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10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本体、分别设于所述本体四个角的支撑杆及承载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杆的底板,所述本体包括工作箱、设于所述工作箱中部顶端的原子化室、设于所述原子化室下端的支撑架,设于所述原子化室内部的石墨电热丝;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径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杆部和自所述杆部的顶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杆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的内腔滑动。上述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利用桌面有限的空间,并且保证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检测
,具体公开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技术介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四部分组成,光源发出的检测光谱通过原子化器产生的试样原子蒸气时,会被试样的基态原子吸收一部分特定光谱而发生性质改变,改变后的光谱再经过单色器分离并由检测器检测出试样原子蒸气的吸光度,便可通过计算得到元素含量。现有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桌面面积,对空间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本体、分别设于所述本体四个角的支撑杆及承载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杆的底板,所述本体包括工作箱、设于所述工作箱中部顶端的原子化室、设于所述原子化室下端的支撑架,设于所述原子化室内部的石墨电热丝;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径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杆部和自所述杆部的顶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杆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的内腔滑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和所述工作箱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原子化室的顶端包括中间位置包括提手。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顶部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杆部的底部包括和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且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位置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包括卡扣,所述杆部的底端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配合,限制所述杆部和所述第一支杆分离。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挂绳和硅胶套,所述挂绳连接所述原子化室的下端和硅胶套。优选的,所述挂绳的数量为三根,环设于所述硅胶套的顶部且通过夹子和所述硅胶套连接。优选的,所述硅胶套为U形。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底端嵌设有LED灯。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侧面表面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通过导线与一侧的外接电源电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本体、分别设于所述本体四个角的支撑杆及承载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杆的底板,所述本体包括工作箱、设于所述工作箱中部顶端的原子化室、设于所述原子化室下端的支撑架,设于所述原子化室内部的石墨电热丝;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径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杆部和自所述杆部的顶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杆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的内腔滑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和所述工作箱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述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利用桌面有限的空间,并且保证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位置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00包括本体1、分别设于所述本体1四个角的支撑杆2及承载所述本体1和所述支撑杆2的底板3。所述本体1包括工作箱11、设于所述工作箱11中部顶端的原子化室12、设于所述原子化室12下端的支撑架13,设于所述原子化室12内部的石墨电热丝14。所述支撑杆2包括内径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所述第二支杆22包括杆部221和自所述杆部221的顶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222,所述第一支杆21套设于所述杆部221且所述杆部221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杆21在所述第一支杆21的内腔滑动,所述第一支杆21的底端和所述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222远离所述杆部221的一端和所述工作箱11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原子化室12的顶端包括中间位置包括提手121。所述第一支杆21的顶部包括第一通孔210,所述杆部221的底部包括和所述第一通孔210位置相对且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220,还包括横杆10,所述横杆10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210和所述第二通孔220以将所述第一支杆21和所述第二支杆22位置固定。所述第一支杆21的顶端包括卡扣20,所述杆部221的底端包括卡槽30,所述卡槽30和所述卡扣20配合,限制所述杆部221和所述第一支杆21分离。所述支撑架13包括挂绳131和硅胶套132,所述挂绳131连接所述原子化室12的下端和硅胶套132。所述挂绳131的数量为三根,环设于所述硅胶套132的顶部且通过夹子(图未视)和所述硅胶套132连接。所述硅胶套132为U形。所述工作箱11的底端嵌设有LED灯111。所述工作箱11侧面表面设有电源接口111,所述电源接口111通过导线与一侧的外接电源112电连接。使用时,将装有液体原料的烧杯放入所述硅胶套132内,所述石墨电热丝14用于将液体原料加热至原子化,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支杆21和所述第二支杆22的高度,对所述工作箱11进行升降,当所述第二支杆22升起时,所述底板3的表面能够进行记录、书写等工作,有效的节省了空间,所述硅胶套132采用悬置的方式,避免了烧杯和其他表面触碰,保证了反应的稳定性。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本体、分别设于所述本体四个角的支撑杆及承载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杆的底板,所述本体包括工作箱、设于所述工作箱中部顶端的原子化室、设于所述原子化室下端的支撑架,设于所述原子化室内部的石墨电热丝;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径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杆部和自所述杆部的顶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杆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的内腔滑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和所述工作箱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述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利用桌面有限的空间,并且保证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分别设于所述本体四个角的支撑杆及承载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杆的底板,所述本体包括工作箱、设于所述工作箱中部顶端的原子化室、设于所述原子化室下端的支撑架,设于所述原子化室内部的石墨电热丝;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径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杆部和自所述杆部的顶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杆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的内腔滑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和所述工作箱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分别设于所述本体四个角的支撑杆及承载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杆的底板,所述本体包括工作箱、设于所述工作箱中部顶端的原子化室、设于所述原子化室下端的支撑架,设于所述原子化室内部的石墨电热丝;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径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杆部和自所述杆部的顶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套设于所述杆部且所述杆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的内腔滑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和所述工作箱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化室的顶端包括中间位置包括提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的顶部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杆部的底部包括和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且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还包括横杆,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绿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