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摩擦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9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自复位摩擦墙,用于房屋建筑的消能减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摆式摩擦墙由上下横梁、摩擦片、一对拉索、一对预应力索、橡胶体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复位摩擦墙可作为建筑功能的分割元件安装在结构中,不承担竖向荷载;在遭受到风荷载或者地震荷载作用时,摩擦摆摆动时产生的摩擦耗散风荷载或者地震荷载输入的能量,从而保护结构的主要构件;摩擦面多,耗能能力强,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面压较低,降低摩擦副的损耗;其自复位功能可以减少建筑结构的残余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复位摩擦墙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工程抗震
,涉及一种利用摩擦机制耗散振动能量的、可以减少结构残余变形的自复位摩擦墙。
技术介绍
现代土木工程结构经常采用一些机械装置耗散风振和地震作用引入的能量,从而达到保护主要承重构件的目的,这就是结构控制的概念。目前,结构控制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分为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几种。其中,被动控制技术因其构造简单可靠、耗能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维护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或用于改善已有老旧建筑物的抗震或抗风性能之中。结构的被动耗能减震技术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设置耗能装置,例如阻尼器,通过耗能装置产生的摩擦、弯曲、弹塑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目前结构体系中采用的被动耗能减震装置主要可分为: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以及摩擦阻尼器。其中,摩擦阻尼器以其刚塑性的力学特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极高的初始刚度保证了结构在小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具备足够的刚度限制结构的变形,较小的屈服(起滑)位移保证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摩擦墙,由下横梁(1),上横梁(2),摩擦片(3),碟形弹簧(4),拉索(5),预应力索(6),橡胶体(8),拉锁孔(9),约束轴(10)构成;其特征在于:一系列摩擦片平行放置,并用拉索串联起来,拉索(5)提供初始面压;交叉布置的一对预应力索(6)提供回复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摩擦墙,由下横梁(1),上横梁(2),摩擦片(3),碟形弹簧(4),拉索(5),预应力索(6),橡胶体(8),拉锁孔(9),约束轴(10)构成;其特征在于:一系列摩擦片平行放置,并用拉索串联起来,拉索(5)提供初始面压;交叉布置的一对预应力索(6)提供回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复位摩擦墙,其特征在于:下横梁(1)由槽钢制作而成,与楼层下楼板连接,槽钢内填充橡胶体(8),橡胶体(8)为摩擦片(3)的转动位移提供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复位摩擦墙,其特征在于:上横梁(2)采用槽钢制作而成,与楼层上楼板连接,槽钢内填充橡胶体(8),橡胶体(8)为摩擦片(3)的转动位移提供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复位摩擦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周中一孙艳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山东省邹城市市政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