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割安全作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701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焊割安全作业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墙、第二限位墙、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第一输气管道以及第二输气管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平行设置在第一储气罐与第二储气罐之间且第一限位墙与第二限位墙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安全距离,第一限位墙与第二限位墙相对的墙面为内墙面,第一输气管道和第二输气管道分别安装在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的内墙面上且分别通过开设在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上的过孔与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结构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将焊割作业中使用到第一储气罐与第二储气罐之间的距离以及焊割工作区距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割安全作业结构
本技术涉及焊割作业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焊割安全作业结构。
技术介绍
在焊割工程施工中,气焊一般需要用到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储存有助燃气体的气瓶和储存有可燃气体的气瓶与焊接作业处一般要求是形成5-10米间距的三角形,焊接作业处与上述两种气瓶的安全距离一般均大于或等于10m,置放两种气瓶之间的距离为大于等于5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20085.1.12规定,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储存有助燃气体的气瓶和储存有可燃气体的气瓶的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目前在进行焊、割作业时用可重复充气式压力容器盛装压缩气体,常用的有氧气瓶、乙炔瓶及车载天然气瓶等,一般容积在60-120升,压力20MPa,在现有工程施工中对焊、割操作往往采用氧气瓶、乙炔瓶容积在60-120升的移动钢瓶,焊割作业时所需要的安全距离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焊割安全作业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的控制焊割作业时储存有助燃气体的气瓶与储存有可燃气体的气瓶之间的距离,确保焊割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割安全作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墙、第二限位墙、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第一输气管道以及第二输气管道,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气罐与所述第二储气罐之间且所述第一限位墙与所述第二限位墙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安全距离,所述第一限位墙与所述第二限位墙相对的墙面为内墙面,所述第一输气管道和所述第二输气管道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的内墙面上且分别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的进气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割安全作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墙、第二限位墙、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第一输气管道以及第二输气管道,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气罐与所述第二储气罐之间且所述第一限位墙与所述第二限位墙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安全距离,所述第一限位墙与所述第二限位墙相对的墙面为内墙面,所述第一输气管道和所述第二输气管道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的内墙面上且分别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的进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割安全作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的厚度均为50-7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割安全作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气罐为氧气储气罐,所述第二储气罐为丙烷储气罐、丙烯储气罐、甲烷储气罐和乙炔储气罐中的任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割安全作业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赵鹏武明静张隽李峰闫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