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方法包括:制作修复板,所述修复板上开设有通孔;将所述修复板铺设并点焊于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上;对所述修复板的外缘和所述通孔进行铆焊;对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中除所述修复板以外的部分进行第一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所述修复板表面平齐;对完成所述第一次表面堆焊后的所述局部磨损部位进行第二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刀盘面板表面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明显减少了焊接量,同时加焊了耐磨钢板,以保证连接强度。减少工时及材料费用,同时避免了对刀盘内部结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刀盘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盾构机在施工掘进过程中,刀盘旋转切削掌子面,由于受力不均,刀盘面板各部位磨损程度也会不同。目前普遍采用的修复方式是用耐磨焊丝堆焊。磨损量小的部位直接采用耐磨焊丝堆焊即可修复,而磨损量大的部位若采用堆焊,花费时间久,耗费人力物力较多,而且大面积、深度堆焊,会使刀盘受热过度和过久,可能会破坏刀盘内部结构,破坏刀盘整体性,从而加速刀盘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缺陷,针对刀盘磨损量大的部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减少了堆焊量和焊接时间,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对刀盘的破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包括步骤:制作修复板,所述修复板上开设有通孔;将所述修复板铺设并点焊于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上;对所述修复板的外缘和所述通孔进行铆焊;对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中除所述修复板以外的部分进行第一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所述修复板表面平齐;以及对完成所述第一次表面堆焊后的所述局部磨损部位进行第二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刀盘面板表面平齐。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复板的面积小于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的面积,所述修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的深度。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于每一处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上设置多块所述修复板,并且,多块所述修复板的面积总和小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的面积。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多块所述修复板以一定间隔平铺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上,并且,在对所述修复板的外缘进行铆焊时,将相邻所述修复板之间的间隔焊满。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对所述修复板的所述通孔进行铆焊时,将所述通孔内部焊满。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修复板铺设并点焊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上之前,预先对局部磨损部位进行打磨。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修复板铺设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上之后,敲击所述修复板,使得所述修复板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贴实,再点焊定位所述修复板。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对所述修复板的外缘和所述通孔进行铆焊之前,预先对待铆焊的部位进行预热。所述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完成所述第二次表面堆焊之后,还包括以下任一步骤或步骤的组合:进行表面打磨;在表面焊接耐磨网格。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结构,其包括铺设于刀盘面板的局部修复部位上的修复板,所述修复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修复板的外缘和所述通孔铆焊于所述局部修复部位,所述局部修复部位中除所述修复板以外的部分表面堆焊有一次堆焊层,所述一次堆焊层和所述修复板上表面堆焊有二次堆焊层。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修复板铺设在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修复板上开设通孔,修复板的外缘和其上的通孔采用铆焊焊接于局部磨损部位,利用修复板对磨损部分进行加固;修复板上开设通孔,增加了焊接位置,有利于加强修复板与磨损部位的连接强度。另外,相比传统的大面积堆焊耐磨焊丝的修复方式,本专利技术利用修复板覆盖局部磨损部位,可以代替大量焊接工作,减少了修复刀盘所用焊接量,在修复板表面分两次进行较浅的表面堆焊,有利于避免刀盘受热过度,避免对刀盘内部结构造成损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前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修复板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修复板铺设情况的正面示意图。图5为图4实施例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次堆焊层的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次堆焊层的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二次堆焊层的正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盾构机在施工中刀盘面板局部严重磨损后,对刀盘面板加焊耐磨钢板进行强化处理修复的技术。目前普遍采用的刀盘面板磨损修复方式是用耐磨焊丝堆焊,磨损量小的部位直接采用耐磨焊丝堆焊即可修复,而磨损量大的部位若采用堆焊,花费时间久,耗费人力物力较多,而且大面积、大深度的整体堆焊,使刀盘受热过久,可能会破坏刀盘内部结构,破坏刀盘整体性,从而加速刀盘损坏。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磨损,且磨损量较大、磨损较严重的部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修复方式,主要为采用加焊耐磨钢板的修复方式,代替原来采用耐磨焊丝整体堆焊的方式,可以减少堆焊量和焊接时间,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并减少对刀盘的破坏威胁。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参阅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作修复板11,修复板11上开设有通孔12,如图3所示;具体地,修复板11采用方形钢板,由耐磨材料制作,修复板11的面积小于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的面积,且修复板11的厚度薄于待修复的该局部磨损部位的深度。优选地,于刀盘面板上的每一处局部磨损部位上设置多块修复板11,并且,多块修复板11的面积总和小于待修复的局部磨损部位的面积。其中,每一处局部磨损部位可以是几个邻近的磨损点的集合,通常这些磨损点共同存在于刀盘面板的不被间断的一个平面上,此时可将这些磨损点的外缘连线作为一处局部磨损部位的边线。即在本步骤1,准备比待修复的局部磨损部位稍薄的耐磨钢板,将耐磨钢板切成适当比磨损位置小的方块(每一方块为一修复板),在每一方块内均匀的打几个直径稍大通孔12,本实施例中在靠近每块修复板11的四边角处开设了共4个通孔12。步骤2、将修复板11铺设并点焊于刀盘面板10的局部磨损部位100上,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此步骤之前,在将修复板铺设并点焊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上之前,可预先对待修复的局部磨损部位100进行打磨,通常沿刀盘面板的轴向进行打磨,于刀盘面板表面打磨形成环状槽,该部位的待修复的磨损部位均位于该环状槽中,在打磨环状槽时,把环状槽内的铁锈、泥巴除去,起到表面清理的作用,令待修复部位呈现出较为平坦、光洁的待修复面。然后,在环状槽较为平坦的地方均匀地把准备好的修复板11铺开,并使多块修复板11之间以一定间隔均匀布设;接着敲击修复板11表面,使修复板11与刀盘面板紧密贴实,再采用点焊对修复板11进行固定,将修复板11初步定位在待修复的部位,点焊定位的目的仅仅是避免修复板11自由活动,不用大面积焊接。步骤3、对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制作修复板,所述修复板上开设有通孔;将所述修复板铺设并点焊于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上;对所述修复板的外缘和所述通孔进行铆焊;对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中除所述修复板以外的部分进行第一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所述修复板表面平齐;以及对完成所述第一次表面堆焊后的所述局部磨损部位进行第二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刀盘面板表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制作修复板,所述修复板上开设有通孔;将所述修复板铺设并点焊于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上;对所述修复板的外缘和所述通孔进行铆焊;对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中除所述修复板以外的部分进行第一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所述修复板表面平齐;以及对完成所述第一次表面堆焊后的所述局部磨损部位进行第二次表面堆焊,堆焊至与刀盘面板表面平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板的面积小于刀盘面板的局部磨损部位的面积,所述修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的深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每一处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上设置多块所述修复板,并且,多块所述修复板的面积总和小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修复板以一定间隔平铺于所述局部磨损部位上,并且,在对所述修复板的外缘进行铆焊时,将相邻所述修复板之间的间隔焊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机刀盘面板局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赵仁勇,李焕,刘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