的顶杆及使顶杆动作的杆杠构成,阀座与上中管放气孔之间用管子相连通,阀芯与阀座内孔密闭配合,浮筒与杆杠相连,可带动杆杠动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当水箱进水量很小时,也能产生虹吸的、且经久耐用的自动虹吸落水水箱。它由水箱、虹吸管、虹吸管放气装置组成,虹吸管由内、中、外三层管子构成套筒式结构形式,各管开有进出水口,管子设有放气孔,与放气装置中放气阀联接,放气阀受浮筒控制,放气阀打开,虹吸管内空气放出,进水量很小时也极易形成虹吸。本技术结构巧妙,合理,无易损件,经久耐用。文档编号E03D1/12GK2392827SQ9924629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朱光锥 申请人:朱光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虹吸落水箱,包括水箱和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虹吸管由法兰、内管、中管及外管构成,内、中、外管固焊在法兰上,相互间具有间距,形成套筒式结构,内管是两端开口的直通管,固焊在法兰中心孔上,中管形如封闭筒状,分为上中管、下中管二部份,分别焊在法兰上、下底面,在上中管的下侧壁开有若干进水口,在顶部开有放气孔,在下中管的上侧壁开有若干出水口,外管焊在法兰下底面,其下端面设有下水口,虹吸管依靠法兰与水箱底面可拆式紧固连接,其部分内管及上中管处于水箱内,还包括虹吸管放气装置,放气装置由放气阀及浮筒组成,放气阀由固定在水箱上的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阀座、位于阀座内孔中的阀芯、能带动阀芯上移的簧片、使阀芯限位的调整螺杆、使簧片动作的顶杆及使顶杆动作的杆杠构成,阀座与上中管放气孔之间用管子相连通,阀芯与阀座内孔密闭配合,浮筒与杆杠相连,可带动杆杠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光锥
申请(专利权)人:朱光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