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温的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870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温的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双层真空管、反射板和集热槽,双层真空管设置于反射板上,双层真空管的上端与集热槽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为凹凸状,双层真空管设置于反射板的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双层真空管内部设置有导热管,两个C形导体开口相对的安装在导热管内部,U形循环的热媒管的两侧分别安装在于两个C形导体内;所述C形导体由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热导率高的金属材料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选用由随着温度具有变形率的材质构成的导体或双金属条(片),使导体在低温时包着热媒管以提高传达率,高温时张开以降低传达率,防止由于过度集热而造成缩短整体装置的部分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温的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
,具体为一种可控温的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更详细来说,随着温度自动调控真空管内部热媒管所吸收的热量,以防止因过度集热而发生的缩短各部件寿命或损坏等问题。尤其是在夏季,可以防止温度过度上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太阳能集热装置属于利用太阳光线的波动性质的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采用的是通过对太阳能的吸收、保存、热转换等,应用于建筑物的空调及供热水等的技术,其典型的例子就是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型集热装置是一种使水流动在善于吸收光线的黑色管里的平板集热管。它以可透光线的透明外部层(玻璃或塑料)包围吸收光线的黑色内部构成物的形态,产生温室效应。光线进入到集热器中,就会与黑色内部碰撞而转变成红外线。而红外线不能穿过透明层,因此内部会越来越热。如此被加热的内部流动着吸收热量后传达的热媒。而吸收热量的热媒与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热水。但是现有真空管型集热器所具有的缺点之一是,无因季节或气温的变化而形成集热。由此带来,在太阳光的温度很高,却几乎没有热源消耗的夏天,热媒温度上升过高的问题。由此,可能发生热媒管或双重真空管损坏的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温的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双层真空管(10)、反射板(20)和集热槽,双层真空管(10)设置于反射板(20)上,双层真空管(10)的上端与集热槽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20)为凹凸状,双层真空管(10)设置于反射板(20)的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双层真空管(10)内部设置有导热管(11),两个C形导体(13)开口相对的安装在导热管(11)内部,U形循环的热媒管(12)的两侧分别安装在于两个C形导体(13)内;所述C形导体(13)由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热导率高的金属材料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温的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双层真空管(10)、反射板(20)和集热槽,双层真空管(10)设置于反射板(20)上,双层真空管(10)的上端与集热槽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20)为凹凸状,双层真空管(10)设置于反射板(20)的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双层真空管(10)内部设置有导热管(11),两个C形导体(13)开口相对的安装在导热管(11)内部,U形循环的热媒管(12)的两侧分别安装在于两个C形导体(13)内;所述C形导体(13)由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热导率高的金属材料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温的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导体(13)为两层金属片粘合一起的形式,分别为内层(13.1)和外层(13.2),内层(13.1)的热膨胀系数比外层(13.2)的高,在气温高的夏季,与热媒管(12)发生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世慧赵曙光郑端阳马志萍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