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36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套管I、丝杆、盖板、底座、螺母、钢钉,底座固定在模板上,底座与丝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盖板和螺母,盖板处于螺母下方,套管I安放在模板上,并且丝杆、底座均处于套管I内,盖板放置在套管I1顶部,紧贴套管I1的侧面在模板上钉装若干个钢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材料易得、制作简单、节省成本的优点;并且由于建筑施工时项目单体较多,工程量较大,预留洞口较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预留洞位置准确率,统一预留洞规格、节省工时,预留洞成型效果较好,并且后期预留洞成型后易于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
技术介绍
建筑安装工程中有许多管道需要穿越楼板,这就需要在前期主体顶板浇筑混凝土之前在管道穿楼板的地方预留套管I,方便日后的安装工程施工。预留洞是指在建房时,在施工图中标志的合适位置,作为预留穿线口或其他暖气、水管等的孔洞,安装完毕后可堵上的孔洞。目前我们预留洞使用的套管I一种为UPVC排水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也不用将套管I拔出,将来管道安装时用锤子将其砸掉就可;另一种为钢套管I,需要在混凝土与钢套管I之间彻底凝固前将其拔出。但是,用UPVC套管I时,因UPVC套管I不能循环利用,顶部也无封堵,会造成管材浪费和预留洞口被混凝土堵塞的现象。用钢套管I,不好把握拔套管I的时机,套管I拔的早了,混凝土未完全凝固,拔套管I会破坏顶板混凝土面,留下脚印;套管I拔的晚了,套管I与混凝土已经凝固牢固,拔不下来,得使用角磨机将其切除,费时费力。而且钢套管I顶部不封堵,易造成预留洞口被混凝土堵塞的现象。这些常规预留洞方法也易造成位置偏差而且预留洞成型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包括套管I、丝杆、盖板、底座、螺母、钢钉,底座安放在模板上,底座与丝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盖板和螺母,盖板处于螺母下方,套管I安放在模板上,并且丝杆、底座均处于套管I内,盖板放置在套管I1顶部,紧贴套管I1的侧面在模板上钉装若干个钢钉。优选的,套管I侧面沿纵向切割有切缝,切缝的内侧采用胶带或粘合剂粘合,套管I采用PVC管或UPVC管。优选的,底座上开设有通孔II,底座通过穿过通孔II的钢钉固定在模板上。优选的,底座为圆形钢板I或扁铁,在圆形钢板I或扁铁中部设有螺纹孔,圆形钢板I的直径或扁铁的长度不小于套管I的内径,底座通过螺纹孔与丝杆螺纹连接。优选的,盖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管II,盖板为圆形钢板II,圆形钢板II的直径不小于套管I的外径,套管II的外径等于套管I的内径。本技术采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材料易得、制作简单、节省成本的优点;并且由于建筑施工时项目单体较多,工程量较大,预留洞口较多,采用本技术能有效提高预留洞位置准确率,统一预留洞规格、节省工时,预留洞成型效果较好,并且后期预留洞成型后易于拆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1套管I,2丝杆,3盖板,4底座,5螺母,6钉,7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包括套管I1、丝杆2、盖板3、底座4、螺母5、钢钉6,底座4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与丝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杆2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盖板3和螺母5,盖板3处于螺母5下方,套管I1安放在模板7上,套管I1采用PVC管,并且丝杆2、底座4均处于套管I1内,盖板3放置在套管I1顶部,紧贴套管I1的侧面在模板7上钉装若干个钢钉6。其使用方法为:第一步:参照图纸对预留洞中心和套管I1的外径位置进行测量定位,并在模板7上进行标记;第二步:将底座4的中心固定在模板7上标记的预留洞中心位置处,套管I1按预先在模板7上标记的外径位置固定,并用钢钉对套管I1和底座4进行固定。第三步:用螺帽5和盖板3对套管I1进行封堵固定;第四步:在模板7上浇筑混凝土;第五步:待混凝土凝固后,拧下螺母5,取下盖板3,用小锤子把丝杆2和底座4砸出套管I1,然后用小锤子敲打套管I1的边缘,把套管I1砸出混凝土,即可得到预留洞。实施例2: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包括套管I1、丝杆2、盖板3、底座4、螺母5、钢钉6,底座4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与丝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杆2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盖板3和螺母5,盖板3处于螺母5下方,套管I1安放在模板7上,套管I1侧面沿纵向切割有切缝,切缝的内侧采用胶带或粘合剂粘合,套管I1采用UPVC管,其它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3: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包括套管I1、丝杆2、盖板3、底座4、螺母5、钢钉6,底座4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与丝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4上开设有通孔II,底座4通过穿过通孔II的钢钉6固定在模板7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包括套管I1、丝杆2、盖板3、底座4、螺母5、钢钉6,底座4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与丝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4上开设有通孔II,底座4通过穿过通孔II的钢钉6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为圆形钢板I,圆形钢板I中间设有螺纹孔,圆形钢板I的直径等于套管I1的内径,底座4通过螺纹孔与丝杆2螺纹连接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包括套管I1、丝杆2、盖板3、底座4、螺母5、钢钉6,底座4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与丝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杆2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盖板3和螺母5,盖板3处于螺母5下方,盖板3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管II,盖板3为圆形钢板II,圆形钢板II的直径不小于套管I1的外径,套管II的外径等于套管I1的内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I(1)、丝杆(2)、盖板(3)、底座(4)、螺母(5)、钢钉(6),底座(4)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与丝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杆(2)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盖板(3)和螺母(5),盖板(3)处于螺母(5)下方,套管I(1)安放在模板(7)上,并且丝杆(2)、底座(4)均处于套管I(1)内,盖板(3)放置在套管I(1)顶部,紧贴套管I(1)的侧面在模板(7)上钉装若干个钢钉(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I(1)、丝杆(2)、盖板(3)、底座(4)、螺母(5)、钢钉(6),底座(4)固定在模板(7)上,底座(4)与丝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丝杆(2)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盖板(3)和螺母(5),盖板(3)处于螺母(5)下方,套管I(1)安放在模板(7)上,并且丝杆(2)、底座(4)均处于套管I(1)内,盖板(3)放置在套管I(1)顶部,紧贴套管I(1)的侧面在模板(7)上钉装若干个钢钉(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板预留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套管I(1)侧面沿纵向切割有切缝,切缝的内侧采用胶带或粘合剂粘合,套管I(1)采用P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辉常立群廉峰李亚龙彭翥南王琅樊中林马美咸王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