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攀文专利>正文

坐式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52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式便器,它是在普通坐式便器的本体上设置空腔管。其一端靠近便器的出水口,另一端穿过便器本体的侧面。当放水冲刷便器时,排污管道中阻碍排水畅通的气体被挤压后,就会从空腔管一端的管口进入,从另一端的管口排出,使排水减小阻力畅通而节水。广泛用于建筑业,尤其是家居装饰业。(*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式便器。坐式便器,乃主要卫生洁具之一。其种类和结构可参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设备施工安装图册》卫生工程部分第98页至第104页给出的坐式便器所示。当前,建筑和家装市场上销售的坐式便器,其出水口的位置,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其基座的前部;一是在其后部。而前者,在目前情况下,主要是为了改蹲式便器为坐式便器推出的一种改进型产品。当实施改装时,由于原安装就位的蹲式便器排水口下方的排污管道上已安装有铸铁管水封,此水封俗称回水弯。这样,在该水封与坐式便器本体水封的管路之间,由于改装施工中出水口的连接处难以做到完全密封而充满大气压力的空气。当放水冲刷便器时,此空气就会阻碍排水的下泄,水流不畅,便器内的脏物难以被冲净,因此,就需冲刷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第四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坐式便器,它能有效地使排水畅通,从而节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坐式便器的本体上设置空腔管。空腔管的一端靠近坐式便器的出水口,另一端,或从坐式便器本体的侧面穿过,或从底部侧面伸出。另一端的管头上,或不加帽或加帽,或不加塞或加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坐式便器的本体上设置空腔管。当放水冲刷便器时,排污管道中阻碍排水畅通的气体被挤压后,就会从空腔管一端的管口进入,而从另一端的管口排出,使排水减小阻力畅通而节水,且结构及制造工艺简单,几乎不增加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坐式便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是几种不同空腔管两端局部结构纵剖面示意图;图2(a)是空腔管一端位于管路9空腔内局部结构纵剖面示意图;图2(b)是空腔管一端位于出水口11管壁上局部结构纵剖面示意图;图2(c)是空腔管另一端位于底部侧面伸出局部结构纵剖面示意图。图1示出了坐式便器实施例的结构。坐式便器的本体上有进水口3及通过管路2与进水口连通的呈环状排列的分进水孔1和形似烟斗状的水封8及通过管路9与水封连通的出水口11。空腔管7与坐式便器本体固定连接。其一端的管口端10,位于管路9的空腔外,靠近出水口11。所述的靠近,是指留有间隙,或是相互挨紧。但是,由管口端10和出水口11两外直径之和决定的圆断面面积,当连接时,应能被异体排污管道的管口所容纳。管口端10的端面,可趋近于坐式便器本体基座的水平面,也可与该水平面持平,还可整体或连体超出该水平面。若连体超出时,应另用相应的配件连通。连接方式,或螺纹、或粘接等。于邻近管口端10的端面处,可不改、也可改为喇叭口状管头。其另一端的管口端6,穿过坐式便器本体的侧面。所述“穿过侧面”,是泛指管口端6的端部,可由侧面的外表面、或由侧面的顶部端面、或由侧面的内表面穿过。但后两种情况,其端部应分别避开分进水孔1,而由其间穿过。其各自的端面,可分别与侧面持平,也可超出一段长度。穿过侧面时,可任意选择适合的部位,但宜使空腔管7的长度越短越好。于邻近管口端6的端面处,可不改,也可改为喇叭口状管头。但无论改否,管口端6的管头上,可不加塞或加塞,也可不加帽或加帽。若加帽时,帽4内置入垫圈5并与相应管头活动连接。连接方式,或用螺纹、或用卡式等。空腔管7管壁内、外侧横断面的形状,可各自分别从一定形状的几何图形如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和大于四边的多边形等图形中择一任选。或整条内、外侧选择相同,或选择各异。即从一端面至另一端面的全长度上,如内侧选为圆形,而外侧也选为圆形,为选择相同,如内侧选为圆形,而外侧选为椭圆形,为选择各异。依此类推。或将整条分段,段的内、外侧选择相同,或选择各异。空腔管7,其数至少一条,从数至下限起,除具有上之综述形状构造特征外,还具有下述特征。概括讲A、条间距离按一定形式排列;B、自空腔管7两端端面始各自一段长度处断开,由此形成中部管段。然后,将中部管段以不同条数,分别与两端各自不同条数接通。具体讲a、A项所述“一定形式”,是指等距、或不等距、或交叉排列等形式;b、B项所述“空腔管7”,是泛指一条以上的空腔管。所述“不同条数”,是指在其数至下限至其数至上限的范围内变化,或增或减。图2示出了几种不同空腔管两端局部结构。其中图2(a)示出了空腔管一端位于管路9空腔内局部结构。空腔管7一端的管口端10′,自其端面始一段长度设置在管路9的空腔内。其管壁外侧靠近出水口11管壁的内侧。所述的靠近,是指留有间隙,或是相互挨紧。两管交叉处应结构致密。管口端10′的端面,可趋近于坐式便器本体基座的水平面,也可与该水平面持平,还可整体或连体超出该水平面。若连体超出时,应另用相应的配件连通。连接方式,或螺纹、或粘接等。于邻近管口端10′的端面处,可不改、也可改为喇叭口状管头。图2(b)示出了空腔管一端位于出水口11管壁上局部结构。空腔管7一端的管口端10″,设置在出水口11的管壁上。其结构为一适当长度的空腔套管,套在与管路9连通的出水口11适当壁厚的外侧成一体。套管上部的中空孔与空腔管7连通。连通要致密。管口端10″的端面,可趋近于坐式便器本体基座的水平面,也可与该水平面持平,还可整体或连体超出该水平面,若连体超出时,应另用相应的配件连通。连接方式,或螺纹、或粘接等。于邻近管口端10″的端面处,可不改、也可改为喇叭口状管头。图2(c)示出了空腔管另一端位于底部侧面伸出局部结构。空腔管7另一端的管口端6′,从底部侧面伸出,其端面可与侧面外表面持平,也可超出一段长度。从底部侧面伸出时,可任意选择适当部位,但宜使空腔管7的长度越短越好。于邻近管口端6′的端面处,可不改、也可改为喇叭口状管头。但无论改否,管口端6′的管头上,可不加塞或加塞,也可不加帽或加帽。加塞时,于管口端6′管头部的管口内,置入塞12。 在
技术介绍
及附图中,虽侧重描述了出水口位于坐式便器本体基座前部的结构特征,但本技术采用的在坐式便器本体上设置空腔管的技术方案,也完全适用于出水口位于基座后部的坐式便器。权利要求1.一种坐式便器,其本体上有进水口(3)及通过管路(2)与进水口连通的呈环状排列的分进水孔(1)和形似烟斗状的水封(8)及通过管路(9)与水封连通的出水口(11),其特征在于坐式便器的本体上还设置有空腔管(7)。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管(7),与坐式便器的本体固定连接,其一端的管口端(10),位于管路(9)的空腔外,靠近出水口(11);也可将管口端(10′)自端面始一段长度设置在管路(9)的空腔内,其管壁外侧靠近出水口(11)管壁的内侧;还可将管口端(10″)设置在出水口(11)的管壁上;空腔管(7)另一端的管口端(6),穿过坐式便器本体的侧面,或将管口端(6′)从底部侧面伸出。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管(7)的管口端(10)、或管口端(10′)、或管口端(10″),其端面可分别趋近于坐式便器本体基座的水平面;也可分别与该水平面持平;还可分别整体或连体超出该水平面;所述的管口端(6)、或管口端(6′)的端面,前者从侧面穿过时,可与其侧面持平,也可超出一段长度;后者从底部侧面伸出时,可与其侧面持平,也可超出一段长度。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坐式便器,其本体上有进水口(3)及通过管路(2)与进水口连通的呈环状排列的分进水孔(1)和形似烟斗状的水封(8)及通过管路(9)与水封连通的出水口(11),其特征在于:坐式便器的本体上还设置有空腔管(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攀文
申请(专利权)人:郑攀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